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農村的你,都吃過哪些野果子?

草根創業彪哥


我家是農村的,小的時候總是吃那些野果,認為很普通,到長大了才知道不是哪都有的,給大家看一下我家那邊都有的野果。

1.“沙果”,在我們家這邊是這樣叫的,不知道別的地方有沒有,這種果樹在我老家幾乎家家都有,這個果很小,也就有乒乓球那麼大,像個小蘋果,一年結果實一次。

2.“沙棘”,我們那邊又管它叫“刺溜”,有的人可能知道沙棘汁,沙棘就是用來生產沙棘汁的原料,這種東西長在山上,果實顆粒很小,熟的果實是黃色的,有時候在山上幹活累了,人們就用它來解渴,感覺也還是不錯的。

3.“山丁子”,這種東西長在山上,果實顏色是紅色的,好像大櫻桃🍒,吃起來有一種酸酸的感覺,口感也是很爽口的。

你的家鄉有這些野果嗎?歡迎大家共同探討,我們可能相距很近。


承德範兒


朋友你好,下面這20種野果子你吃過幾種呢?

1.八月炸

學名:預知子

別稱:八月瓜、八月炸、野香蕉、壓驚子、三葉木通

俗語說:八月瓜,九月炸(zha)。所以八月瓜是九月才會分皮,食其內肉,皮內大部分含種子,但是適合吃其果肉,味甘甜,多汁,口感與香蕉相似。有疏肝理氣,活血止痛,散結,利尿等功效。

2.五味子

別稱:玄及、會及、五梅子、山花椒、 壯味、五味、 吊榴

五味子分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北五味子呈不規則的球形或扁球形,表面紅色、紫紅色或暗紅色,有光澤,種皮薄而脆。果肉氣微,味酸。

