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柱香”是多长时间呢?

林城布衣10001


常说的“一炷香”这个计时单位其实是来自于宗教,特别是佛教。


一、古代计时单位

古代中国已经有了非常完善的计时体系,比如一年分为十二月,为了准确还每二到三年额外设置了一个闰月;最后又确定为十九年设置七个闰月。

《尚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孔传:“一岁有馀十二日,未盈三岁足得一月,则置闰焉。”

每月差不多三十天,一天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又分为100刻,后来人们发现100刻不能被12时辰整除,于是又改为120刻、108刻,最后确认为一个时辰96刻,也就是一个时辰8刻,相当于一刻等于十五分钟。

那么时辰以下,到刻的争论就这么多了,刻以下的计时单位就更加不好算了。


根据记载,古代时间的度量单位从刻以下还有:分、秒、忽、微、纤、沙……等,这些计量单位都是百进制为计算,也就是说,一分钟等于一百秒,一秒等于一百忽,一忽等于一百微,一微等于一百纤,一纤等于一百沙。

大家试试,这么复杂还能算的过来吗?

所以在古代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基本上计算时间就到刻了,而且这还是有日晷、刻漏等计时器的辅助,而且计时单位的更改权力都在中央,太史令和天文台做出谶纬解释后才可以,相当的敏感。

二、宗教计时单位

当佛教在中国大肆传播的时候,和尚们要打坐礼佛,这个打坐多久呢?白天要看日晷,晚上要看刻漏,就特别不方便了,于是干脆就拿身边最常见的香来计时。


比如:如僧人“打禅七”时,每天要打11炷香,每一炷香中间的休息时间约20分钟。

但是去过庙里的朋友都知道,香也分大小,有细小的线香,有长达1.8米的高香。

线香可能十来分钟就烧完一根,而高香一两个时辰也不一定烧的完……而且香根据产地、质量、制作人的手法不同燃烧的时间长短也大不相同。

那么你猜猜和尚会选择哪一种呢?

一般来说,“一炷香”指的都是下图这种短短的线香,烧完这一炷香如果排出风、火的影响,差不多在10分钟左右,不到一刻钟。

这个单位也是在计时不是那么精确的古代,很好的补充了时辰、刻以下的计时,而且还因为方便易备迅速传播开来。

三、其他计时单位

著名小说《西游记》里开篇就提出了元会运世计时论,这套理论把大时间制度规范化。

里面提到一元分为十二会,一会为三十运,一运为十二世,一世为三十年,一年为十二月,一月为三十日,一日为十二辰。

根据这个算法,一运就是360年,一会为10800年,一元为129600年。

往下说,佛教当中认为一天为三十须臾,一须臾为20罗预,一罗预为二十弹指,一弹指为二十瞬,一瞬为二十念,一念也就是一刹那。

按照这个来换算

一日一夜=30须臾

1须臾=20罗预=400弹指=8000瞬=160000刹那=48分钟=2880秒

1罗预=20弹指=400瞬=8000念=8000刹那=144秒

1弹指=20瞬=400念=400刹那=7.2秒

1瞬=20念=20刹那=0.36秒

1念=1刹那=0.018秒

诸位朋友,看完这些复杂的计算方案,是不是顿时感慨还是手表好啊!


以史为鉴


大家好,我是小童。看到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来了一个笑话:

乘客:师傅到南站需要多久?

司机:大概一柱香的时间。

乘客:一脸懵逼。以为穿越到了古代。

哈哈哈,这就比较尴尬了。一柱香的时间到底是多久呢?今天我们借着这个问题来解答一下。

一柱香起源于僧人打坐,寺庙里点上一柱香,然后就进行打坐,香燃完的时间大概是三十分钟左右,当然了燃香的速度也和稳度和风速有关。

无独有偶,一盏茶也可以用来表达时间的长短。一盏茶指喝一碗茶的时间,从端上来开始,然后慢慢品尝,一饮而尽,其实就是一碗茶凉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时间。夏天要15分钟,冬天10分钟都用不了。所有我们可以换算一下,一柱香=2~3个一盏茶。哈哈,话说古人的智慧也是蛮富有生活情调的呢。






历史上的小书童


我以为的想法以下是我的建议!

