伍子胥幫助吳國強大起來,夫差為什麼要殺了伍子胥?

中國歷史研究所


伍子胥是一個優秀的職業經理人,他幫助闔閭奪取吳國王位,後來又幫助吳國擊敗楚國,掘開仇人楚平王的墳塋,鞭屍三百,以報血海深仇。

伍子胥此舉驚世駭俗,一時間天下揚名,不過不是什麼好名聲。中國人事死以生,講究死者為大,伍子胥自己也說“日暮途窮”,所以“倒行逆施”。伍子胥要給吳國納投名狀,自己已經徹底背叛楚國,此後吳國才是家鄉。

(伍子胥一夜愁白頭)

吳國在楚國一共待了三年,因為吳國軍隊肆意妄為,惹到了楚國本土民眾,同時秦國出兵救援楚國,越國又在江東頻頻進犯。吳王闔閭決定撤軍回國,隨後開始進攻越國。但是很不幸,被射中了腳趾頭,離奇的是不久就死去了。

去世前,闔閭把夫差託付給了伍子胥,並告訴夫差,越國是吳國的仇敵,一定要滅了越國。闔閭死後,夫差即位,封伍子胥為相國公,是當時朝廷裡最大的官職。

夫差即位後攻打越國,勾踐投降。伍子胥認為要把越國全部滅亡,但奸臣伯嚭陷害伍子胥,不讓夫差聯合齊國進攻越國。

伍子胥見夫差短視,認為吳國不久將被滅亡,於是讓兒子到齊國避難。伯嚭趁機誣陷伍子胥有謀反之心。

(夫差年輕,志得意滿)

夫差就贈給伍子胥一把寶劍讓他自殺,伍子胥悲痛地說:“當初是我出力讓你當上太子的,你還說以後分一半吳國給我,我不敢有這樣的奢望。你現在卻聽信讒言要讓我這個長輩自殺。”

夫差要殺伍子胥,有幾個原因:

首先,吳國闔閭時代的兩大政治雙子星,孫武在破楚之後看到吳軍士兵軍紀渙散,伍子胥報仇慘烈,於是萌生了退意,朝堂上就只有伍子胥一個託孤老臣了。

伍子胥經常對夫差耳提面命,每次上朝時都會質問他:“你忘記了殺父之仇了嗎?”伍子胥一直以前朝元老的身份訓戒夫差,夫差每次都回答:“不敢忘”。伍子胥的這種做法,使得吳國大權都掌握在伍子胥手中。夫差要想奪取真正的君權,必須要把伍子胥殺了,才能徹底掌握朝政。。

(勾踐:臥薪嚐膽)

其次,伍子胥對夫差的教育,太過於仇恨化(伍子胥本身也是苦大仇深的代表),這讓夫差感到很大的壓力。如後世明朝張居正做首輔時對萬曆皇帝的嚴厲管教,造成了萬曆皇帝的逆反心理,在萬曆皇帝找到張居正的罪證後,也是死後抄家。夫差對伍子胥的態度,也如同萬曆皇帝對待張居正一樣。

最後,越國的謹小慎微,使得夫差沉浸在勾踐已經徹底投降的迷夢中。他被小人所蠱惑,聽不進去伍子胥的逆耳忠言。伍子胥要求自己的眼珠掛在城門口,親眼看到越國大軍攻滅吳國。於此可知,伍子胥也是一個耿直、剛烈的人,不為瓦全。

後來,越國大軍果然滅吳,夫差悔不當初,自殺前還蒙上眼睛,說是不好見到伍子胥。


而知而行的歷史


在楚平王的眼裡,像伍子胥這樣的小人物,就是螻蟻一般的存在。只是他做夢也想不到,就是這只不起眼的螻蟻,最後卻硬生生撼動了楚國的江山。甚至攪得他身後也不得安寧,掘墓挖墳,鞭屍三百,以報血海深仇。伍子胥生存哲學簡單粗暴,你殺我老子,我殺你兒子,找不到你兒子,不好意思那就麻煩你親自還吧!連司馬遷也不由得感慨:怨毒對一個人來說真的太厲害了!

於楚國而言,伍子胥也許不是一個合格的楚人,於吳而言,他卻是難得的興邦之臣。吳國的強大,離不開老吳王闔閭的勵精圖治和伍子胥、孫武等一干能臣的盡心輔佐。吳王闔閭十九年(前496年)夏,闔閭興師伐越,越王勾踐帶兵在欈李(今浙江嘉興南)抗擊(史稱“槜李之戰“)。越王勾踐三次組織敢死隊,衝擊吳軍陣勢,皆以失敗告終。不甘心失敗的他,派了幾十個死囚來個花式的自殺表演。並以迅雷之勢衝擊吳軍,大敗之。闔閭在這一戰中,重傷身亡,於是他的兒子夫差正式繼位,開啟了新一輪的吳越爭霸。

吳王夫差繼位第二年,為了替父報仇興兵伐越,輕輕鬆鬆打敗了越王勾踐。越王勾踐派人向吳國求和,伍子胥認為不能答應,要求滅掉越國以除後患,但吳王夫差志得意滿,答應越國的求和,並著越王為之服役。後來伍子胥屢諫,吳王夫差卻聽信讒言,將伍子胥賜殺。

那麼吳王夫差為何要殺伍子胥呢?第一,君臣二人在國家戰略上出現分歧,野心勃勃的夫差一心想著北上爭霸,積極對齊用兵。伍子胥則主張先滅越,一可開疆拓土,壯大實力;二可除心腹之患,保無後顧之憂。第二點,君臣相疑,權臣互鬥,矛盾白熱化。夫差能登上王位,伍子胥功不可沒,夫差也投桃報李,讓他位極人臣。甚至許諾給他封地,但後來這件事一直沒有落實。為什麼?夫差有點兒忌憚他了,於是提拔他的老鄉伯嚭制衡他。老鄉見老鄉背後來一槍,伯嚭通過進讒言,一點點將伍子胥邊緣化,最終導致他被殺。

伍子胥之死,其實是一場權力的遊戲,政治鬥爭的結果。“必樹吾墓上以梓,令可以為器,而抉吾眼懸吳 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是預言,是現實,是政治遠見,是身遭誣害的憤概,也是對吳王昏庸的憎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