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朱棣為何都選擇了忠厚仁義的長子做接班人?

前一段時間以明朝歷史為背景的電視劇《大明風華》熱映,讓人們對大明朝初年那段歷史有了初步的瞭解。尤其是在老戲骨王學圻老師和梁冠華老師的演繹下,把明成祖朱棣和明仁宗朱高熾的個性特徵演繹的是入木三分。

朱元璋和朱棣為何都選擇了忠厚仁義的長子做接班人?

明成祖朱棣的一生創下了赫赫武功,但也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多年在後方處理國家政務的太子朱高熾卻深知民間疾苦,在出徵蒙古的問題上,總是跟自己的老爹朱棣唱反調。

在朱棣最後一次出征蒙古三部的時候,朱高熾唱反調的理由也很直接粗暴,那就是一句話:沒錢

朱棣最終死在了出征蒙古的途中,電視劇片段切換到朱棣和朱高熾父子的夢中談話。朱棣對太子朱高熾說了句我對你始終是放心的,讓朱高熾熱淚盈眶。

朱元璋和朱棣為何都選擇了忠厚仁義的長子做接班人?

這只是電視劇藝術創作的想象,真實歷史中朱棣為何會選身有殘疾且身體肥胖的朱高熾做太子?而沒有選擇性格很像自己的朱高煦為接班人了?同樣,當年明太祖朱元璋冊立皇太孫朱允炆為大明帝國的接班人,他為什麼也沒有選擇性格很像自己的朱棣呢?

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到底是出於怎樣的考慮呢?今天我們來結合歷史簡單的瞭解一下。

朱元璋和朱標父子,朱棣和朱高熾父子都是典型的老子打天下,兒子坐天下的典型範兒。

一般開國之君在創業的時候都需要那種殺伐果斷的狠勁兒。雖然朱棣並非開國之君,但卻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在盛世王朝造反成功的王爺,其心路歷程和開國之君也沒有太大的區別了。

朱元璋和朱棣為何都選擇了忠厚仁義的長子做接班人?

老子打下天下後,就不能再用戰爭時期那一套老思想了,這個時候天下百姓是需要休養生息的。因此,皇二代就不能像開國之君那樣折騰了。

朱元璋和朱棣都深刻的明白這樣的道理。於是朱元璋沒有選擇性格非常像自己的朱棣,而選擇了寬厚仁義的長子朱標。朱棣也沒有選擇性格非常像自己的朱高煦,而選擇了同樣寬厚仁義的長子朱高熾。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明太祖朱元璋為太子朱標鋪平了道路,卻不曾想太子朱標死在自己前面了,弄得朱元璋白髮人送黑髮人。

朱元璋和朱棣為何都選擇了忠厚仁義的長子做接班人?

朱高熾雖然沒有死在朱棣前面,但是也僅僅做了十個月的皇帝就駕崩了。所以朱標和朱高熾都沒有來得及充分實行自己的仁政。

除此之外,朱元璋和朱棣還有一點比較相似,那就是隔輩親。太子朱標去世之後,朱元璋並沒有在自己的兒子當中另立太子,相反卻冊立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朱棣之所以選擇身體有殘疾的朱高熾為皇太子,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長子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深受朱棣的喜愛,好聖孫朱瞻基最終也順利成為了明宣宗。

朱元璋和朱棣為何都選擇了忠厚仁義的長子做接班人?

由此可見,無論是明太祖朱元璋,還是明成祖朱棣,都是屁股決定腦袋!坐在皇帝這個位置上首要考慮的是國家是否能夠長治久安或者是自己的家天下是否能夠傳承下去,而不能一味的憑個人喜好去感情用事。否則,國家是要出大亂子的!中國歷史上因為廢長立幼而導致國家動亂的例子比比皆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