3.褲襠果

別稱:杈八果、杈杈果、大金銀花、驢馱布袋

屬於漿果類,富含糖,色紅汁甜,歷來是當地人們解渴充飢的野果,可加工成果汁、果漿、果酒、飲料等。

4.拐棗

別稱:萬壽果、俅江枳椇、雞爪連、金鉤梨、拐棗兒、臭杞子、雞爪子

果實形態似萬字符“卍”,故稱其樹為萬壽果樹。果實熟透可生吃,果肉多漿,無果核,種子裸露在果肉之外,味漿甜略有甘澀,亦可做湯,湯味獨特醇香。

5.茅莓

別稱:紅梅消、三月泡、茅莓、蛇泡簕

為薔薇科植物,花期5-6月,果期7-8月。果實卵球形,紅色,無毛或具稀疏柔毛,酸甜多汁。

6.救命糧

學名:火棘果

別稱:火把果、救軍糧、水杈子、水紅子、野蘋果

薔薇科常綠灌木,果期9月-11月。果近球形,深紅色,味甘、酸。

7.野葡萄

別稱:蛇葡萄

野葡萄為葡萄科植物蛇葡萄的莖葉,秋季採收。生於灌叢中或山坡上。

8.百香果

學名:西番蓮

別稱:雞蛋果、愛情果

主要有紫果和黃果兩大類。果瓤多汁液,生食或作蔬菜、飼料,入藥具有興奮、強壯之效。

9.烏肚子

學名:桃金娘

別稱:哆尼、崗菍、山菍、多蓮、當梨根、稔子樹、豆稔、仲尼、烏肚子、桃舅娘、當泥

夏日花開,絢麗多彩,燦若紅霞,邊開花邊結果。成熟果可食,也可釀酒,是鳥類的天然食源。

10.豆梨

別稱:野梨、山梨、鹿梨、刺仔、鳥梨

豆梨的果實極小,到了成熟時果徑也僅有1釐米左右,形似小豆子,故名豆梨。

11.山茱萸

別稱:山萸肉、肉棗、雞足、萸肉、藥棗、天木籽、實棗兒

果期9-10月,核果長橢圓形,紅色至紫紅色;核骨質,狹橢圓形,有幾條不整齊的肋紋。

12.山荊子

別名:林荊子、山定子、山丁子

果實9月中下旬成熟,果實近球形,直徑8-10毫米,紅色或黃色。

13.山杏

別名:杏子、野杏

黃河流域重要鄉土樹種,果實扁球形,口感略酸澀。

14.地茄子

為桔梗科植物銅錘玉帶草的果實,主要功效為順氣,消積,散瘀,固精。

15.羊奶子

學名:胡頹子

別名:羊巴奶、黑瞎子果、山茄子、藍果、半春子、三月棗、酸咪咪

漿果味酸甜,含7種氨基酸和維生素C,可生食,又可提供色素,還可釀酒、做飲料和果醬。

16.桑葚

別名:桑果、桑泡兒

桑樹的成熟果實。成熟的桑葚質油潤,酸甜適口,以個大、肉厚、色紫紅、糖分足者為佳。

17.燈籠果

落葉小灌木的果實,果味酸甜,可加工成果醬和釀製成酒,是珍貴的野生果類,果呈球形,由於果子上有一道道縱向的紋路,猶如燈籠的骨架得名。

18.野柿子

別名:山柿、油柿

果實比較小,未成熟時味道酸澀,成熟後微甜。

19.酸棗

別名:野棗、山棗、葛針

多野生,果小、多圓或橢圓形,果皮為紅色或紫紅色,果肉較薄、疏鬆,味酸甜。

20.野生獼猴桃

別名:奇異果、狐狸桃、野生洋桃


竹之森


童年記憶裡吃過哪些野生水果,我認為童年在農村生活的人最有回憶的味道。我自小在四川鄉下長大,獨特的地理自然環境,特到了自然的饋贈。

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我小時候吃過的野生水果

1.拐棗

拐棗,別名:萬壽果、雞爪連、金鉤梨、拐棗兒、雞爪子、龍爪、彎撈撈、等,拐棗生長在山區灌木林叢中,果實形態似萬字符,故稱其樹為萬壽果樹。果實熟透可生吃,果肉多漿,無果核,種子裸露在果肉之外,味漿甜略1有甘澀,亦可做湯,湯味獨特醇香。

話說前兩個月還在成都市區買到過,出於多年不吃的好奇心買了一點,找到了兒時的味道。


2.山莓

山梅,又名樹莓、山拋子、牛奶泡、撒秧泡,三月泡、四月 泡、龍船泡,大麥泡、泡兒刺,刺葫蘆、饅頭菠。可謂是色香味俱全,酸甜可口,回味悠長。山莓漿果所含的各種營養成份易被人體吸收,具有促進對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和消化,改善新陳代謝、增強抗病的作用。

3.野地瓜

野地瓜又叫地瓜泡,是一種桑科、榕屬植物,它是落葉性匍匐地上的木質藤本,有白色乳汁,分枝多,生長快,攀附力強,多分佈在貴州、四川等地。 野地瓜是集食用、藥用、綠化、觀賞於一體的多用途植物。

還有多少人見過這種地瓜,這可不是人工種植的地瓜,是野生地瓜,味道比種植的地瓜好吃多。

4.火棘

火棘又稱救軍糧、水杈子。薔薇科,常綠灌木,是一種可藥可食可觀賞的多用途花果植物,以果實、根、葉入藥,性平,味甘、酸,葉能清熱解毒,外敷治瘡瘍腫毒,是一種極好的春季看花、冬季觀果植物。

話說去年在上海松江郊區居然發現了一大棵火棘樹,樹上滿滿的果實。



5.刺梨

刺梨又名山王果、刺莓果、佛朗果、茨梨、木梨子,別名刺菠蘿、送春歸、刺酸梨子、九頭鳥、文先果,是滋補健身的營養珍果,是一種稀有的果實。

還記得小時候故鄉屋旁的一棵刺梨,此時只能是回憶


6.桑葚

桑椹是桑科桑屬多年生木本植物桑樹的果實,橢圓形,長1—3釐米,表面不平滑。未成熟時為綠色,逐漸成長變為白色、紅色,成熟後為紫紅色或紫黑色,味酸甜。

屋前的桑葚,現在只剩幾棵,留存著回憶

7.蛇莓

別名:蛇泡草、龍吐珠、蛇果、雞冠果、野草莓。

小時候基本沒吃過這個,因為總是看到蛇莓草上面有白泡沫,他們說是蛇吐的口水,弄得我經常都是避開它,怕草叢中有蛇。

肯定還有其他的一些野果,一時想不起來了,你看了覺得還有什麼嗎?歡迎評論


那遠方的遠方


先說酸棗、麻棗,爺爺輩留下的祖產,半個山坡的土地,層層疊疊的梯田,每層梯田的地階都長滿大棗樹,還有許多野生酸棗、麻棗樹,一到秋天,各種棗成熟,有的酸有的甜,有的酸中帶甜。麻棗就是酸中帶甜的,大家吃大棗膩味了,吃圓圓的小酸棗,酸棗太酸了,又去摘比酸棗大點,比大棗小點的麻棗,最後麻棗獲得好吃的美名

