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馬奎斯約翰遜的籃球生涯,他將組織前鋒從傳說演變為事實

馬奎斯·約翰遜的籃球生涯似乎是一場接力,從大學開始,他的腳步總是跟在超級中鋒師兄的後面不停地接過球隊老大的職責一一小師弟沒有老大哥的時運,也沒有老大哥的脾氣,最終該死的傷病讓他的職業生涯在三十出頭時就早早結束了。約翰遜在其11年NBA生涯中,共5次入選全明星,3次入選最佳陣容(1次一陣、2次二陣)。生涯場均可以砍下20.1分7.0籃板3.6助攻,總命中率高達51.8%,1990年馬奎斯因傷不得不提前結束自己的職業生涯!

「解析」馬奎斯約翰遜的籃球生涯,他將組織前鋒從傳說演變為事實

雖然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但即使時光倒退三十年,洛杉磯快船(當然,當時他們還叫勇敢者)的情況也不是那麼讓人愉快,作為一支傳統弱旅,這支球隊不僅非常善於製造樂透籤,同時也非常善於浪費樂透籤。為此,1988年選秀大會的直播方甚至做了一個十年系列人物來挖苦他們在這些年中毀掉的新秀(然後他們像送別即將上戰場的孩子一樣,目送丹尼·曼寧去做了快船隊史上的第一個狀元……)

而當時躺在病床上的馬奎斯-約翰遜情緒則很複雜,1977年選秀大會時他原本應該是快船(勇敢者)的人。但1976-77賽季勇敢者隊在球隊戰績幾乎墊底的情況下勇敢地拋售了自己的選秀權,最終,這筆交易成全了密爾沃基雄鹿在上世紀80年代的復甦,也成全了馬奎斯約翰遜職業生涯前7年快樂的時光。

「解析」馬奎斯約翰遜的籃球生涯,他將組織前鋒從傳說演變為事實

然而馬奎斯躲過了初一卻沒有躲過十五,命運畫了一個圈最終又把他送回了快船,接著讓他在家鄉父老面前“很不湊巧地”不幸受傷,最終職業生涯報銷一一曾經僅次於J博士的NBA聯盟第二小前鋒就這樣在30歲的黃金年華匆匆離開人們視野。對於這位實力超群的全能戰士來說,如此結果當真是萬般無語,一聲嘆息。

一、生涯第一棒

如果僅僅從籃球生涯的前半部分來看,馬奎斯約翰遜的運氣還算不錯。1956年2月,馬奎斯約翰遜出生在路易斯安那州,不過他的家入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舉家遷徙到了洛杉磯,馬奎斯就在那裡長大。高中時馬奎斯就讀於洛杉磯著名的克倫肖高中。這是一所以運動,尤其是籃球運動為特長的高中,而馬奎斯在這裡成為了明星球員。高中畢業,馬奎斯如願以償地加盟了籃球名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UCLA。

彼時的UCLA是NCAA裡的超級強權,在約翰·伍登教練的調教下,這支球隊此前完成了接連兩賽季背靠背不敗奪冠的神話,而接過阿爾辛多賈巴爾衣缽的比爾·沃爾頓也已經成為新一代NCAA的內線霸主,在70年代裡無人可擋。大學二年級,馬奎斯約翰遜很自然地收穫了一個NCAA的冠軍。隨後約翰·伍登教練退休,馬奎斯漸漸成為了球隊的核心。

1976年,作為伍登教練的弟子,大四的馬奎斯場均砍下21.4分外加11.1個籃板的優異數據,完美地把NCAA歷史上的第一個約翰·伍登獎留在了約翰·伍登為之奮鬥的學校。

「解析」馬奎斯約翰遜的籃球生涯,他將組織前鋒從傳說演變為事實

接下來,上文中提到的一幕便發生了,雄鹿從勇敢者那裡得到了探花籤,然後把約翰遜帶到了密爾沃基(考慮到他們付出的代價微乎其微,我們甚至完全可以將這筆交易形容為打劫)一很巧的是,與大學一樣,約翰遜這次加盟也發生在賈巴爾離開後不久,∪CLA弟子之間的傳承好像無處不在。

菜鳥賽季約翰遜表現優異,場均得到19.5分外加10.6個籃板的大兩雙。第二個賽季,適應了NBA比賽節奏的他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得分上,場均得到25.6分排名聯盟第三,眼看NBA中又要誕生一位數據變態的超級小前鋒,老尼爾森卻適時地從板凳席上站出來了,他要求約翰遜做出一些改變…

