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说的“五子登科”是哪五子?

海花资讯


五子:车子,房子,票子,位子 和孩子 ,    

五子登科典故出自三字经。经曰:窦燕山,有异方,教五子,名俱扬。表现了父母望子成龙,登科及第的,为国之栋梁的美妙愿望。

五子登科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诲儿子们敬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德才兼备,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自己也享用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 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讴歌此事;又逐步演化为“五子登科”的不祥图案,寄予了普通人家希冀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联袂获取功名。   

五子登科又意味及第封侯,时下新版“五子登科”中“五子”则指代“妻子、儿子、房子、票子、车子”的理想生活。   


十年寒窗,正是为了“一鸣惊人天下知”,出将如相,一步登天。家徒四壁中,五个嬉戏的天真幼童,或跨坐巨鲤、或执箫弄曲、或手擎荷叶……仪态各异,栩栩如生。   

中国有句俗语:莫欺少年郎,五子登科之相恰如其分地喻示出珍藏者大富大贵的绚烂前程。


1.抗日战争成功后,国民党接纳大员到收复地域先抢金子、银子、房子、车子、女子,被人挖苦为“五子登科”。 

 

2、中国传统图案中五子登科   雄鸡:不祥如意,常带五只小鸡寓意五子登科或教五子。   一只大猪膝下,一群小猪仔在愉快地戏耍着,这款叫做“家徒四壁”,寓意五子登科、六畜兴隆  


生男报喜蛋染红绿蓝黄紫五色,寓意“五子登科”。


奇趣书画


五子登科的故事流传至今,十分令人羡慕。话话五代大周时期,燕山府有个叫窦禹钓的人,有五个儿子,个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先后及第,荣耀四方。人称“五子登科”。

五子分别是:窦仪:后晋进士,宋时官至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窦俨:后晋进士,历仕汉、周,宋时任礼部侍郎:窦侃:后汉进士,宋时任起居郎;窦偁:后汉进士,宋时任左谏议大夫;窦僖:后周进士,宋时任左补阙;

当朝太师赋诗力赞窦禹钧,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由于此故事意义重大,以至于被童蒙教材《三字经》录入,经曰: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用以教导孩童读书上进,显亲扬名。

此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堪称学习楷模,求知典范。农村结婚、做屋、做寿、进学等重大活动都用它来喝彩,“一场盛典”、“双喜临门”“三元及第”、“四季发财”、“五子登科”、“六合大顺”、“七星高照”、“八方行运”、“九福齐来”、“十全十美”。几句吉祥话语,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幸福的憧憬。可见此故事是多么的深入人心。





明清(德刚)


古人说的“五子登科”指的是“三字经”中讲的“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故事。窦燕山其实原名叫窦禹钧,因他居住在燕山,故称窦燕山。窦燕山是个商人,由于为人心术不正,老是坑蒙拐骗,赚了不少昧良心的钱,也正是由于他缺德事干的多了,所以一直到了三十多岁还是没有儿子。

有一天他做梦梦到父亲,劝他要行善积德,因为他为富不仁,坑蒙拐骗的事情连上天都已经知道了,所以要是不行善积德,让上天收回对他的看法就会短寿,也会断子绝孙。窦燕山醒来之后仔细想想也有道理,于是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然后就开始做善事来弥补自己之前做的恶事。

有一次他外出捡到一袋银子,他就一直在原地等着直到失主返回来寻找丢失的银子;有穷人因为没钱卖了女儿,窦燕山就把卖身契烧了,养育女孩至长大出嫁;邻里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窦燕山总是给他们雪中送炭,帮他们度过难关。

同时,窦燕山还设立了学堂,把上不起学的孩子招来免费上学,他把家里主要的支出都花在帮助别人身上,自己却生活节俭,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渐渐的当地人都知道窦燕山成了一个大善人。

后来他又做梦梦到父亲,这次父亲高兴的告诉他,你现在做的事情功德积累很大,美名远扬,上天也知道你做的事情。由于你行善事,上天将会赐予你五个儿子,你五个儿子将来都能将榜提名,你自己也会长寿,能活到八九十岁。他从此以后更加乐于做善事。

