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的“四大毒瘤”,每一個,都叫他受不了

我們知道,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清朝的末期,可謂是國事衰微,受盡屈辱,其實,在清朝的初期,也不太好過,因為那個時候存在著“四大毒瘤”,無論其中的每一個,都叫皇帝受不了。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康熙王朝的“四大毒瘤”是什麼吧?

康熙王朝的“四大毒瘤”,每一個,都叫他受不了

第一大“毒瘤”:沙俄。17世紀的沙俄是一個封建農奴制的國家,它們為了尋求商業資本,掠奪生產資源,便開始了一系列的侵略擴張行為,而大清國的東北地區,也就成為了沙俄的目標。儘管沙俄當時也出現了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即彼得大帝,但侵略畢竟還是侵略,你有你的彼得大帝,我有我的康熙大帝,大清國的軍民,在康熙大帝的領導之下,經過多年的艱苦奮戰,終於和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明確了中俄邊界。

康熙王朝的“四大毒瘤”,每一個,都叫他受不了

第二大“毒瘤”:鰲拜。眾所周知,康熙皇帝繼位的時候,還只不過是一個8歲的孩子,朝中的大權,掌握在鰲拜的手中,倘若鰲拜是一位忠君愛民的賢臣也就罷了,可是,他偏偏卻是一箇中飽私囊、根本不把小皇帝放在眼裡的奸臣。在朝中,鰲拜控制著康熙,也就進而控制著滿朝的文武,在民間,鰲拜又大肆地圈佔土地,搞得民怨四起,民不聊生,所以,上至九五之尊的皇帝,下至普通的平民百姓,沒有不痛恨鰲拜的。

康熙王朝的“四大毒瘤”,每一個,都叫他受不了


第三大“毒瘤”:三藩。所謂“三藩”,我們都知道,他們就是“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在清廷入關的時候,這三人為清朝建立了功勳,也被冊封為“藩王”。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三藩”的不臣之心就漸漸地浮出水面,他們一邊在各自的轄區聚斂財富,又一邊地伸手向朝廷索要軍餉,“三藩”已然成為危害大清統一的一顆“大毒瘤”了。

康熙王朝的“四大毒瘤”,每一個,都叫他受不了

第四大“毒瘤”:噶爾丹。噶爾丹自從統一蒙古,成為草原上的霸主之後,就開始對大清的北方地區虎視眈眈,甚至還對中原也產生了覬覦之心。一開始,康熙皇帝本想對噶爾丹進行安撫,他甚至把最寵愛的女兒也嫁給了噶爾丹,可噶爾丹卻似乎並不領情,公主,他留下,而地盤,他也想要,在加上沙俄的挑唆,噶爾丹的野心有增無減,率軍向東擴張。後來,康熙皇帝親自掛帥,終於在八年之後,滅掉了他的這位女婿。

康熙王朝的“四大毒瘤”,每一個,都叫他受不了

總之,無論是沙俄、鰲拜、三藩,還是噶爾丹,雖然最終都被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一一化解了,但是,他們曾經的所作所為,的確是給大清王朝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如果把他們組合到一起,那真可謂是康熙王朝的“四大毒瘤”了。

歡迎關注歷史浮雲榜,謝謝你這麼漂亮還來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