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零食停不下來,可以試試邊界教育

萬老師,你好。我家孩子喜歡吃各種零食,還要自己去買,不同意就哭鬧,為此很擔心孩子的身體健康,擔心孩子養成壞習慣。我該怎麼辦?

吃是兒童早期建立心智的重大領域。吃能發展智能、建立自尊和意志。對於孩子來說,吃零食其實是用口去探索、體驗外部世界,不同的味道帶給他們不同的快樂的體驗。而買的過程,也會給孩子一種“我能選擇”“我能擁有”的美好體驗。孩子體驗、探索零食,也是一種自主學習,也是在自我建構。

原因分析:成人給孩子的限制太多,雖然沒有完全禁止孩子吃零食,可是孩子從來沒有盡興過,導致孩子對吃總是不滿足;親子關係不夠親密,孩子吃零食只是心理需求,而非生理需求,心理的渴望和匱乏越大,越需要用零食來“填補”; 對孩子過於控制,要求他吃這個、吃那個,哄著、追著或者強行喂,各種責備嘮叨,孩子就容易排斥吃飯這件事——孩子不愛吃的不是飯,而是控制,轉而會將投向零食;中醫認為,甘味入脾,愛吃甜食、零食的孩子,可能就是脾虛!

您可以這樣做:放開管制,讓孩子去探索、鑽研、熟悉、掌控,孩子並不會貪得無厭,他們知止、有度;孩子吃零食,可以給孩子設置條件,設置底線。比如,一天吃多少,比如飯前、睡覺前別吃,底線之上孩子有充分自由,一旦孩子觸及底線父母可以明確制止,逐漸孩子就能養成比較好的吃零食的習慣;如果孩子喜歡自己買,父母可以和孩子約定一個星期買一次或兩次,每次限定20-30元,買什麼可以給孩子自由選擇,讓孩子享受買的過程,孩子會選擇他最需要的,這可以幫助孩子建立獨立的意識;父母實在接受不了時可以告訴孩子,要理解和接納孩子:“你是不是感到很好奇,這麼漂亮的東西會是什麼味道呢,好想嚐嚐啊。可是,我實在很擔心你的健康,該怎麼辦呢?我們一起想想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好不好?”雙方都提供一些方案,從中挑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

注意事項:不要把孩子吃零食跟“饞”、“貪”、“好吃懶做”這樣的道德評判聯繫在一起,認為吃零食不好,或者不太好,對它不自覺的鄙視和評判。尊重孩子的天性,對孩子的界限設立,只對危險,而不是對快樂,努力豐富快樂的多樣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