后来,他果然生了五个儿子,由于自己重礼仪、德行好,教子有方、家庭和睦,他五个儿子陆续都中了进士。他的长子名仪,北宋初年官至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是后晋至北宋初期的一代名臣;次子名俨,也历仕后晋,汉,周,到北宋初期任礼部侍郎,三子名侃,为后汉进士,曾任宋起居郎;四子名偁(cheng),为后汉进士,入宋任左谏议大夫;五子名僖,后周进士,曾任宋左补阙。这也被当时人们称为窦氏五龙。当时的侍郎冯道为此写了一首诗:“窦燕山十郎,教子以义方。零春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所以《三字经》中用“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来歌颂此事,并形成了“五子登科”的说法。


长安一少年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多用做结婚的祝福词吉祥语,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联袂获取功名、拥有大富大贵锦绣前程的理想 。



五子登科的典故,主人翁叫做窦燕山,他原本是五代后周时期的一个土财主,为人尖酸刻薄,小肚鸡肠,不愁女人不愁钱,虽然妻妾成群,但是没有儿女,相传某天夜里,窦燕山突然梦见了死去多年的父亲,老爷子对他说:你心术不正,品行不端,恶名已经被天帝知道,以后你命中无子,并且短寿。你要赶快悔过从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于劳苦大众,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窦燕山醒来,历历在目,于是决定重新做人。

有一天,窦燕山去拜佛,在寺庙的拜殿旁边,捡到了一个袋子,里面装着二百两银子,三十两金子。这一笔横财,要在以前窦燕山早就占为己有了,但是现在他要从善,所以他便在寺庙旁苦等失主。好在不久,失主终于赶来,一边嚎哭,一边四处张望,窦燕山就问那人为何哭泣,那人说道:“我父亲给绑匪掳去,将被处死,我好不容易向亲友们东借西凑,得到白银二百两,黄金三十两,预备把这笔金银赎回父亲。哪知我一摸钱袋,黄金白银都没有了,这样我的父亲就难免一死,刚才我到这里来进香拜佛,不知是否遗失在寺中”。窦燕山这才确认是失主无疑,于是把钱还给了失主,还另外附赠了一笔路费,失主感激涕下,道谢而去。  


窦燕山还在他家乡做了不少善事,替穷人娶媳妇,替没有嫁妆的穷苦人嫁女儿,对穷苦百姓更是慷慨解囊。亲戚当中有不能办丧事的,他就出钱帮忙包办。一年的收入除了日常开支,全部用来救济别人。

同时,窦燕山还设立学堂,收集上千卷书,请有学问的老师来教课,把附近因贫穷而不能上学的孩子招来免费上学。自己家里则节俭朴素,没有金玉饰品,也没有华丽衣服。窦燕山如此周济贫寒,克己礼人,因此积了大阴德。

又有一次,窦燕山又做梦了,自己的父亲对他说:“你的善行感动了天帝,不久你将有五个儿子,而且都能金榜题名。” 醒来发现是梦,于是更加修身养性,从善积德,从不怠慢。 后来,窦燕山果然生了一个又一个孩子,不仅有五个儿子,还有六个女儿。


窦燕山注重礼仪,重道义德行,并且教子有方,家庭和睦,窦家不断的发达,后来他的长子窦仪,在后晋时期考中进士,入官至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是宋初一代名臣;老二窦俨,也是进士,历任汉、周、宋初期礼部侍郎;老三窦侃,为后汉进士,官至起居郎;老四窦偁,入宋左谏议大夫;老五窦僖,后周进士,官任宋左补阙。当时人们以“窦氏五龙”称呼他们,而窦燕山本人,则享寿八十二岁,无疾而终。


狂热历史


《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这不就是五子登科的故事吗。

五子登科的故事发生在五代后周时期的北京。窦燕山出生豪门。恃才傲物。30岁时仍然无子。有一天他梦到父亲教育他说,为人要乐善好施,多做好事。你现在这样很会遭到恶报。窦燕山从此修桥铺路。他也积善德,抱有了五个儿子。而且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登科及第。三个是进士,两个是举人。所以叫五子登科。

