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鍾南山的家庭背景,我們卻活成好孩子的三個方式

鍾南山,無疑是責任擔當的時代代言人。

於是很多媒體都爭先挖掘鍾南山的家庭背景,一時,“好家風”的背景刷滿屏。大眾的感動、感恩,甚至羨慕、期待,我們也能有這樣的家人在身邊。

鍾南山的爸爸,鍾世藩院士,秉承著“永遠有執著的追求,嚴謹實在”的原則教育鍾南山。而鍾南山也秉承著“敢言不欺瞞,嚴謹真實,嚴密仔細”的原則來教導他的兒子鍾惟德。

是的,有多少人羨慕有卓越背景的父輩,和耳目渲染的家庭氛圍。但,我們畢竟是普羅大眾,我們大多數的爸爸媽媽都是工薪階層,不是專業技術人員。

所以永遠不會出現別人家的好家風現象。

然而這不代表我們不能活出好家庭的模樣。

1.微陪伴

今天回孃家,媽媽拿出了一本老舊的相冊,相冊左邊粘膠的地方有點破損,一看就是經常被翻看的模樣。媽媽一頁頁的翻開,指著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畢業照,還有這麼多年的家庭聚會照。而每年暑假寒假去旅遊的家庭照,居然佔了大多數。

回想起來,出生在80年代的我們,小時候能經常旅遊,是一種富人家的行為。而不富裕的我們卻一直擁有著這種富人的生活。

我們的父輩出生在六七十年代,他們的兄弟姐妹小則三四個,多則十五六個。而我們家爸爸就有四個兄弟姐妹,媽媽有七個兄弟姐妹,所以我們從小就生長在手足多的大鍋飯的家庭中。

雖然爸媽都是老實人,但很慶幸,我們家的七姨是一個會“搞事”的人,每年暑假寒假都會組織我們所有孩子周邊遊。

我們有有去小鳥天堂看各種飛禽走獸,有去酒店的假山小島上玩,也會去人造的小龍樂園看冰雕……而每次,都會有我們的爸爸媽媽,舅舅舅媽、阿姨們陪伴著,玩伴都是所有的表兄姐妹。

從來都不覺得孤單,因為一直有玩伴,一直有家人陪伴。

2.給希望

我們不是富人家的孩子,我們每一次旅遊都不是自己選定的,都是由七姨提前安排規劃好的窮遊。

說是窮遊還真窮,我們開著一個大東風車,載著所有的人到達七姨才知道的目的地。腰包裡藏著各種乾麵包和小礦泉水,電飯煲裝滿蒸熟的臘肉飯,另夏天時還額外帶了一箱裝滿冰棍的泡沫箱。

這當然是窮遊時的快樂,但窮遊前我們是有條件、有目的的。我們這些小孩遵守“潛規則”:學習不能有掛科、留堂、留級的現象。

這隻能證明我們都是貪玩的,都想著去玩。但每一年的旅遊我們都不落下,大夥一起真開心。

這樣給的希望,真好。

3.建習慣

小孩子的眼睛永遠是充滿好奇的,我們每一趟旅遊,都會不停地問:這是哪裡?有什麼好玩的?這個有什麼特點?怎麼到達下一個地點?怎麼存錢?怎麼花錢?怎麼省錢?

每一次都是我們建立好奇心、接觸世界的好時機。

臺灣才女李欣頻也是旅遊達人,他的每一套旅遊都非常有計劃性,關於建築,關於美學,關於心靈等。她說,旅遊是認識世界最快的方式,可以給你不停地換血。

是的,我很慶幸從小就在這麼吵鬧的家庭中長大,一直在引發著我們的好奇心,用眼睛去觀察,用耳朵去聆聽,用雙腳去實踐。

4.總結

孔子曰“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

家庭是每個人的土壤,父母就是我們的肥料,一直在給我們施肥。他們是我們的真玩伴,一直給我們希望,給我們陪伴,給我們愛的指引。

微陪伴,給希望,建習慣,是我們普通人的家風,每個家庭都有!我有,你也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