二、比賽之中,數據之外

別看老尼爾森一副歐陽鋒逆行九陰真經似的狂人做派,但在80年代剛剛拿起教鞭的時候,“老”尼爾森是一個標準的“正經”教練。凱爾特人出身的他像其他從波士頓走出來的凱爾特人一樣,強調紀律、奉獻以及防守。因此在1980年蒙克利夫等實力干將陸續加盟雄鹿,球隊一步步從賈巴爾出走留下的爛泥潭裡脫身之後,尼爾森便開始將一些更深層次的團隊籃球理念輸入他的球員的大腦中。

對於UCLA冠軍之師出身的馬奎斯來說吸收這點東西自然不難。從第三個賽季開始,馬奎斯放棄了部分的得分空間,轉而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永不停息的防守中。於是,泛黃的史料中那個典型的馬奎斯·約翰遜就這樣出現了。無論是頂著鼻子貼著臉和J博士一起摔跤,還是把自己當做海耶斯一般在低位頂防丹特利,馬奎斯·約翰遜100公斤的體重讓他在與任何人的對抗中都毫不吃虧,如果防守解決不了問題的話,身為隊中領袖的他便會勇敢地接過進攻的大旗與對手互扔“ answer ball",等到隊友手感開始復甦時,他又能毫不吝嗇地為他們輸送炮彈。

「解析」馬奎斯約翰遜的籃球生涯,他將組織前鋒從傳說演變為事實

80年代初期,他甚至一度威脅到了博士聯盟第一小前鋒的地位,而且彼時的他要比J博士技術更全面,身體更強壯,更重要的是他還更年輕。1980年,當NBA教練們被問及“要J博士還是馬奎斯”時,普遍的回答是:“兩個都要!”

而1981與1982兩年,在季後賽兩次與博士的直接對話中,馬奎斯約翰遜表現得絲毫不落下風。其中81年首輪第四場的35分12籃板,第七場帶傷上陣砍下36分;82年季後賽第三場將J博士限制在10分而自己得到17+10+7,這些都是他在與J博士針尖對麥芒的交鋒中取得的硬成績。可以說,若非雄鹿自己經驗不足且在實力上還略有欠缺,也許當時去東部決賽挑戰凱爾特人王權,甚至是去總決賽拜會湖人的就將是重新崛起的密爾沃基雄鹿了。

但問題是,當馬奎斯·約翰遜在球隊的角色從效果輸出的終端機變成製造機會的發動機以後,這樣的打法就不會再讓他在數據統計榜上佔到什麼便宜了。1981年以後,如果遮住名字,你甚至不會覺得馬奎斯約翰遜場均20+7+4的數據會比奇才時期的卡龍·巴特勒強多少——“他(馬奎斯·約翰遜每晚都可以拿35分,可是一個會防守、傳球、搶籃板的傢伙只讓他得分太浪費了!”老尼爾森這樣解釋道。可惜歷史不會記住你做過什麼,只會記住你留下了什麼。就像12世紀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名將們因為沒有成熟的文字系統而漸漸被人忽略一樣,人們只記住了雄鹿在80年代一度連續十年打進季後賽的長青(而就連這甚至都被同區凱爾特人與76人的強勢所掩蓋而不太為人所知),卻想不起為這個成績打下基礎的馬奎斯約翰遜究竟有多強。

三、死神?不,快船來了

1983-84賽季首輪,令雄鹿感到開心的消息傳來了,一直擋在他們前面的76人在首輪意外地被網隊下克上淘汰了。當然,能打敗76人的網隊自然也不好對付,東部半決賽裡雄鹿花了整整6場才終於把這個難纏的對手解決掉。當這個系列賽結束以後,密爾沃基當地的媒體一致將讚美獻給了在場上客串組織者角色的馬奎斯·約翰遜一一

該賽季雄鹿在一號位遭受了重大的傷病,以至於尼爾森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讓身為前鋒的馬奎斯·約翰遜與保羅·普菜西去客串組織後衛。他們完成得很棒,“組織前鋒”一詞至此開始在聯盟中從傳說演變為事實出現在了人們面前。

「解析」馬奎斯約翰遜的籃球生涯,他將組織前鋒從傳說演變為事實

接下來的幾年,雄鹿又連續向東部的王座發起了衝擊,而76人則在新陳代謝中出了問題漸漸的從東區掉隊了,雄鹿甚至一度連續打迸東部決賽與凱爾特人扳手腕,堪稱當時聯盟中除黃綠之外最強的第三球隊。不過,這和馬奎斯已經沒有什麼關係了—在“組織前鋒”的實驗成功之後老尼爾森漸漸地開始展露出狂人本色。1984年,他令人震驚的策劃了一場大交易馬奎斯約翰遜連同彼時雄鹿隊中的第三號得分手打包扔給了已經搬到了洛杉磯的快船,換來他們80年代後期的兩位核心卡明斯與裡基·皮爾斯一。

