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十二法則教會你如何說服別人,為你解讀《人生十二法則》

關於作者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喬丹·彼得森,他被譽為當今世界重要的思想家。彼得森是多倫多大學心理學教授,前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百萬年輕人追隨的心靈之父,在他的學生眼中,他是“能改變你的人生”的人。

關於本書

現代人欠缺的,不是知識,而是實現的能力。在《人生十二法則》中,著名心理學家喬丹·彼得森的將人類數千年來哲學思考、神話故事中的精神財富與心理學、生物學、神經科學等學科的前沿研究相結合,用12條人生法則,為年輕一代提供了一擺脫人生困境的方法。

核心內容

彼得森教授的人生十二法則

法則一 獲勝的龍蝦從不低頭:筆直站立,昂首挺胸。

法則二 像照顧生病的寵物一樣關心自己:待己如助人。

法則三 放棄損友:與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

法則四 戰勝內心的批評家:和昨天的自己比,別和今天的別人比。

法則五 管教你家的小怪物:別讓孩子做出令你討厭他的事。

法則六 當痛苦到想要詛咒一切:批判世界之前先清理你的房間。

法則七 蘇格拉底的選擇:追求意義,拒絕苟且。

法則八 不買醉鬼賣的東西:說真話,或者至少別說謊。

法則九 別偷來訪者的問題:假設你聆聽的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法則十 不要無視地毯下的龍:直面問題,言辭精確。

法則十一 不要打擾玩滑板的孩子們:承認現實,反對偏見。

法則十二 當你在街上遇到一隻貓時,摸摸它:關注存在的善。


運用十二法則教會你如何說服別人,為你解讀《人生十二法則》


這本《人生十二法則》2018年在美國出版,一度高居亞馬遜暢銷榜前五名,而且長盛不衰,上榜64周,是一本現象級的暢銷書。但這12條法則,並不是多麼的振聾發聵,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能隨之聽到的大家都習以為常的道理。它就是要把你知道但又不那麼重視的大道理重新告訴你一遍。人生難免遇到困境,難免有感到困惑或者迷茫的時候。這個時候,這樣的提醒或許真的有用。很多人的確從這本書裡找到了共鳴,獲得了幫助他們整理自己人生的方法。

彼得森說,古人用各種神話、故事描述世界,就是想在腦海中從混亂的世界中建立合理的秩序,建立自己的意義系統。他給出的12個法則,也是為了幫助人們應對這個混亂的世界,在混亂中尋找秩序。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百多年前就說過:“人生就是一場苦役,只有當人們揹負起各自的罪責,才能體會人生的真諦。”但是,對很多年輕人來說,這些經典或許早已淡出視線,但彼得森簡單易懂的法則近在眼前。

這本《人生十二法則》就像是藥,對健康人沒什麼用,但是對那些正處於痛苦、彷徨中的人,確實能夠帶來一些幫助。不過,就算我們現在不需要這副藥,或許也能從彼得森講道理的方式獲得一個啟發,那就是:怎麼給別人講道理?

我們可以從彼得森那裡總結出兩個講道理方法:第一是擴大前提的維度;第二是把道理當作定理。

第一個方法,擴大前提的維度。

彼得森最出名的法則就是第一條:獲勝的龍蝦從不低頭,所以我們要筆直站立,昂首挺胸。這個道理的本質上就是在說人要有自信。假設你要說服一個“槓精”,你要自信。結果他反問你,我又不想成功,也不想做成什麼事,這時候,你要怎麼說服他呢?

彼得森採取的策略,是把要自信的前提從個體人生擴大到了生物本能的維度。他要告訴你,要自信,是自然界生存的現實需求。也就是說,自信是萬物生存所必有的條件,就像你每日三餐一樣,要從中獲取營養。

第二個方法,把道理當定理。

彼得森努力把他說的每一個道理都當作一個數學定理,通過邏輯推理證明了一遍。你可以不相信你覺得主觀的道理,但是邏輯嚴密、可證明、能推導的客觀定理,你不得不相信吧!比如告訴你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你就算拿成百上千個直角三角形驗證,你也不可能確信,每一個直角三角形都會符合。但是,如果用普遍歸納出來的數學方法把它證明了,它在你心裡就成了一條不用懷疑的定理,你甚至可以推導它,用它來繼續解決其他數學問題。同樣的,你也可以用彼得森的法則,來解決你自己在未來人生中遇到的問題。

《人生十二法則》中的每一條法則都需要我們細細品味,然後把它當做人生當中的行為準則,如果你能完全領悟這其中的奧秘,你的人生定會萬丈光芒。這本喬丹·彼得森的《人生十二法則》推薦給您,望您能從中學到人生真諦,塑造完美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