1.一炷香是多久时间,

”是古代的一种计时方法。根据北京的相关资料,一炷香的时间是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等于现在两个小时。

2.为了区分时辰里的更点,还要在香的上面画上刻度(标线)。 影响计时准确的因素: 材料、长度、粗细、潮湿度、气温、气压、风力、风速等。 一时辰就是2个小时。

3.天色计时法 地支计时法 现代计时法 夜半 子时 23点--01点 鸡鸣 丑时 01点--03点 平旦 寅时 03点--05点 日出 卯时 05点--07点 食时 辰时 07点--09点 隅中 巳时 09点--11点 日中 午时 11点--13点 日昳 未时 13点--15点 晡时 申时 15点--17点 日入 酉时 17点--19点 黄昏 戌时 19点--21点 人定 亥时 21点--23

4.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

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喝一碗茶的时间,从端上来开始,然后慢慢品尝,一饮而尽,其实就是一碗茶凉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时间。夏天要15分钟,冬天10分钟都用不了。

至于一柱香是多久并没有定论,在古文中也是和“一盏茶”、“一顿饭”一样,是一个时间的大概长度,不用太过在意,大概也就十来二十分钟差不了。

谢谢大家希望可以帮到你






小白悦


在古代时间与现代的换算,1个时辰等于2小时。半个时辰为1个小时,1柱香则为半小时,半柱香则是15分钟, 一盏茶:约20分钟, 一顿饭:约1小时 十二时辰制。

一炷香的换算最早起源于僧人打坐修行,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如僧人“打禅七”时一天要打11柱香,中间休息约20分钟。可以看出古代僧人一天打坐得有12个小时,属于超负荷工作,哪像现在,每天就做做样子,还要文凭。

不过一炷香,也不完全等于1个小时,比如:里也说过老残在告状时跪等了大约一柱香的时间。在这里表示情况紧急,一炷香往往也就表示40分钟的样子。

在当时香都是手工制作,虽然规定香长为30厘米,但是长短胖瘦还是有偏差的,加上摆设香的位置,是屋外还是室内,有没有风,用香来计时,虽然是一个好办法,但是在电视剧中或者一些小说中,往往提及一炷香的时间要么表示事情紧急,要么表示时间短暂。

以现代的标准科学实验来说,一般一炷香燃烧往往只要40分钟,所以在电视剧中一般一炷香的时间大约为半小时到1个小时之间。

在古人的观念里,时间的精准并不是很重要,毕竟他们不是八小时工作制。

比如: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在古人看来更多的根据大自然的变化来却时间说法,而一炷香只是其中之一。


历史地理的那些事



首先要说明,是“一炷香”,而不是“一柱香”。


“柱”在《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里的解释分别为“柱子”/“像柱子的东西”和“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多用木、石等制成”,常用词有“顶梁柱”、“偷梁换柱”、“胶柱鼓瑟”等,从中可以窥见“柱”字并无作量词之用。


而“炷”在这两部书中有三个意思,一是“灯芯”;二指“烧香”;三为量词,用于点燃的线香,比如苏轼有诗云:“羡师此室才方丈,一炷清香尽日留”。


所以先明确问题用词的准确,我们再回答问题。


说法一,一炷香=半个小时


一炷香为半个小时,这是对古代“一炷香”公认的一种说法,但也有其他不同的说法。


说法二,一炷香=1小时


一提到香,人们会马上想到寺庙、和尚等词。不错,一开始“一炷香”便从寺庙僧人打坐而来,他们用香的燃烧时间计时,当时的香都是手工制作的,也是有标准的,一炷香燃尽是1小时;当时晚上打更的更夫也用此来确定工作时间,所以这也叫做“更香”。


