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中国学生都被“观后感“逼疯过几回

每个中国学生都被“观后感“逼疯过几回

每个中国学生都被“观后感“逼疯过几回


家里蹲了两个月之后,中国大学生也算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再不开学,自己可能真要毕不了业了。”


在我们上周举办的《2020届毕业生比惨大会》中,因为意料之外的疫情,摸不清前路的大学生们正因为各不相同的原因,愁得花样百出。


而前两天,终于有一件事情把全中国高校学生的“愁点”统一到了一起,它就是——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


事情还得从3月9日,他们被通知要和包括易烊千玺、刘昊然、王俊凯在内的全国大学生一起上节网课说起。


每个中国学生都被“观后感“逼疯过几回


下午两点半,只见辅导员一声令下,近4000万在校中国大学生声势浩大地涌入各大直播平台。


虽然你经历的悲惨情况可能是:班群里的截图已经几十条了,自己换了2个网3个软件缓冲了30分钟都没加载出来;


每个中国学生都被“观后感“逼疯过几回

没有什么大课,只有蓝色的圈圈一直转


为了能在家里人都去上班的时间,拍一张本人与视频同框的自拍,硬是翻箱倒柜找出了三年前的旧手机,按了七秒延时拍照才搞定。


但甭管你怎么看的、甭管你看没看成,都没能妨碍全国大学生迎来一项更艰巨的任务——


写出一篇篇深有体会的、真情实感的(?)观后感。


每个中国学生都被“观后感“逼疯过几回

“好巧,你也在为观后感发愁”


“同学,你的思政大课观后感借我抄抄?”


据说,最近全中国大学生网聊的第一句话,就是愁眉苦脸地询问对方作业的进展。


用某位网友的吐槽,“开始觉得请来的四位老师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不至于太言之无物;课时也不算长,一局游戏的时间就过去了”。


就在他并没当个大事儿的时候,“写观后感”的班群通知弹了出来。


每个中国学生都被“观后感“逼疯过几回

@mango


一般情况下,500字是学校要求的平均水平,偶尔遇到心慈手软的辅导员可能会只留50字放学生一马;


徒留收到“1500字观后感”作业的大学生,对着搜索栏里注定不会有回音的问题发着呆,并和同样文档里只有0个字的同学们一起,把“观后感模板”送上了热搜第一。


每个中国学生都被“观后感“逼疯过几回


对和卧室的床如胶似漆了两个月,最近一次打开电脑盖还是查上个期末成绩的大学生而言,写观后感这事儿到底有多愁人呢?


在知乎《如何评价“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的问题下面,800多位网友开始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吐槽大会。


虽然,其中至少有九成同学点进问题的初衷,只是为了“白嫖”一篇观后感;


甚至连朋友圈里的微商都嗅到了商机,工种从卖假鞋升级成了买防疫大课周边:15元卖一张课程重点图 ,而一篇500字观后感的价格则是30元至50元不等。


每个中国学生都被“观后感“逼疯过几回


要么说,世界上最伟大的创造,都来自走投无路之人的报团取暖呢?


两年前,某位大佬因为看到陌生网友“学生会退会申请六千字怎么写”的提问,写了串大名鼎鼎的“狗屁不通文章生成器”代码。


并附上了一句“很讨厌形式主义,所以我来救你吧”,感动数人;


两年后,又有一位当代哆啦A梦在目睹了数千万大学生的切身之痛后,发明了“防疫大课堂观后感生成器”


每个中国学生都被“观后感“逼疯过几回

每个中国学生都被“观后感“逼疯过几回


据悉,截至2020年3月10日19点18分,已经有363979位同学,生成了1238561次观后感。


只要按下“再给我整一篇”的按钮,便能得到一篇行文辞藻华丽、读来荡气回肠的观后感,甚至贴心地附上了课堂截图,以便使其更加图文并茂。


每个中国学生都被“观后感“逼疯过几回


单看图中浑然一体的气势排比,恰中要害的绝妙比喻,对仗工整的名家诗句,任谁都难以想象这是机器生成的文字。


但细细对比后也能发现,动辄上千字的内容无非就是把网友总结出的课程重点内容,比如——22个XX性,15个XX精神,10个XX意识——拆解后,鬼斧神工地进行了一波排列组合。


便在一片Ctrl+C和Ctrl+V中,救了几十万正处于水火之中的大学生。


每个中国学生都被“观后感“逼疯过几回


虽然内容大同小异,网友依然纷纷表示“要啥自行车”,“自己写还没有这水平呢,原来我才是真正的狗屁不通文章生成器”。


真 ·小时候抄同桌的作业,大一点抄全班的作业,大学了抄全国的作业。


更何况,据虎扑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表示:他们才并不会仔细看你到底写了点儿啥。


甚至想把观后感生成器直接发给全班,以求早点儿收齐作业。


每个中国学生都被“观后感“逼疯过几回


每个中国学生都被“观后感“逼疯过几回

学生时代最讨厌的作业,它排第一


虽然遭到全国大学生吐槽,但不能否认的是:读后感或观后感,本是一种非常好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方式。


从内容的总结,到结构的分析,再到细节的挖掘、观点的表达等等,都可以得到锻炼。


因此自打我们上小学起,“写5部励志电影观后感”的任务,就经常出现在放假前发放的《暑假生活》里;