再說漿水罐和耨領,這兩個名字都是音,正確的名字寫法不知道。它們都生長在棗樹底下的地階上,漿水罐是匍匐的,枝條柔軟,長出的小小水果,一簇簇的,果實長到白色了,就可以吃啦,甜甜的,現在不知道老家還有沒有,多少年沒見到了。耨領的枝條是直立的,一簇一簇的。一到春天,開滿白色的花,一串串的,開花時沒有葉子,很打眼,我們常常折回家。但是到了夏天,它們的成熟的果實,是紅紅的,一串串的,圓圓的,是隱藏在密密麻麻的葉子中的,很不容易找到。真的找到,一定是非常驚喜的,果實是甜甜的。有經驗的孩子會記住耨領生長的具體地點,就比較容易找到耨領。我已經把耨領引進我現在的家,去年長了出來,沒結果,今年還沒有發芽,不知道能不能活。

最後說狗攆,名字也是音。它長在莊稼地裡,我國南北方都有它的蹤影,只是名字叫法不同。它成熟的果實是黑色,也好吃,有一點甜,葉子可以打湯。

以上各種野果,伴隨我們度過了美好的童年,童年的生活水平沒有現在高,但我們願意回憶童年,是因為我們那時是天真幼稚有趣的,腦袋裡是空白的,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的。現在也經常遇到“狗攆”,興趣大打折扣了,因為我們的腦袋裡裝滿了更多的東西。圖片為老家的山。


藍天白雲61070563


酸棗。

老家有寨子,寨子有寨牆。爺爺手勤寨牆上植滿了酸棗樹。酸棗樹有刺,護寨坡,但確檔不住我們的好奇。尤其是上邊還爬滿了羊角秧,開著亮亮的小白花,後又接出了羊角果,三五成叢,剝開了,是白嫩的肉,我們也愛吃。

那天有小雨,娥子喊我去摘羊角秧,給她奶奶下鍋,我便去。她腿不好,我就攀爬,一不留心滾下了牆坡下的水壕,塘裡水少但一身還是泥乎乎的,虧得鄰居將我拽上來送回去。一到家,遭奶奶一巴掌,邊給我換衣服邊抱怨。

最愛吃上邊的紅酸棗。爺爺怕刺了我們,讓小叔揀最紅的砍兩枝,我和小姑隨意摘了吃,那味道真爽!


榆梅


看到這個題目,瞬間把我帶回了童年的時光!我出生在農村,也生活在農村!讓我帶著大家走進我的童年,分享我小時候在農村吃過的野果子!

《山葡萄》: 記憶中只有山葡萄是我的最愛!山葡萄個兒很小,和家種的沒辦法比,但是它又酸又甜,純天然的美味!最重要的是,山葡萄還可以釀酒!每年春節,家裡人都會把陳釀的山葡萄酒招待客人!說著說著,我的口水都流出來了!

《野山棗》:每年秋天漫山遍野的野山棗,成為我童年裡最美好的畫面!有時候我們甚至會逃課去打山棗!村裡人也會成群結隊的去山上打野棗賣錢!最懷念的就是外婆蒸的山棗饅頭,我可以吃好幾個,想想都流口水!

《野草莓》:小時候在農村去別人的草莓園摘家種草莓時候被果農抓住了,還告訴了家裡人!後來我們就去河邊摘野草莓吃,雖然沒有家種的甜,但是它個頭比較均勻,小巧玲瓏,在陽光下晶瑩剔透!而且那時候河邊放的牛羊也喜歡吃,有的時候我們還會和它們搶!更多是喜歡野草莓的味道和生長環境!

《野桃子》:這種桃子很小很小,很不好吃,但是我們卻喜歡摘,因為它的種子很小很圓,很光滑,我們常常用它來做手串和項鍊,所以也是我們童年不可以缺少的野果!