五子登科的故事之所以进入到了《三字经》,说明这个故事并不简单。它的意义很大。他告诉家长要积善。只有家长积善孩子才会成功。如果一代一代的人都这样想,一代一代的人都会幸福。易经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记忆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代一代人这样传。这上一代上一代的人不就是我们的祖宗吗?所以要热爱我们的祖宗。这成了现在很多人不能接受得!我们是现代人。潜台词是再说不要祖宗了。所以就要有余殃。

五子登科的故事并不是教育孩子的。他是教育家长的。现在很多家庭存在着父母角色的丧失。或者父母将自身的压力都转移给了孩子。我常常在讲座中。提到父母都让孩子读中华文化的经典。而父母并没有依教奉行。每一位中国的父母都不该忘记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

中国人看到一个小孩子胡作非为。就骂他的爸爸,骂他的妈妈。说他没有管好,说他没有家教。在中国人的教育中,活一辈子都不要给父母丢人。然而也有反面教材。我给大家找几个古代的例子听听。

汉宣帝时有个人叫陈万年。是个御史大夫。现在就是搞监察的。他是个伪君子。谨小慎微,谁都不敢得罪。他的儿子叫陈咸,他是个执法如山仗义执言的官员。一个刚正不阿的儿子和一个溜须拍马的父亲。陈万年总是教育儿子要圆滑一点儿,要明哲保身。陈咸站在边上听。居然睡着了。噗通一下摔倒在地上。陈万年举着拐杖要打,他转身就跑。《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在讲课时总问孩子。要是父母说错了怎么办?就如这里边讲的陈万年和他的儿子一样。听着听着睡着了。不能被打转身就跑。谁说中国人是愚忠,愚孝。

《三字经》中还讲了中国历史上三个有名的孩子,他们是孝道和悌道的榜样。一个是四岁时让梨的孔融。一个是九岁为父亲温席的黄香。一个是11岁击鼓就父亲的吉分。再加上五子登科中的五个好孩子。我们知道这八个孩子必有八个优秀的父母。

反思一下自己。我对学习中华文化的观点是家长要先学才会有五子登科。这是告诉大家一个最有意义的话。时间有限。这种问答不可能讲的很全面。有时间大家可以和我一起共读中华文化经典。一起在中华文化中成长。带动我们的家庭一起成长。谢谢大家!



铁笔禅心


《五子登科》

~黎百痴

五子登科?

根正如下:困绕在人们思想上的问题~五子登科,无论你上百度,还是查历史书,都是《三字经》中的答案。

其实不然,所谓"五子登科“是指,我们不光是要生“子”尽孝道,还要培养好孩子,使他成为一个有用的孩子。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才有用呢?要让他(她)学会琴、棋、书、画,做君子,不做小人。

查史册~琴代表鸡、兔、蛇三个属相,棋代表鼠、牛、狗三个属相,棋代表马、龙、虎三个属相,书代表羊、猴、猪三个属相,这样十二生肖就全有了。

无论生什么属相的孩子,都可以培养成才,都能有所为,没有培养好孩子,《三字经》里面已经有解释,就不多解读了。

五子登科,由于这个历史上焚书坑儒等问题,使大量宝贵史册付之一炬。“五子登科”一直以来,也是人们给新婚夫妇的祝福语,"祝你们早生贵子,祝你们生的孩子五子登科"等等。

谁能生十二个属相全的孩子呢?没有,绝对的没有。只有让孩子字会琴、棋、书、画,孩子无论是男孩、女孩,都要培养成知书达礼,成为一个懂得“忠、孝、仁、义、礼、智、信”的好孩子。

做什么职业不重要,三百六行,行行出状元。所以,五子登科也还有古人的文言文说法=听说府上添了士(四)子,前来道贺,祝吾子登科等戏文。

希望我的解释能够解疑答惑,只有博览古书,进行收集整理,以理服人,实事求是就是真理。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2019.11.07日清晨随笔











飘流的驿站


登科,是古代科举考试术语,指的是举子通过会试,考中进士。

五子登科,顾名思义是五个儿子都考中进士。

五子登科的故事源自五代时期,一个叫窦禹钧的人。

窦禹钧生活在五代时期,官至右谏议大夫,此人一生没有多少成就,最大的成就是培养了五个成功的儿子,他的五个儿子全都考中进士,一时传为美谈,当朝太师冯道为此赋诗云:“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长子窦仪、次子窦俨、三子窦侃,哥仨在五代后晋天福六年(941年)同一年考中进士。