而每个中国班主任也都曾在班会课上神秘兮兮地关上灯,组织全班看过几部校长指定的电影。


每个中国学生都被“观后感“逼疯过几回


但问题,就出现在了“集体组织”四个字上。


一是学校组织看的电影基本就那几个类型:从80后到00后都没有逃过《妈妈再爱我一次》的打击,也都曾为《当幸福来敲门》里的父子流下过激动的眼泪;


每个中国学生都被“观后感“逼疯过几回


偶尔出现一两部画风突变的,比如《红樱桃》或《疯狂的兔子》这种反战、反邪教、或禁毒题材的影视作品,在没有分级和删减的年代反倒成了童年阴影式的存在。


更惨的是,不管你是被剧情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还是天生神经大条、看完内心毫无波动,都逃不过“看电影一时爽,观后感火葬场”的结局。


每个中国学生都被“观后感“逼疯过几回


回想一下当年的套路:感恩父母的片儿说“今天帮妈妈做了家务”、倡导环保的片儿说“周末跟爸爸种了树”;


抗战片儿就表达一下对英雄们的敬仰之情,高呼一定会好好学习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


翻来覆去逃不出这些句子,再加上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太辣鸡,憋完这篇很容易憋不出下一篇。


因此直到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你打开名为“观后感”的贴吧,都是05后在求《我和我的祖国》的观后感。


“跪求800字”、“明天就要交了”的恳求字字泣血,依然很难等来好心人解决问题,只有几十个跟帖的“同求”。


每个中国学生都被“观后感“逼疯过几回


这直接推动了观后感、心得体会、读书笔记的“代笔服务”,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成为一条成熟产业链的进程。


从买家秀里连串的“救我狗命”,足以见得当代学生的需求有多迫切。


每个中国学生都被“观后感“逼疯过几回


不过对比下来,生活在互联网年代的05后小学生也幸福多了。回想8090后小时候没有智能手机和豆瓣影评的当年,那才叫一个“硬写”。


乃至上了大学都没能躲过观后感的重压,看《开学第一课》要观后感、选修课要观后感、如今防疫大课还要观后感……


每个中国学生都被“观后感“逼疯过几回

@Smjiale-


好在,当代大学生早就花十几年的时间,练就了“如何用最多的废话,表达最少的信息”的凑字数大法,凑合凑合也就交上去了。


每个中国学生都被“观后感“逼疯过几回

“观后感文学”太愁人了


说到这里,那些被“观后感文学”折磨过的中国学生究竟在吐槽什么,其实也很清晰了。


如果学生能够选择观赏自己喜欢的、或足够优质的作品,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能注意引导方式和反馈方式,善于发掘孩子们的才华闪光点。


那写观后感这事儿倒也没那么不好接受,既能增加见识,也能锻炼一下总结提炼升华的能力。


问题是,当它变味儿成了一件有统一标准的、要靠外部动机驱动的事情,反而限制了学生们的表达。


每个中国学生都被“观后感“逼疯过几回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如今被这种形式主义为难的,已经不只是学生。


作为收集和检查起来最方便的“作业”,早已成了各行各业领导都爱布置的任务。


搞笑的,有韩国SM娱乐公司要求旗下的新人男团NCT,在看完了前辈EXO的演唱会后写观后感。


被吐槽“果然天下没有免费的演唱会,免费看的要写观后感”,成了娱乐圈的名场面。


还真别说,几位中国成员倒是卷面最整洁、话语最真挚的,甚至连“逐渐字体放大,因为发现字数不够”的小伎俩都被粉丝发现了。


每个中国学生都被“观后感“逼疯过几回


奇葩的,有前两天某中介公司硬性要求全部销售员观看电视剧《安家》,并针对“房似锦如何卖出跑道房”的案例写观后感。


问题是,在这部越来越悬浮的行业剧里,房似锦自己卖房靠的还是忽悠和给客户的原配和小三当老娘舅主持人呢,照着她学才叫坏事儿。


每个中国学生都被“观后感“逼疯过几回


莫名其妙的,还有2018年上海某幼儿园要求全校家长定期观看一档育儿网综,并提交一万字的手写观后感。


美其名曰写观后感可以“让家长总结并学习更多育儿知识”,实际效果却是上了一整天班的家长,为此熬夜到凌晨三点,才把搜索来的十几篇节目通稿抄了一遍。


每个中国学生都被“观后感“逼疯过几回


更野的,还有这位给未来男朋友列“观影清单”,并要求对方写80万字观后感的姑娘——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雪豹》《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三傻大闹宝莱坞》《阿甘正传》……


要求他把我指定的书电影电视剧之类的通通看一遍,最后写80万字的观后感,这个要求很奇葩吗?”


每个中国学生都被“观后感“逼疯过几回


简单算个数就能发现:80万字,按一年为期,每天就是2200字,相当于每天都要写一篇大学期末小论文。


估计小伙子在成为择偶标准里“拥有相近审美的伴侣”之前,可以先去拿个电影学博士了。


每个中国学生都被“观后感“逼疯过几回


说到底,被抱怨的不只是观后感这项任务,本质还是形式主义的“观后感思维”。


虽然中国人都懂得那句著名批评——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用脑筋”的东西——的含义。


但不管是学生时代,那些早就划定了“你只能看什么、写什么”范围的观后感、读书笔记;还是步入社会后,大大小小的会议团建心得、组织申请、公文写作……


无数不考虑个人意愿、拒绝多样化表达的任务,还是一个接一个地压到了个体头上。


也难免那些真情实感的感受表达,最后都变成了生编硬凑的疲于应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