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屯垦戍边都是在哪里进行的,他与历代的屯垦戍边有什么不同?

大马哈鱼12


导言

屯田是指利用军队、农民等群体进行开荒种粮,以实现军队和百姓粮食富足。

屯田起源于西汉文帝时期,当时是为抵御北方匈奴而在边境进行屯田以保证粮食供给。曹魏在继承西汉屯田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并形成了一整套系统,成为“屯田制”。

屯田制对曹魏的经济、政治、军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仅使得曹操在北方群雄中脱颖而出,更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屯田制背景

东汉末年,汉室皇权旁落。地方豪强纷纷兼并土地,加之军阀混战,致使流民四起,田园荒芜,广大地区的农业生产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到处是一副“田无常主,民无常居”的景象。

不仅广大的农民生活在饥饿之中,就连军队也没有足够的粮食。淮南袁术的士兵们吃河蚌充饥,河北袁绍的士兵在野外吃桑葚。许多军阀,因为缺粮导致在对外的征战中屡屡被迫中途撤兵,放弃即将到手的胜利。

曹操下属枣祗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对起义农民亦战亦耕的兵农合一的做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中得到了启发。于是向曹操提出屯田制,以解决粮食紧缺的问题。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任命他为屯田都尉,全权负责屯田事宜。

屯田制内容

建安元年,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都周边率先开垦土地,实行屯田。

屯田用的是荒芜的土地,耕牛、农具是镇压黄巾起义中掳获的,将这些土地交给流民进行耕种,免费提供农具和种子,等到获得收成后政府和农民按照比例进行分成。

第二年,屯田初见成效,当年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列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并群贼,克平天下”。

曹魏屯田有民屯和军屯两种。

  • 民屯:每 50 人为 1 屯,屯置司马,其上置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不隶郡县。收成与国家分成:使用官牛者,官 6 民 4;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屯田农民不得随便离开屯田。
  • 军屯:设立土地予不用打仗的军士,要求士兵能自行耕作而生产行军所需粮食。军屯以六十人为一营,且佃且守,士卒需缴纳分成地租。

曹魏屯田制和汉代屯田的差异

1、屯田目的不一样

西汉:西汉屯田的目的是服务于军事。西汉面临北方匈奴的威胁,所以从文帝开始就陆续在北方边境进行屯田,给戍边的军士提供粮食支持,减少战争给内地带来的压力。

曹魏:曹魏屯田不仅服务于军事而且改善国内经济。曹魏屯田使得流民和无主的田地相结合,不仅缓解了流民的威胁而且通过两者的结合,增加粮食的供给,在前期极大的支撑了曹魏的军事行动,从而统一北方。

在北方稳定后,屯田制已经成为了曹魏农业政策当中的重要一环,不仅促进了地区农业的发展,还推动了地区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2、屯田的规模和程度不一样

西汉:西汉的屯田只集中在西北边境,而且规模较小,只是战争情况下才会产生的军屯。而一旦战争结束或者和北方少数民族关系缓和,屯田就变得不再重要。

曹魏:曹魏的屯田制度已经成为了当时的农业政策之一,除了在边境还在内地都设有屯田,加上外部环境长期处于战争状态。

所以曹魏时期屯田的规模和程度一直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准,而且更成体系。

3、屯田的地理位置不一样

西汉:西汉政府为了应对北边匈奴的威胁,选择在北方边区进行戍守,实行屯田。所以屯田的地理位置,集中在西部和北部边境,多在河西河套地区。

曹魏:曹魏的对手为蜀吴两国,面临的威胁集中在西南和东南。除了在西南和东南边境进行屯田以外,还在魏国境内的广大区域实行屯田,包括兖州、豫州、徐州、雍州等地区。

总结

东汉末年社会动乱产生了大量的流民和荒芜的土地,这些给曹魏进行屯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通过屯田,不但让曹魏解决了军粮问题,还充实了国家实力,稳定了社会秩序。

曹魏时期作为屯田制度的集大成者,更是为后世的土地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奠定了后世屯田制的基础。


