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整治培訓機構亂象有待監管跟進

經濟參考報

日前,有媒體曝光疫情期間培訓機構亂象,包括直接把線下課程轉成線上課程,在告知授課形式改變時,卻並未提供任何增加課時或減免費用的選擇;收費時間跨度過長的情況普遍存在,並且違規收費仍存;還有的培訓機構未按要求做好公示,比如找不到實際授課教師的學習、工作和教學經歷的具體信息等。

網民認為,培訓機構應對疫情的變通之舉,如果突破合法合規底線,傷害到消費者權益,則監管不能坐視。

網民“楊玉龍”認為,對於消費者反映的收費時間跨度過長等亂象,監管部門應當給予重視。根據規定,按課時收費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過60課時的費用;按培訓週期收費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三個月的費用。對違反規定的培訓機構要有相應的監管及懲治措施跟進。

網民“亦新”表示,除了監管的及時介入,培訓機構也應有高度的行業自律。不可否認,疫情的發生確實對培訓市場有影響,培訓機構目前普遍面臨經營困難,但這並不是它們肆意變通、違規斂財的藉口。須知,疫情總會過去,困難是一時的,而培訓是一門長久的生意,若是因為一些“小動作”導致誠信耗盡,口碑不保,只怕將來得不償失。

還有網民指出,一些培訓機構在面對疫情時缺乏化危為機轉型升級的遠見。網民“jocy”說,“當原有優勢被削弱,如何建立新的競爭優勢,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應該是培訓機構認真思考的問題。那些居安不知思進、居危不知思變,甚至僅僅為了保住既有業務不惜背信違規的機構,終將被市場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