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3·15”之前緊急召回,奔馳的質量到底有多噁心?

“3·15”彷彿是一場暴風雨,總能捲走一些黑心企業的遮羞布,而奔馳作為其中的一員早就開始“未雨綢繆”。2月中旬,奔馳開始大量召回,至於為什麼召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奔馳偷工減料,導致斷軸、斷避震器,威脅用戶的生命安全。

趕在“3·15”之前緊急召回,奔馳的質量到底有多噁心?

早在2016年,就爆出過國產奔馳E級偷工減料,但由於奔馳公關及時,這一消息立馬就被封殺了。直到這次奔馳E級的質量問題在網絡上激起千層浪,奔馳的黑心終於被揭露在世人面前。

趕在“3·15”之前緊急召回,奔馳的質量到底有多噁心?

國產加長的奔馳E級,將車輛的前後蓋以及四個車門的材質都從過去的鋁合金改用為鋼材,鋁換鋼這一操作的確降低了成本,但使整車的重量增加了200~300公斤,這樣就打破了原本均衡的車身設計。而車輛的懸掛系統仍然採用以前的設計,並沒有提高強度,再加上國內糟糕路況的蹂躪,導致車輛的避震叉臂、半軸不堪重負而斷裂。


趕在“3·15”之前緊急召回,奔馳的質量到底有多噁心?


趕在“3·15”之前緊急召回,奔馳的質量到底有多噁心?

另外,國產奔馳E級的懸掛系統也不夠紮實,其前避震器管直徑為39mm,下叉的厚度也僅有4mm,而同級競品寶馬5系的前避震器管直徑為50mm,下叉厚度為4.5mm,諷刺的是,寶馬5系的車身重量比E級輕了100多公斤。


趕在“3·15”之前緊急召回,奔馳的質量到底有多噁心?

奔馳近年來的銷量一直是BBA裡面最高的,其各個車型的價格也最堅挺,優惠幅度小,帶來的利潤也更高,再加上這麼一手偷工減料的操作,讓奔馳賺的盆滿缽滿,現在說它“日虧4億”,我是真的信了,可能比這更多。

奔馳讓人噁心的不僅僅是近期的減配事件。

2017年國內多起奔馳GLC自燃、2019年奔馳漏油事件...這僅僅是新聞上所知道的事件。廣泛應用在奔馳C級、E級等車型上的M274發動機頻頻出現“磨損嚴重”、“啟動困難”甚至爆缸;內飾做工粗糙,異響嚴重;再就是奔馳的制動系統在剎車過程中會出現異響,一旦在緊急時刻不能及時制動,將會危及乘客的生命安全。

趕在“3·15”之前緊急召回,奔馳的質量到底有多噁心?

在這裡頭條君想說的是,在國內市場,減配這個事情,大眾、豐田等許多車企都幹過,降低科技配置、閹割核心技術、改換內飾材料...這些方面的減配還能夠被理解,但是奔馳卻在車身材料方面搞減配,這直接影響到了乘客的生命安全,這種惡行絕對不可以被原諒。

經過奔馳不斷地“作死”,我對於奔馳的印象只能停留在過去的“虎頭奔”或者是現如今的S級上,那種紮實可靠和沉穩大氣被現在的E級、C級褻瀆地面目全非。花錢買來的是教訓,而不是豪華。

趕在“3·15”之前緊急召回,奔馳的質量到底有多噁心?

最後至於是日耳曼人在作祟還是國人坑國人?你們品,細細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