诧寂说史


曹操屯田的地方很多,从许昌开始,各州郡基本都有屯田。不光是曹操,其他势力也相继效仿,在各州郡纷纷屯田。为什么要屯田呢?因为自从汉灵帝时期,爆发了黄巾军起义以来,各地盗贼并起,河北有黑山贼,益州有五斗米道教,西北有边章韩遂的羌乱,东部沿海还有管承等海盗,南方的蛮夷也频频叛乱。再加上州郡各自募兵,各势力之间互相攻伐。所以造成人民流离失所,土地基本上无人耕种。

汉献帝时期,大旱、蝗灾,京城白骨遍野,饥民相食。粮食价格飞涨,一斛谷子五十万,一斛豆子二十万。甚至连汉献帝自己都有一段时间被李傕郭汜闹的吃不上饭,到处逃命,京城的文武百官跟着献帝死了不少。各军阀的部队也没有粮食吃,袁绍的军队在河北摘桑葚吃,袁术在江淮吃河里的鱼虾。

曹操迁都许昌之后,汉献帝算是真正的稳定了下来。这时有个叫枣祗的人建议在许昌附近屯田,于是曹操任命枣祗为屯田都尉,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开始在许昌附近招募军民屯田。屯田的效果非常好,当年就得谷百万斛。

其实屯田的制度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不过汉朝主要是在边疆屯田,目的是防范外族入侵,或者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管理。比如汉武帝在西域的屯田,汉武帝时期还没有正式建立西域都护府,只是派军队在西域屯田。

位于今天内蒙古额济纳旗的居延塞遗址是当年汉武帝修筑的防范匈奴的城障。居延塞从居延泽到甘肃的张掖,一直连到长城上。两汉在居延塞都有长期驻军,这些驻军平时就有屯田。近代在居延塞发掘出的居延汉简中就有关于屯田的记载,在居延塞的兵员薄上,除了打仗的燧卒、鄣卒等,还有屯田的田卒、河渠卒、守谷卒等兵种。

除了在许昌屯田外,在史书上明文记载的曹操的屯田地还有:扬州、合肥等。总之只要是军事上的要地基本都有屯田,屯田可以作为军粮供应的保障,所以要做根据地必须大力屯田。诸葛亮以及他的后继者都在汉中屯田,姜维在沓中屯田等等。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屯田对于军事的意义非常重大。


传奇历史观


前言

曹操代理兖州牧以后,带兵和黄巾军作战。战斗结果是,黄巾军向曹操投降。但是黄巾军是一种奇怪的军队,队伍当中除了战士,还有随军的家属和农民,甚至耕牛和农具,号称百万。因此,曹操当时就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这如何养活这么多人。

于是,曹操在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接受谋士们的建议,开始实行屯田制。

由于连年战争,许多土地已成为无主田亩。曹操就将其收归地方政府,一部分交给军士和黄巾降卒耕种,名为军屯;一部分招募失地农民耕种,名为民屯;耕牛和农具则由政府提供,同时收取五到六成的地租。这就是曹操实施的屯田制。

曹操的屯田可谓是一笔极其划算的买卖。

第一,土地是收归的无主之地,耕牛和农具是从黄巾军那里收缴来的,可谓无本生意。

第二,地租高达五到六成,比汉初的十五分之一不知高出多少,可谓牟取暴利。但是,战士和农民从此有饭吃。

第三,居住方式军事化,耕作方式集体化,等于建设了一支耕战合一的新军队。这支队伍,平时能干,急时能战。

第四,屯田制度在解决了粮草和兵源问题的同时,还解决了令人头疼的流民以及由此造成的治安问题,岂非一举多得?


壹零壹肆


曹操屯垦戌边,这是一个政治家英明的决定和政策/因为那时军阀混战,许多地方的农业遭受了严重的破坏,造成人民生活困苦,军队也得不到正常的供应,社会治安混乱/曹操重视发展农业,这样就恢复了国家经济,保证了军粮的供应,还能安定了人民生活,安定了社会秩序,曹操是三国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


Gjfwxws123


招募流民,利用无主荒地,实施民屯。让军人休整时

进行生产,实行军屯,由此增加了财政收入,维护了封建社会统制秩序,得到了百姓的拥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