《野桑葚》:這個野果,我們又愛又恨!愛的是它的確很好吃,尤其長熟的時候會變黑,但是黑的特別甜,紅色的很酸!恨的是每次吃完手都被染的特別黑,而且特別難洗!那時候村裡老師每週一都會檢查我們的手,發現黑的就是用戒尺打我們的手!所以我記憶猶新!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吃過不少野果子,但是有很多名字已經想不起來!是這些野果陪伴我們度過了童年,沒有這些野果,或許我們的童年是枯燥的,乏味的!正是它們的陪伴,才有了今天的童年美好回憶!我想我老的時候還會回到農村,希望這些野果依然存在!









故鄉和我情未了


1,桑葚

小時候家家戶戶都有養蠶,蠶種是村裡集中發下來的,桑樹也是,家家戶戶都種,每年5,6月份漫山遍野的桑樹上都掛上或紅或黑的桑葚,我們那裡叫桑子,沒成熟的時候是綠色的,紅色的是半成熟的酸酸的,黑的就是完全成熟的,很甜無籽汁水有多我們都愛吃,

2,油茶果

我們那裡叫油茶果,官方叫什麼我也不知道,不是油茶的果實而是葉子,並不是所有葉子都這麼叫,只有那種特別嫩,特別厚,半透明,看起來白白的那種葉子才是,水分又多味道很甜,

3,覆盆子

野生的覆盆子,我們那叫刺泡兒,生長在山地的地岸上,果實紅紅的,很漂亮,味道酸酸甜甜的,

4,茅針

這個就比較常見了,很多地方都有,大部分小夥伴都吃過,不過這個不算是什麼果子,是茅草的草根只記得小時候這種東西吃多了會拉蟲子,村裡的小夥伴都拉過,可能是裡面有蟲卵還是什麼,想想都心有餘悸,

5,刺梨兒

這個東西大部分地方都是這個叫法,是一種薔薇科植物的果實,上面佈滿小刺,裡面有很多籽,吃的時候先把刺對著草地搽乾淨,然後把他摳開扒取裡面的籽再吃,味道甜甜的沒成熟時是青的,成熟了會泛紅就像腮紅一樣

6,野葡萄

這個東西和葡萄長得一模一樣,藤也是一樣的果實也一樣,就是比較小一點,葉子小果實也小,就像是一個縮小版,味道那比葡萄差多了,但是小時候吃不起葡萄,只有吃這個了,

7,烏飯子

是一種小灌木上長的漿果,9,10,月成熟,果實很小,成熟的是黑色,只有綠豆大小很甜,味道和藍莓差不多,多汁沒有籽,嫩葉子還能拿來煮飯

8,茅根

和上面的茅針一樣都是出自茅草,這個是茅草的莖和茅針不是一個季節的產物,這個是秋天去土裡扒出來的,也很甜

9,柺子

是一種很高大的樹上的漿果,秋天結果,但是剛開始並不好吃,必須等到霜降,打過霜以後才好吃,特別的甜,那時候樹上的葉子都掉了,樹上都是果實,一般人都是霜降過後才開始摘來吃,在樹上呆好幾個月居然也不會壞

以上就是我的個人分享,希望大家喜歡,如果大家還有其他的看法歡迎給我留言評論,謝謝,祝你生活愉快


仔男的vlog


我從小就生活在農村,小時候的農村沒有什麼零食吃,當然大人也不會經常給零花錢,所以呢山上的野果成了大家的最愛,我來介紹一下小時候經常吃的野果。

排名第一的一定是山捻子,我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和我有同樣的記憶,特別是捻子開花也是特別的漂亮,一般是在秋天的時候成熟,我們都是成群結隊的去山上摘,特別的多,熟的捻子是烏紫色的,味道是甜甜的,但又不是特別甜的那種,但是不能吃多,因為吃多了容易便秘,拉不出哈,真的是童最深刻的野果了。

第二是野生的番石榴,野生潘石榴成熟的時候會有香氣,而且裡面是紅色或則是黃色的心,吃起來是香甜軟軟的,很小個。不像外面賣的很大個雖然是紅心的但是確實硬邦邦的。

還有這種有刺的藤長出來的,不知道叫什麼了

還有這種和上面這個味道差不多但是這個不是一串串的

還有很多野生的水果,都找不到照片了


南方小廚妹


童年的回憶最甜美。爺爺去山上回來經常帶很多野果子給我們吃,也經常自己去摘來解饞。

一:山莓,小時候最最喜歡吃的,酸酸甜甜,回憶起來都快流口水了,哈哈!小溪邊有很多,經常跟弟弟去摘。但是每次大部分都被他吃了,還有一種長在類似樹上的,那個要酸。



二:野生藍莓,這個爺爺以前去山上砍柴的時候經常直接連樹枝摘回來給我們,吃完一笑嘴巴都黑乎乎的,嘻嘻。相比現在水果店裡賣的話,野生的要酸一點點,但是味道更好。

三:茶樹泡(我們這邊叫茶泡),還有一種是葉子形狀的,這個就弟弟摘給我吃的比較多,男孩子上樹要厲害些。

四:八月瓜,很甜,我們這邊要農曆九月份後才好吃些,今年有跟弟弟去山上摘,很多成熟的都被鳥吃了,很喜歡吃,唯一不好的就是籽太多了,嘻嘻!