说法三,一炷香=5分钟


曾经人们这么计算时间,1年=12个月,1个月=5周,1周=6日,1时辰=8刻,1刻=15分,一盏茶=两炷香,一炷香=5分钟,1分钟=6弹指,1弹指=10刹那,一刹那=1秒。所以这里的“一炷香”就等于300秒,即5分钟的时间。


不管“一炷香”是半个小时,抑或是1小时、5分钟,这都是古代人民计算时间的方式,都是为了明确并达到自己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计时制,虽然相当于现在来说有些简陋,但无不显示着古代人民的智慧。



千史千寻


在古代时间与现代的换算,1个时辰等于2小时。半个时辰为1个小时,1柱香则为半小时,半柱香则是15分钟, 一盏茶:约20分钟, 一顿饭:约1小时 十二时辰制。

一炷香的换算最早起源于僧人打坐修行,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如僧人“打禅七”时一天要打11柱香,中间休息约20分钟。可以看出古代僧人一天打坐得有12个小时,属于超负荷工作,哪像现在,每天就做做样子,还要文凭。

不过一炷香,也不完全等于1个小时,比如:里也说过老残在告状时跪等了大约一柱香的时间。在这里表示情况紧急,一炷香往往也就表示40分钟的样子。

在当时香都是手工制作,虽然规定香长为30厘米,但是长短胖瘦还是有偏差的,加上摆设香的位置,是屋外还是室内,有没有风,用香来计时,虽然是一个好办法,但是在电视剧中或者一些小说中,往往提及一炷香的时间要么表示事情紧急,要么表示时间短暂。

以现代的标准科学实验来说,一般一炷香燃烧往往只要40分钟,所以在电视剧中一般一炷香的时间大约为半小时到1个小时之间。

在古人的观念里,时间的精准并不是很重要,毕竟他们不是八小时工作制。

比如: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在古人看来更多的根据大自然的变化来却时间说法,而一炷香只是其中之一。


笑尝历史百态


小时候就经常听老人们说起一炷香的时间概念,一炷香的时间概念到底起源于哪里和那些人群首先使用的计时单位呢?为此我查阅了很多文史资料,原来一炷香的时间这个概念起源于寺庙里的僧人,古代寺庙里没有现代的时间钟表,更因为不允许杀生也就不能养时间的警钟——鸡禽,所以僧人们就以烧香为计时单位,以一炷香为一个时间单位(相当于现在的三十分钟时间),在那个时候和那种地方,既没有现代的时间钟表,也不能养时间的警钟——鸡禽,以一炷香烧香计时是一种最好最实用的方法。后来这种计时方法渐渐地流传到民间,而被人们也使用了。


家囯情怀


古代一柱香的时间大概是30到40分钟的样子,这里的一炷香,就是普通的香,如果是寺庙里面上的高香,那要燃烧一天或者三天的时间,如果你确实不知道一炷香的时间,就买了一注香,把它燃烧,然后看着表计算出时间就可以了,这还是比较准确的


文山樵唱


古代“一柱香”是一根香烧完所需要的时间,大约是半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一两个小时。


“一柱香”据说缘于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如僧人“打禅七”时一天要打11柱香,中间休息约20分钟。一柱香燃尽约为半个时辰,即现在的一个小时。晚间打更的更夫也用香来确定时间,所以也叫“更香”。后来成为人们日常计算时间的方法。古时候时的香大部分能烧半个时辰,也就是一个小时 。


岳剑


古代的计时方法和现在有所不同,古代是以一天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两小时来计算的。

通常来说,古代的一炷香烧完约等于现在的一个小时。但这也不是完全的,由于当时的象都是手工制作的,一般长约30厘米。但粗细会有一定差异,同时在燃烧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室内外以及风的因素,所以香燃烧的速度也是有所差别的。

以现在科学的继续按方法来看,一般一炷香燃烧的速度大概是四十分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