馬奎斯情緒很複雜,儘管在密爾沃基的七年職業生涯讓他感到留念,可洛杉磯畢竟是他的家鄉,對於一個年近而立的人來說還有什麼比衣錦還鄉更好的事麼?於是帶著四屆全明星以及三屆最佳陣容(一次一隊,兩次二隊)的榮譽,馬奎斯約翰遜來到了洛杉磯快船。

「解析」馬奎斯約翰遜的籃球生涯,他將組織前鋒從傳說演變為事實

第一年過得還算湊合,雖然球隊在因為各種原因而不停地輸球,但約翰遜依然憑藉家鄉父老的支持入選了全明星。然而約翰遜不可能會對這樣的成績滿足一一從高中到大學,再到NBA的雄鹿,他一直是優秀球隊的成員,習慣於勝利的他不允許自己的球隊被人肆意悔辱而不作出回應。

1985-86賽季,約翰遜在去年球隊得分王德里克·史密斯因傷賽季報銷的情況下強行發力,不顧脖頸與背部的傷病出戰了74場,拼下全隊最高的場均20.3分1.4次搶斷,以及全隊第二的場均3.8次助攻。然而快船傷病不斷,全隊又沒有明確的核心與未來發展計劃,球隊中其他隊員更願意刷數據而不是幫助球隊獲勝(主力控衛尼爾松甚至是在場外打壘球的時候扭傷的膝蓋導致報廢),結果自然戰績一落幹丈,1986-87賽季全隊一個賽季輸掉70場球。

馬奎斯約翰遜在該賽季頸部嚴重受傷,僅僅出戰10場。就此馬奎斯的職業生涯基本結束了,1989年,頸部基本恢復的馬奎斯曾試圖復出,而已經跳槽到金州勇士的恩師老尼爾森也給了他機會,不過可惜的是快兩年沒有打正式比賽的馬奎斯已經無法再適應NBA的比賽,10場比賽之後勇士裁掉了他。老尼爾森不無遺憾地表示:“這是我這輩子經歷過最讓人難過的一次裁員。”

四、大玩家

對馬奎斯來說,離開籃球或許是讓人傷感的,但這卻不是世界末日。曾經在大學時選修戲劇學的馬奎斯在籃球之外對舞臺也有著濃厚的興趣,於是在退役之後,馬奎斯義無反顧地投身娛樂界,出演了多部電影(其中包括籃球題材的《白人也能飛)圓了自己的演員夢。在演戲之餘,他甚至會寫一些劇本或是短篇故事,與此同時馬奎斯在90年代還曾為福克斯電視臺擔任電視籃球分析員一。

與那些退役就嗑藥、沉迷派對、胡亂投資直到破產的其他球員相比,馬奎斯的退役生活雖算不上多姿多彩但也健康時尚。而他的五個兒子也挺爭氣,其中長子克里斯在1995年追隨父親的腳步,為UCLA時隔20年重新獲得NCAA冠軍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父子倆也成為NCAA歷史上唯一的為同一所學校均贏得NCAA冠軍的父子球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全明星週末,馬奎斯為了慶祝自己55歲的生日,玩心頗重的他特意來到體育場用格里芬的方式完成了一次飛躍小汽車的扣籃(你甚至能輕易的在網絡上找到相關的視頻)當然啦,那是一輛玩具小汽車。顯然馬庫斯的心底依然有著對籃球最純真的熱愛!

對NBA乃至世界籃球來說,“組織前鋒”是一個年輕的概念一一第一個被注意到的執行組織前鋒職責的是裡克巴里,身為得分手的他在1975年以後就一直在球場上大包大攬,不過在當時人們並沒有對這種現象過多的注意。

「解析」馬奎斯約翰遜的籃球生涯,他將組織前鋒從傳說演變為事實

首個被正式稱為“組織前鋒”的人是前火箭的羅伯特·裡德,而正是裡德的教練哈瑞斯在密爾沃基啟發了老尼爾森,使雄意在沒有可用控球后衛的前提下將前鋒作為球場上的組織核心一一普萊西是他們的實際第一“組織前鋒”,馬奎斯,約翰遜當時只是普萊西之後的第二組織點,但馬奎斯·約翰遜的名氣和地位讓他將“組織前鋒”這個概念推廣了出去。當然,這也是NBA的歷史紀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