好了,其他還有好多,就簡單分享這些吧,而且有些用普通話都不太知道怎麼個叫法,呵呵,感謝題主,讓我對小時候甜美的回憶了一遍。


軒味十足


我是趴窗看雨的小龜,我來回答“你童年的記憶裡,吃過哪些野生水果?”這個問題。

我小時候在北方農村長大,當時村子裡有四個大隊,有場院,田地還屬於各大隊來分配掌管,後來過了幾年,才開始了承包責任制。(小龜是不是暴露年齡了…)那時候,地裡種滿莊稼,夏天收完麥子後便開始種玉米和黃豆,等秋天玉米和黃豆成熟後再種麥子,如此反覆。我和夥伴們平日經常做的就是去地邊玩耍,因為一眼望去綠油油的莊稼,再加上地頭會比較空曠,特別能讓我們手舞足蹈,撒歡兒地跑,那時候也沒有正規的幼兒園,只要我們不跑太遠,吃飯時按時回家,家裡的大人是不會管我們的。

天天在外面玩,野果甚至能吃的野草我們見過肯定都會下手下嘴噠,下面小龜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小時候吃過的野果。

--酸棗--

酸棗是棗的變種,酸棗樹的植株相比棗樹來說則是又矮又細,渾身長滿刺,那時候農村人會多拿它來做小籬笆,高矮度合適而且植株上的刺又可以防止雞呀狗呀的靠近。

為什麼我首先會想到酸棗?因為小龜的家是住在村子的主路邊上,房子被一個大坡圍起來,而坡上用於攔擋的就是滿坡的酸棗樹。可是酸棗樹在坡上長得又陡又歪,還有好多刺,於是,一到酸棗成熟的時候,爸爸就會冒著被刺扎被楊拉子飛毛的危險給我摘酸棗,基本上家裡的酸棗都被我給吃了,酸酸甜甜的,直到現在我還能回憶起當時那個畫面:我在家裡午睡醒時,便會看見桌上滾著幾粒紅的或者半紅的酸棗,那就是老爸剛給我摘的…

--龍葵--

我小時候叫它“黑海茄”,就是迷你版的小茄子,開小白花,然後果實由青綠色變成黑紫色,吃起來象葡萄一樣甜。別看它植株比較矮小,但是結起果實來也是一串串很多的。吃這個小茄子的時候可得注意一定不要把汁弄到身上,紫色洗不掉啊,小時候可沒少因為這個挨大人罵...

--地黃--

《中華本草》上說:鮮地黃為清熱涼血藥;熟地黃則為補益藥。地黃是中藥,根莖肉質,花在莖頂部略排列成總狀花序,花冠外紫紅色。

不過小時候我們可不挖它的根,只是把它的花摘下來,吸它的花托裡面的蜜汁,我們稱其為“甜酒”,顧名思義嘛,是不是很形象?帶著花香的蜜汁特別香甜。

--苘麻--

它的皮據說可以做麻袋、繩索材料,它的植株長得比較高,葉子比較大,一般在田間地頭都能見到。

小時候叫它

“麻包”,象小圓餅,它的綠果實摘下來後剝開,裡面有點象石榴一樣一層層的有好多小白籽,那小白籽吃在嘴裡又嫩又脆又滑,而且還有點麻,大概這也是叫它“麻包”的來由吧。

這些就是我小時候常吃的野果啦!真是時光荏苒,小時候自由自在的時光一去不復返啊,不過正是那時的無憂慮才是現在最值得懷念的。估計在現在勤奮的小孩眼裡我那時應該屬於“虛度和揮霍時光啦!”你吃過裡面的哪些?還有沒有其他的呢?歡迎隨時給小龜留言交流。

我是趴窗看雨的小龜,愛生活、愛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喜歡我就請點贊支持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