四子窦偁,后汉乾祜二年(949年)考中进士。

五子窦僖,后周广顺初年(951年)考中进士。

五子之中,成就最大的是长子窦仪、五子窦僖。

窦仪才华横溢,学问渊博,廉洁清简,后周时官至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北宋建立后,赵匡胤十分赞赏窦仪的才华,让他再任翰林学士,一生两入翰林,为时人推崇。

窦僖曾在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任参知政事。

五个儿子全部考中进士,三个儿子同一年登科,如此成就算放眼整个古代历史,也极为罕见,窦禹钧老先生到底是如何培养自己的儿子,才能取得这等成绩呢?

按照史料记载,这是窦禹钧行善积德,得到福报的结果。

说起奇怪,窦禹钧身体健康,到了三十岁却连一个儿子都没有。古代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窦禹钧很着急,但没有一点办法。有一天,他做梦梦见有自己的爷爷说他前世罪孽深重,三十岁无子是对他的惩罚,而且他阳寿很短,必须行善积德,才有机会改命。

窦禹钧梦醒以后深以为然,此后不断行善积德,后来又梦见爷爷对他说你行善积德做得很好,老天爷给你延了三十六年的寿命,并且赐给你五个儿子,五个儿子将来都能显贵。

窦禹钧受到鼓舞,更加行善积德,果然相继添了五个儿子,为了儿子将来事业有成,他对儿子约束管教很严,并建书房四十间,藏书数千卷,聘请文行兼优之士为师授业。在窦禹钧的悉心培养下,五个儿子个个聪颖智慧,文行并优,时人赞为“窦氏五龙”。由此可见,“窦氏五龙”之所以能实现“五子登科”的传奇故事,跟窦禹钧的教育培养是分不开的。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五子登科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wǔ zǐ dēng kē。解释: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也比喻世俗追求物质满足。出自《宋史·窦仪传》。 [1]

一、五子登科本为中国民间谚语,最初来源于民间故事,话说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个叫窦禹钧的人,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故称“五子登科”。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为他赋诗云:“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三字经》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来歌颂他,教导儿童要好好念书,父亲也要教子有方。

五子登科后来成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禹钧五子一样获得科考成功。

二、史称“黄平科名辈出”、“在黔为文物声名之地”,至清末黄平有进士29名,举人251名。康熙三十五年(1696),黄平人王耘中进士,其子侄五人,中举三人,中进士两人,后人赞誉为“五子登科”。(贵州黄平县旧州古镇)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周时人,家住燕山一带,故人称窦燕山。经等多方认定,西龙虎峪镇龙前村(现属天津市蓟州区),被窦燕山文化研究会最终确认为窦燕山的故乡。

窦燕山出身于富庶的商人家庭,家道昌盛。但他最初为人心术不正,专用大斗进,小称卖,费尽心机坑蒙拐骗,以势压人。贫民百姓痛恨他的为富不仁,却没有力量主持公道。窦燕山昧良心、灭天理的行为激怒了上天,他三十岁了还膝下无子。

在一个夜晚,他做梦。梦到他去世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品行不端,恶名已经被天帝知道。以后你命中无子,并且短寿。你要赶快悔过从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于劳苦大众,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窦燕山醒来,历历在目,于是决定重新做人。

有一年新年的元旦,窦禹钧到延庆寺去拜佛,在寺中大雄宝殿的拜垫旁,拾到了白银二百两,黄金三十两,他想一定是拜佛人的遗失物,就在寺中守候失主。等候了半天,果然看到一个哭哭啼啼而自言自语的人,窦禹钧问他何故哭泣,那人说:“我父亲给绑匪掳去,将被处死,我好不容易向亲友们东借西凑,得到白银二百两,黄金三十两,预备把这笔金银赎回我父亲的死。哪知我一摸钱袋,黄金白银都没有了,这样我的父亲就难免一死,刚才我到这里来进香拜佛,不知是否遗失在寺中。”禹钧知道那人是失主不误,就将黄金白银如数归还,并且还赠给他一笔路费,失主欢天喜地的道谢而去。

有个仆人偷了他很多钱,就自己写了卖女契约,系在幼女背上,说:“永卖此女,以偿还所偷的钱。”然后就逃跑了。窦公可怜他,烧了契约,养育这个女孩,养大后还为她择婿出嫁。

