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貝拉10條生產線全滿產,防疫復工“兩手抓”訣竅在哪?

加西貝拉10條生產線全滿產,防疫復工“兩手抓”訣竅在哪?

加西貝拉10條生產線全滿產,防疫復工“兩手抓”訣竅在哪?

加西貝拉生產車間繁忙作業。

浙江在線3月1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黃娜 王世琪 通訊員 周明 潔羚)3月5日,驚蟄。萬物復甦,生機盎然。

測體溫、查綠碼、登記入廠,我們進入加西貝拉壓縮機有限公司二廠生產車間,這裡同樣生機勃勃——4條生產線機聲隆隆,機械臂快速有力運轉,戴著口罩的工人忙碌作業。一顆顆“冰箱的心臟”,從嘉興南湖畔的這家公司“誕生”,發向全球30多個國家60多家冰箱企業。

“3月5日開始,公司3個廠10條生產線全部復產,日產10萬臺壓縮機,已恢復到年前的生產水平。”加西貝拉壓縮機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勤建告訴我們,這場疫情,加西貝拉快人一步“穩”了下來,2月和3月的外貿訂單都增加了30%。

很多企業還在打生存戰時,加西貝拉為何能逆勢搶佔更多市場份額?我們一起來探訪背後的故事。

謀劃在前

解除員工後顧之憂

“在四川宜賓老家呆了快1個月,沒想到南湖區政府和企業會包機接我們上班。”在加西貝拉的生產車間,我們見到有5年廠齡的衝焊工曹應偉,焊槍一閃,火花迸濺,三兩下一單焊接活便順利完成,27歲的他已經是車間的“老師傅”。

“每年返工,都坐30個小時的綠皮火車回杭州,這次乘坐從宜賓到杭州的包機,才兩個半小時,下了飛機,大巴車都等著,不用我們自己操一點心。”曹應偉回想起今年這樣的“高待遇”,不由笑了。“我這次把女友也帶來,讓她也在加西貝拉上班。”走到定子生產線,剛剛乾完活的陳龍打開了話匣子,他進廠1年,老家在貴州畢節,2月24日乘坐南湖區免費專列回廠。

記者在加西貝拉生產車間走了一圈,生產線上人員齊整,人工與機器配合嫻熟,各環節銜接順暢。“員工回來了,生產線才能動起來。”看著眼下熱火朝天的生產圖景,張勤建告訴我們,疫情剛發生時,他心裡也沒底,但市場競爭很殘酷,公司產品五成以上出口,外貿訂單等不得。

員工成了加西貝拉復工的首要難題。技術出身的張勤建有個樸素的邏輯——困難面前,你我都一樣,科學應對,立馬就幹。1月28日,公司開會部署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復工。在2月4日復工前,張勤建4次組織專題會議詳細研究方案。2月4日,企業正式復工,1257名嘉興本地員工及未返鄉員工,第一時間到崗上班,但只能達到40%的產能。

加班加點梳理外地員工名單,彙報給南湖區人社局,在確認安全的前提下,包機、包專列、包車將他們接回來。“微信群裡,政府人員凌晨都還在確認員工名單,大家都擰成一股繩。”張勤建說,有的專列晚上11時多到嘉興站,企業骨幹自發開車去接人,凌晨才到家休息。

全鏈聯動

幫助配套企業復工

員工返崗難題陸續解決,還有個更大的困難——缺半成品配套零部件。

加西貝拉有140多家配套企業,其中嘉興市本級有46家,很多都不是規上企業,不在第一批覆工名單裡。這成了加西貝拉機械加工車間主任裘建偉前段時間最操心的事。

在機械加工車間,我們見到了裘建偉,這位30年的老技術員正心急火燎地清點出貨量。“等我數完這一批。”瞥到我們前來,他擺擺手示意我們稍等,繼續盯著地上貨,嘴裡嘟囔著,同時將數量記錄在筆記本上。作為公司30年的老技術員,配套零部件的賬本都一清二楚記在他腦子裡。

等了10分鐘,裘建偉朝我們跑來,得知來意後他嘆了口氣:“配套企業不復工,車間的產量就上不去,當時因為這個沒少失眠,不過現在問題解決了。”從裘建偉口中我們得知,為了解決產業鏈問題,公司一方面和政府彙報請示讓配套企業儘快復工,一方面出自救方案——先把當地配套企業的庫存拉來組裝。

“整合盤點後,發現當時最緊缺電機、曲軸兩個零部件,公司當機立斷培訓工人集中生產。”裘建偉說,2月10日開始,上游的配套企業也陸續復工。

加西貝拉生產的壓縮機屬精密機電製造,由70多個零部件組成,產業鏈問題,加西貝拉首當其衝。“為了讓配套企業復工,我們得帶頭衝。”張勤建說。全鏈復工的前提是確保防疫安全。作為龍頭企業,加西貝拉將企業所做的防疫方案分享給尚未制定復工計劃的上游配套企業,還派出疫情防控專員上門指導,為準備不足的企業提供口罩、額溫槍、消毒水等應急防疫物資,幫他們順利通過經信部門的復工現場審核,充分做好開復工的防疫保障。

浙江格蘭德機械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家配套企業,3月5日下午,我們來到廠區,流水線上,戴著口罩的員工正緊鑼密鼓地趕製零配件。體溫檢測、日常消毒、就餐規範,這家企業的防疫措施與加西貝拉如出一轍,精準到位條條清晰。“加西貝拉是我們的復工樣本,沒他們的幫助,我們至少推遲10天覆工。”該企業相關負責人說。

和產業鏈同樣暢通的還有省際物流。2月10日開始,加西貝拉的壓縮機就能發往上海的港口,裝上集裝箱漂洋過海準時送達給海外供應商。

化危為機

做強主業抓新機遇

在疫情的特殊時期,外商高度肯定加西貝拉的契約精神,不僅發來感謝信,還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溢出”效應——外貿出口訂單增加了。

“這是我們沒想到的,企業快人一步,竟然在危機中找到了機會。”張勤建告訴我們,不打無準備之仗,企業有清晰的長遠規劃,列好五年計劃、一年計劃、季度計劃等,行動有方向。這些紛沓而至的新訂單也不用愁。眼下,公司10條生產線滿產,白班、晚班共20個班全面恢復,日產10萬臺以上壓縮機。

不僅如此,加西貝拉的生產效率還在持續提升。在張勤建的指引下,我們來到一條正在調試的生產線前,這條原計劃今年3月新增投產的高效變頻壓縮機生產線目前進入調試的最後環節,一旦投產,公司日產壓縮機能力可達11萬臺以上。“機器換人,向技術要效率。我們每年技改投入超過1億元。”張勤建告訴我們,公司不僅為海爾、美的等國內名企配套,還是博世西門子、惠而浦等世界著名冰箱生產企業的戰略合作商,出口連續14年保持國內第一。

做強做大主業,不斷拓展新領域。張勤建為我們描述了加西貝拉未來的藍圖——持續提升壓縮機年產能,拓展新能源汽車空調壓縮機的市場份額,前端延伸生產變頻冰箱壓縮機的變頻控制器,還計劃往商用壓縮機等細分領域發展,加快國外建立生產基地的進度,最終實現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