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不惊人死不休,文学作品该有惊人之处,不要怕奇崛诡怪哗众取宠

文学是人学,是生活艺术性展现的一种形式。杜甫在《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有一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钱穆对杜甫的评价高于李白,对这句诗,他说:

“写文章要做到语语惊人,才能代表文学家的全部生命”。

语不惊人死不休,文学作品该有惊人之处,不要怕奇崛诡怪哗众取宠

如何能“语语惊人”

对同一部文学作品,有的人奉为圭臬,有的人嗤之以鼻。作品被接受,肯定是能让读者有所得,可能是知识、才情、故事、情感、思想、方法、娱乐,或是其他什么。无论是什么,都是“惊人”之处,便是作品的卖点。

《滕王阁序》的才情,《西游记》的故事,《水浒传》的人物,《菜根谭》的思想和智慧,《孔乙己》的批判,《平凡的世界》承载的情感寄托、《黄金时代》的现实与荒诞、《笑傲江湖》的快意……所有这些作品,作者都为我们展现了常人所不及,常人所未见,常人所未遇,常人所未知,常人所未思考的东西。这都是作品的“惊人”之处。

语不惊人死不休,文学作品该有惊人之处,不要怕奇崛诡怪哗众取宠

无“巧”不成书,就该多设计

说书人常说 “无巧不成书”。很多作品,特别是近现代的武侠小说,“巧合”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推手——主人公每次在危急时刻都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这些巧合肯定都是作者设计的,利用这些巧合作者把故事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这些偶然性的巧合被编织在一起,会使整个作品构成富于变化、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就像张无忌跌下山崖学会九阳真经,被关圣地学会乾坤大挪移一样。

文学作品里的人、事、情,原型往往并非单一的,为塑造一个人物,说好一个故事,阐明一个道理,是总结归纳了很多,从而合成为一个文学形象(阿Q、孔乙己便是很多形象的代表)。要把不同情况下的人、事、理完美融合,就需要用到“巧合”这个粘合剂。

很多作品的某种“巧合”,成为传世经典,比如曹操煮酒论英雄,刘备闻言落箸,恰与骤起惊雷巧合。这一幕,更像是神来之笔。

很多时候为了有更好的表达效果,作者还会有更多稀奇古怪的操作,比如雨果让善良的卡西莫多变成最丑陋的人。

所有这些“设计”都不是坏事,即便再奇崛诡怪一些又如何呢。

语不惊人死不休,文学作品该有惊人之处,不要怕奇崛诡怪哗众取宠

如果都符合常理,还有什么意思,有共性,更要有特性

生活的惊心动魄在于它旷日持久的枯燥,生活的不可思议在于它随时随地的意外和惊喜。

都说真实的生活比什么都精彩,就是因为太多稀奇古怪不可思议的事情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常理,只是大概率事件的概括,但小概率事件才是生活的本质。所以,在文学作品里,我们可以照顾“合理性”,但不合理性才应该是我们要去追求的目标。

从表达上说,要写出人、事、理的共性,更需要写出其特性。我们都是人是共性,而每张不同的脸,便是特性,正因为有了特性,才能分辨出你我他,才会有爱恨情仇。

从读者的角度说,猎奇是普遍的心理诉求,如果都像温开水一样的人、事、理,为何要在你的作品上花费时间和精力呢?

所以,如果作品都是符合“常理”的,还有什么意思呢?不合理、反常规、放大特性,有时候会让作品更有生命力。

语不惊人死不休,文学作品该有惊人之处,不要怕奇崛诡怪哗众取宠

在于自圆其说

在哲学领域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关于信仰有有神论和无神论,宇宙的起源也有各种假说。秉承某种观念的人,很难被说服,也不好说服别人。对于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抑或其他什么形式,本身传递的信息符合某种逻辑关系,便是成立的。物理学讲究存在即是物质,现代数学是建立在几条普遍被认可的公理之上的,只要有基础,有架构,并能自圆其说,便都无可厚非,都是成功的作品。

正如上文所说,如果都符合常理,生活将会多么枯燥,文学又有什么趣味。谁能说《西游记》不是一部伟大的作品,那些穿越和科幻作品是多么奇崛美妙,都在于他们能自圆其说。

语不惊人死不休,文学作品该有惊人之处,不要怕奇崛诡怪哗众取宠

能言敢言,不畏流言,唯真不破

余秀华一首《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让她站到了风口浪尖,题目浅薄,内容也显得粗陋,但诗里所传达出的情感是真切的;赵丽华的梨花体诗歌因太多口水话而备受诟病,但不妨碍她成为被推崇的对象;《金瓶梅》被称为天下第一淫书,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亚于《红楼梦》。

语不惊人死不休,文学作品该有惊人之处,不要怕奇崛诡怪哗众取宠

为文者,很容易受其他因素影响写下违心的东西。怕读者不喜欢、怕同行笑话、怕熟人嫌弃,畏首畏尾,不敢写真实的事,不敢表达真实的情,不敢表达真实的观点,不敢曝露真实的自己,自己都不能被“感动”,又如何能感动读者呢。

现在汗牛充栋的文学产品,如果你的作品没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没有“惊人”之处,又如何能得到认可。解放自己,解放天性,大胆充分地表达自己,肯定能收获更多。

所以,发现生活中不一样的东西,比读者看的更真、想的更远、思考的更透彻,用更好的手法、方式,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肯定就可以做到“语出惊人”。我笔写我心,即便被冠个“哗众取宠”的帽子又何妨。

语不惊人死不休,文学作品该有惊人之处,不要怕奇崛诡怪哗众取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