他家乡有不少穷人,娶不起媳妇,女儿因为没有钱买嫁妆而嫁不出去,窦燕山就把自己的银两送给他们帮助他们。亲戚当中有不能办丧事的,他就出钱帮助办丧事;有无钱嫁女儿的,他就出钱帮助嫁女儿。一年的收入除了日常开支,全部用来救济别人。

同时,窦燕山还在家乡设立学堂,收集上千卷书,请有学问的老师来教课。把附近因贫穷而不能上学的孩子招来免费上学。自己家里则节俭朴素,没有金玉饰品,也没有华丽衣服。窦燕山如此周济贫寒,克己礼人,因此随之积了大阴德。

此后一个晚上,窦燕山又梦见自己的父亲。老人告诉他:“你现在阴功浩大,美名远扬,天帝已经知道了。以后你会有五个儿子,个个能金榜题名,你自己也能活到八、九十岁。”当他醒来,发现也是一个梦。但从此更加修身养性,广做善事,毫不怠慢。

后来,他果然有五个儿子。由于自己重礼仪、德行好,且教子有方、家庭和睦,窦家终于发达了。他的长子名仪,在后晋时中进士,入宋官至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是宋初一代名臣,他去世后太祖赵匡胤曾悲伤地感叹:“天何夺我窦仪之速耶!”次子名俨,也是后晋进士,历仕汉、周,宋初任礼部侍郎。三子名侃,为后汉进士,曾任宋起居郎。四子名,窦偁为后汉进士,入宋任左谏议大夫。窦僖是后周进士,曾任宋左补阙。当时人们美称他们为“窦氏五龙”。当五个儿子均金榜题名时,侍郎冯道赠他一首诗:“窦燕山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窦禹钧还有八个孙子,也都很贵显。最后,窦禹钧做到谏议大夫的官职,享寿八十二岁,临终前谈笑风生,向亲友告别,沐浴更衣,无病而卒。

《三字经》中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并形成了“五子登科”的成语,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联袂获取功名、拥有大富大贵锦绣前程的理想。

黄氏“五子登科”

宋洪迈《夷坚志·补卷三》有“五子科第”条:黄汝楫,方腊犯境,汝楫出财物二万缗,赎被掠士女千人。夜梦神告曰:“上天以汝活人多,赐五子科第。”其后子开、闶、阁、訚、闻,皆登科。

黄汝楫生有八个儿子,其中五为进士,三登制科,都步入仕途。中进士的五人分别是:

黄开(1119-1190),字必先,绍兴二十四年甲戌科(1154年)张孝祥榜。

黄闶(1127-1169),字必谦,绍兴二十四年甲戌科(1154年)张孝祥榜。

黄阁(1130-1182),字必升,绍兴二十四年甲戌科(1154年)张孝祥榜。

黄訚(1134-1201),字必诚,乾道五年己丑科(1169)郑侨榜。

黄闻(1137-1213),字必明,绍兴三十年庚辰科(1160)梁克家榜

李氏“五子登科”

从南宋至今八百余年来,汾源李氏族人在静乐县、娄烦县、岚县、宁武县等四县七十余个村繁衍生息,已发展到一万余户,五万余人,是李姓一个庞大的支系。始祖李元章,生于南宋嘉定年间,赐封中宪大夫(正四品),其后半生是在静乐县水洞庄度过的。 汾源李氏从宋至今八百多年,其历史之久,居住范围之广,人口之庞大,且世系井然,这些特点在族谱上也是少见的,不仅如此,在汾源李氏族谱上涌现出不少杰出人才。始祖李元章所生五子,曰:裕、彬、珪、佐、润。李裕官至枣强县令,李彬任承德郎信州路总管府推官;李珪先历州吏目赐授登士郎;李佐学府生员;李润生员。五子皆有功名,族人称之为“五子登科”。

