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長期趨勢向好 多舉措保駕護航——國家部委穩經貿政策盤點

文 / 齊力

外貿長期趨勢向好 多舉措保駕護航——國家部委穩經貿政策盤點


應對疫情,中國各級政府部門迅速響應,出臺了多項政策文件支持發展經濟。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作出部署,2月24日,國新辦召開新聞發佈會,會上,國家部委負責人詳解近期出臺的穩定經貿政策。

疫情對外貿的影響是暫時和階段性的

談到疫情對進出口的影響,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稱,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疫情對外貿的影響是暫時和階段性的。我國的外貿韌性強,競爭力強,特別是企業的創新意識和開拓市場的能力都很強,所以外貿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不會改變。

談到外貿企業面臨的挑戰,任鴻斌說,外貿企業除了面臨國內企業的共性問題之外,還面臨著接單難、履約難、國際物流不暢、貿易壁壘增多等諸多外部因素,兩方面問題疊加,使外貿的形勢更加複雜嚴峻。他表示,為幫助企業復工復產,保訂單、保履約、保市場,商務部出臺了應對疫情“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20條政策,印發了《關於在做好防疫工作前提下推動商務領域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的通知》,財稅、人行、海關、信保等各部門也出臺了扶持政策。同時廣東、浙江、河南、甘肅等16個地方也都出臺措施,幫助外貿企業渡過難關。目前廣東、江蘇、北京、上海、四川等省市復工迅速,浙江省出口千萬美元以上的企業90%都已實現復工。他舉例說,比如浙江義烏,為了精準對接返崗員工的需求,包飛機、包專列、包汽車,加強企業的復工復產。針對融資難的問題,很多地方出臺了務實有效的政策,比如蘇州支持進出口銀行創新開展紓困資金業務。

對於下一步的穩外貿舉措,任鴻斌表示,商務部將圍繞“六穩”工作,在切實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全力穩住外貿基本盤,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進一步豐富政策工具箱。重點在出口退稅、貿易融資、出口信保、貿易便利化等方面加大力度。二是進一步優化國際市場佈局。對“一帶一路”沿線的重點市場實行一國一策,促進貿易暢通。三是更加精準幫扶企業。總結推廣各地復工復產、穩定供應鏈的好做法、好經驗,提供法律援助,最大限度減少企業損失。四是支持跨境電商、市場採購等外貿新業態快速發展。五是深化對外開放,積極擴大進口。精心辦好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建設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六是加強同經貿夥伴的溝通協調。

財稅部門重磅發力支持疫情防控

財政部部長助理歐文漢在會上表示,財政部門在保障疫情防控資金需求和支持重點物資供應的同時,注重發揮財政調控作用,積極作為,精準施策,努力對沖疫情對經濟平穩運行帶來的負面影響。一是給予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稅費優惠政策。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等行業,調整了企業所得稅政策,及時予以支持。對和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公交運輸、生活服務、快遞收派等行業,出臺免徵增值稅的措施。第二,出臺普惠性的降費政策。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階段性減免社保費、醫保費和實施緩繳停繳住房公積金等政策,疊加去年出臺的降低社保費率的政策,有利於化解疫情對企業的衝擊。第三,加大援企穩崗力度。會同人社部等部門出臺政策,通過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職業培訓補貼等多種渠道,支持企業穩定現有的就業崗位,不裁員、少裁員。同時,對受疫情影響的小微企業和個人,專門出臺降低融資擔保費等政策,著力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歐文漢說,下一步,財政部門將一方面抓好已出臺財政貼息大規模降費、緩繳稅款等政策的執行,確保儘快落地見效。另一方面,要體現更加積極有為的取向,加大政策力度,防止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防止短期衝擊演變成趨勢性變化。一是繼續研究出臺階段性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持一些行業復工復產,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二是要集中使用部分中央部門存量資金,統籌用於疫情防控,保障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重點支出。三是要加大轉移支付力度。進一步向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方傾斜,確保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四是要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規模,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指導地方做好項目儲備和前期準備工作,儘快形成有效的投資。

從六大方面做好全年穩外資工作

談到疫情對穩外資會有什麼影響及下一步將如何穩外資,任鴻斌稱,疫情發生以來,由於人流、物流受阻,原材料供應不及時等因素,給外資企業生產經營帶來一定的影響和困難,同時,部分境外投資者的觀望心態也有所加重。預計疫情對今年一季度吸收外資的影響將較為明顯,但影響是階段性的,是可控的。他表示,從長遠看,中國吸收外資的綜合競爭優勢沒有改變,大多數跨國公司投資中國的信心和戰略沒有改變,中國仍將是全球企業投資的熱土。

據瞭解,疫情發生以來,商務部及時出臺了兩個政策文件,指導各地商務主管部門精準幫扶外資企業穩定生產經營,加強外資企業服務和招商引資,最大程度減少疫情的影響。近期這些政策措施已經開始見效,上海、山東、湖南等地重點外資企業復工率已經超過80%,山東32家韓資汽車配件企業已於2月15日前全部復工,穩定了全球汽車供應鏈。

任鴻斌強調,下一步商務部將從六個方面紮實做好全年穩外資工作,力爭使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一是推動更多外資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優先保障外資龍頭企業恢復生產供應,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二是抓好重大外資項目落地,密切跟蹤在談大項目,推進在建大項目,協調解決困難問題,推動項目簽約落地;三是繼續擴大外資准入領域,提升電信、醫療、教育、文化、金融等領域的利用外資水平,壓減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四是提升開放平臺,指導自貿試驗區加快改革開放創新試點;五是加強外資合法權益的保護,建立健全外商投資服務體系;六是繼續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實施好《外商投資法》及實施條例,增強外商長期投資經營的信心。

金融開放措施的落地沒有停頓

對於疫情對金融開放進程有何影響,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從2018年以來,金融系統集中出臺了40多條對外擴大金融開放的措施,力度大、影響深,這些措施目前大多數已經落地,還有幾條措施要等待相關的法律法規的修訂,之後要及時落地。

“疫情發生以來,金融系統一方面全力支持疫情的防控和有序復工復產,與此同時,金融開放措施的落地也沒有停頓,繼續推進。”陳雨露說。比如2月11日,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批准了萬事網聯公司銀行卡清算機構的籌備申請。2月14日,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發佈了關於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意見,在這些新推出的30條措施當中,有11條是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當中進一步推進高水平金融開放的措施。他認為,國際社會對於中國在疫情防控的緊張過程當中繼續擴大金融開放的這些措施給予了非常積極的評價。

“2020是金融開放比較關鍵的一年,因為原定在2021年取消在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又提前到了今年必須完成。所以,我們正在緊鑼密鼓地協助有關部門來推進有關法律法規的修訂工作,確保這些措施要按時全部落地。”陳雨露表示。他認為,上述40餘條措施的全部落地,為中國下一步全面推進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擴大金融業開放的同時,將不斷地提升風險防控的能力,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加強現代金融監管框架的構建,建立與更高水平開放相適應的風險防控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