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仅有初中文凭,儿子考入清华,回忆童年学习:要感谢1个人

本文由 原创首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全文一共1048字,阅读大约需3分钟。

作者 | 名师讲学习方法

古欧洲思想家柏拉图曾说:“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也是如此。孩子小时候所接受的启蒙,往往决定了一个孩子后来的发展,因为一个人的兴致习惯与爱好,在很小的时候就往往由他所接受的教育决定了。

父母仅有初中文凭,儿子考入清华,回忆童年学习:要感谢1个人

王宏书是出生山东农村一户普通人家的孩子。村里头,由于经济状况的原因,大多数年轻的父母们都选择了外出打工,而王宏书的父母也不例外。从小,王宏书就跟着自己的爷爷奶奶生活,而他的名字也是他的爷爷取的,最后一个“书”字是希望其好好读书的意思。

或许正是因为自己尝到了没有文凭的苦,只有初中学历的王家夫妇,虽然没有陪伴在儿子的身边,却始终重视孩子的教育。每个月除了给家里寄回生活费之外,他们还总是会从城里买一些书寄回家中。但当时,孩子的爷爷奶奶不识字,读不懂书的王宏书只好总是抱着书,去请教邻居家的哥哥。

父母仅有初中文凭,儿子考入清华,回忆童年学习:要感谢1个人

王宏书说,回忆童年的学习时光,他非常感谢自己的邻居的哥哥。不管是书中有什不懂得字,还是后来上小学时候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去请教,邻居家的哥哥总是非常耐心地为他解答,他还告诉他,学习上一定要牢记3件事:

1、要多读书,书中自然有奇妙的世界。热爱读书,让王宏书从小到大的语文成绩都很不错。王宏书坦言,在他读小学的时候,经常有清晨被院子里的公鸡吵醒的情况,那时候他就总看到邻居家的读高中的哥哥,却已经站在院子里,开始读书和学习了。

王宏书认为,这给他学习上很大榜样,以至于后来王宏书也养成了这样晨读的习惯。

2、勤能补拙、笨鸟也能先飞。在小时候,数学题做不出来的时候;王宏书总是带着题目去找邻居的哥哥,但是每次哥哥都不急着给他先解答,而是让他在多想一会。王宏书说,有时候就是这样——多想一会儿没想到就能想出来了。

在学习数学上,邻居哥哥还告诉他勤能补拙的道理,题目就是要多练,练完之后总结思路,自然就能摸清楚其中解决的规律。

父母仅有初中文凭,儿子考入清华,回忆童年学习:要感谢1个人

3、多去问为什么,而不是告诉自己我知道了。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一颗好奇心寻根问底的心情,是热爱一门学习,真正学好学会一门功课的关键。王宏书说,这也是邻居的哥哥自身学习经验的总结 ,靠着这3点,邻居家哥哥后来成功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成为村里面第一个考上985大学的人。

而后来,王宏书自己能够以693分的成绩考入清华,他认为除了自己父母爷爷奶奶的支持,自己还应该感谢这位哥哥,因为从小时候的学习的经验,到后来的包括择校,成功成长的经历,都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大家好,我是@名师讲学习方法,关注我!大家一起探讨孩子的教育学习成长问题!

如果你是家长,我建议你看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