可见“五子登科”是从这些同家族人联翩登第而来的一句祝福成语。

王氏“五子登科

”在贵州黄平县城北边高高的架梁坡下,有一悬崖名叫马家岩。马家岩古称榜山或揭榜山,在一崖壁泛白处距地约20米,有高4米、宽3米的朱色“中”字。据嘉庆《黄平州志》记载,此乃黄平籍清代近士王枟所书。王枟一家六代有中近士、举人等12人,被誉为“五子登科 [2] ,是黄平真正的名门名人,其写“中”字是取“中榜”之意,高悬于崖上让人一揽无遗,目的是激励后人勤学、治学,以搏取功名光宗耀祖、报效国家。

扛治《贵州图经新志》及嘉靖《贵州通志》谓其“平齐陡削,宛若揭榜。”王耘书此朱色“中”字于其壁,取“中榜”之意,以此激励后学,搏取科举功名。乾隆庚辰科进士李台有诗句云?“摩崖‘中’字丹常渥,珍重嘉名是‘榜山’。”现该摩崖“中”字色历经数百年风雨洗涤,虽已不见影子,但“中”字的故事一直在民间里传颂着。

刘氏“五子登科

刘式娶妻陈氏,生有5个儿子:刘立本、刘立言、刘立之、刘立礼、刘立德。

  刘式的妻子陈氏也是一位非常优秀贤惠的母亲。据记载,刘式去世后,陈氏召集5个儿子,对他们说:"你们的父亲为官清廉,身后没有为你们留下什么金银财产,所遗留下来的只有书籍数千卷。这就叫墨庄,希望你们都在墨庄中安心耕读,以后能够学有所承,继承光大你们祖先的事业。"她的儿子们都遵从母亲的教诲,刻苦攻读,后来果然都考取了功名,中了进士,做了郎官。此事在刘氏家族和当地传为美谈,人们因此称陈氏为"墨庄夫人"

龙氏“五子登科

龙氏况公,字景荀,唐光启二年乡举,昭宗龙纪元年任大理寺评事,配陈氏。生有五子:龙钦、龙琮、龙瑊、龙瑀、龙琳,皆登科。

龙钦,字亮工,光化二年中三史科任四门博士,天佑三年授光禄寺少卿

龙琮,字黄石,顾村祖,宋时赠司徒

龙瑊,字咸玉,任四川兵马都监

龙瑀,领南唐乡举,隐德不仕。下讳琰,字大初,为郭公父咏沙诗曰:“茫茫黄出塞,漠漠白铺汀。鸟去风平篆,潮回日射星。”后登哲宗元符乙卯举。时蜚,中高宗绍兴庚午举。曰表臣,中宁宗庆元乙卯举,任安远尉。曰明初,授登仕郎。曰恭德,字叔南,任淮东制置司

龙琳,字璧斋,任南唐吉州仕曹

以上是全部回答。





藏品分享


五子登科”常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五子”表示多子多福“登科”就是科举高中,表示出人头地,要是“五子”都“登科”,那就是喜上加囍了。

古人说的“五子登科”到底是哪五子呢?

这个故事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最后一个政权——后周时期。

燕山一带有一个人名叫窦禹钧,窦禹钧出生在后晋年间,主要生活在后周他的祖父窦荻、父亲窦思恭分别担任过玉田令、妫州司马等基层小官。

由于家中有人在朝为官,窦禹钧出生时家境还算不错。但是,父亲窦思恭,在窦禹钧幼年的时候便离世了,母亲把他抚养成人。窦禹钧幼年丧父母亲对他管教很严厉,窦禹钧从小就知书达理,孝顺长辈。

但是,

命运总是捉摸不定。年窦禹钧凭借才学知名,顺利走上仕途,但始终没有孩子。在古代,无后就是最大的不孝。

窦禹钧为此想尽了办法,也无济于事。某天夜里,窦禹钧梦见了自己的祖父。祖父告诉窦禹钧,他命中无子,且会早丧。

解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积德施善,改变宿命。

梦醒,窦禹钧按照仙人指路,拿出家中钱财,助人葬父娶妻,帮人经商开源,开办书院学堂。

有耕耘就会有收获,窦禹钧时来运转。这时候,祖父又来到他的梦中。“因为善行,你被延长了三十年阳寿,还即将拥有五个儿子。”爷爷的一番话让窦禹钧欣喜万分。

他后来果真有5个儿子,他对五个儿子从严管教,精心培养。终于五个儿子都高中了进士。

长子窦俨在北宋朝廷当上了礼部侍郎;三子窦侃被后周皇帝封为起居郎;四子窦偁官至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死后被追赠工部尚书;五子窦僖担任左补阕虽然品级不高,而他凭借自己的清正廉洁的得到了美名。

