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二战”

上个礼拜,考研初试的成绩下来了,和预想的一样,我——落榜了。

好像是轻松了,不用在两个月内准备各种材料,重拾落下很久的专业课,抓狂的背重点,听英语听力,模拟面试。又好像是失落,十个月的努力一场空。

如果你对是否二战还动摇不定,不妨先回答自己三个问题。



1.尽力了吗?

回想这一年的备考时光,我问问自己真的努力了吗?其实我真的很努力,至少自信的认为比大多数人都努力。

比起那些一会发呆,一会玩手机,一会谈恋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我每天早出晚归,学习的时候会把手机丢一边,安安分分学了十个月,我真的真的尽力了。

大学除了大一的微积分,我已经三年没碰过数学,本来数学底子就不算好的我,学起来是很吃力的。但我觉得多练多总结总没错,但今年的管理类综合联考的数学还是把我考蒙了,很多题型是我没碰到过的,不夸张的说,甚至考出了脑筋急转弯的感觉。

考完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一年的数学好像白学了。如果让我再来一年?再次面对这种情况?我到底能不能做得比今年好呢?

我为什么不“二战”




2.家庭还允许吗?

今年我已经22岁了,马上就要毕业。“二战”的话,就意味着我没有工资,还需要向父母讨钱报班,吃饭,租房。

本来家庭就不富裕的我,陷入了思考。“二战”要努力的除了我们,还有父母。父母不禁要掏钱支持我们,还需要接受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对我们的争议。

我为什么不“二战”




3.巨大的心理压力扛得住吗?

大概是10月底的时候,我陷入一个特别焦虑的状态。因为大学除了大一的微积分,我已经三年没碰过数学,本来数学底子就不算好的我,学到现在觉得有些吃力。经常晚上都会失眠,两点多还清醒着,反复思考如果考不上会怎样。后来吃了褪黑素,情况才有所改善。

考研或许也需要一些运气成分吧。

考试那天,我承认我发挥失常了。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吧。那天我隔壁的女生走错考场,贴了考条老师才发现她连考试楼都走错了。于是在我做题的时候,不停有老师进进出出,大声说话。直到我忍无可忍,让老师有话出去说,她们才消停。更令人气愤的是,响铃试卷才发完,明明是考数学考场确没有配有草稿纸。后来翻微博发现,原来不止我们一个试室是这样,是整个考场都存在这种行为。可能这对监考老师来说不过是很平常的一天,她们不以为意。但我们呢?因为她们所导致的损失,又该怎么索赔?这场考试可是关系到我们的未来,可监考的老师却如此的随意,真的令人寒心。

而“二战”意味着要把“一战”经历的一切再经历一遍,包括那种恐惧、迷茫和孤独,这些压力只增不减。我害怕陷入一个人复习的孤独,更害怕结果扔是不如人意。

我为什么不“二战”



未来

毕业季,看到同学有人拿到好offer,有人在备战复试。学长学姐也有二战成功的,但是二战失败的也不少。我也羡慕过同学,也迫切想要摆脱一所双非大学。但是,如果二战失利,我担心自己不能坦然接受。而我一旦有这样的想法,就意味着我的心理抗压能力不足以支撑我“二战”。

每个考研人都会有自己的故事,成者说出自己的艰辛历程,人们会觉得深受鼓舞,好像看到自己胜利的希望。而败者说出来,我不过换得人们的安慰罢了。我们的故事或许只有我们自己懂。

三月开始了,长期呆家家里,恍恍惚惚竟过了这么久了,也该为未来继续奋发了。考研,不是唯一正确的原则,甚至选择的初衷也未必理性。考公、工作、恋爱、结婚…我们还会面对很多的选择。

我们忐忑的站在这个十字路口,偶尔探头往前面看看,想要看看不同的选择在未来是怎样结果。其实人生最奇妙的地方不正在于此吗,没有什么选择一定是对的,我们还年轻,我们有资本。勇敢向生活迈出一步吧,或许后面的结果会更好呢?



我为什么不“二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