在当时,这五人被称为“窦氏五龙”,而后人们赞叹于窦禹钧的教育能力,便将“五子登科”的典故代代相传。


老虫


古人读书、求学、入仕,有很多励志故事,如关于孟子的“孟母择邻”,关于范仲淹的“划粥断齑”,关于欧阳修的“以荻画地”,关于陈省华的“父子四进士,一门两状元”等等。

古代说的“五子登科”,也属于此类。

所谓“五子登科”,讲的是在窦禹钧的精心培养下,五个儿子全部中了进士的故事,这“五子”分别是:长子窦仪,次子窦俨,三子窦侃,四子窦偁,五子窦僖。

窦禹钧,天津蓟县人,排行老十,因有窦十郎之称,因家居燕山之下,故又有窦燕山之称。

窦禹钧这个人不简单,他生活在五代宋初乱世,却能躲避战乱,安心于乡野,对膝下五个儿子悉心教育,让五个儿子全部成材,而且后来个个身居要职,成了远近闻名的好父亲、好导师。

那么,窦禹钧为什么能把孩子培养得这么优秀呢?

范仲淹写的《窦谏议录》一文,是记载窦禹钧事迹非常详细的一篇史料。不过,虽然详细,不过也是经历介绍,对于教育事迹,却也似乎并无过人之处,范仲淹在文中,也只说窦禹钧曾经举资建了一座书院,购买数千卷书添置其中,请了老师为儿子们授课,这些,似乎也并无特别之处。

另外,六朝宰相冯道曾写了一首诗,《赠窦十》,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冯道的这首诗,倒为我们提供了窦禹钧教子的诀窍:“教子以义方”

确实,窦禹钧教子,重在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言行为儿子们树立榜样。

窦禹钧虽然是个富翁,但他有仕有义。

窦禹钧家有个仆人,有一次起了贼心,偷了他一大笔钱,随后准备逃跑,但又因为窦禹钧平日待自己好,不能昧着良心,因此写了个凭证,系在自己女儿手臂上,凭证上写道:“永卖此女,与本宅偿所负钱。”然后逃了。

窦禹钧收到凭证后,当即烧掉,不仅对仆人的偷盗没有追究,同时还收养了这个可怜的女孩,后又将她抚养成人,且自贴嫁妆,送她出嫁。

多年后,偷钱的仆人听说了此事,满心愧疚,赶紧回来谢罪。

窦禹钧原谅了他,重新给了他工作,对之前的事只字不提。

窦禹钧为人很宽厚,而且仗义疏财,亲朋戚友中有人去世,因贫不能安葬的,他主动出钱帮助。

穷人家女儿到出嫁年龄而办不起嫁妆,窦禹钧慷慨解囊,由他置办嫁妆出嫁的女孩有28人。

亲邻好友中有家庭贫困的,他常常雪中送炭。

窦禹钧帮助过的人很多,但自己却非常节俭,家里没什么金银饰物,妻儿穿的也是粗布衣服。

窦禹钧建的学院,四方寒士皆可来学,只要有志于学、勤奋努力的,他免费提供食宿。据说,通过窦禹钧的学院成材的寒士颇不少,他去世后,有些得到过他帮助的人,还为他守孝三年。

窦禹钧用他的言行,履行着一个父亲的责任,践行着一个读书人的操守,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了善良的种子。

他的五个儿子不仅学业优异,全部考上了进士,而且后来个个在朝廷担任要职,显赫一时。

他的长子窦仪曾任工部尚书,次子窦俨任侍郎,三子窦侃任起居舍人,四子窦偁任参知政事,五子窦僖任左补阙。但有趣的是,不管儿子们官有多大,在父母堂前,那都是恭恭敬敬,规规矩矩。

窦家闻名一方,常有客人来访,每每来客,窦禹钧堂屋一坐,那一尚书、二侍郎、三起居、四参政、五补阙,都侍立在侧,毕恭毕敬,一派世家风范。

我想,窦禹钧之所以能培养出五个进士,恐怕就是这种良好家风浸染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