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用工有保障 就業有門路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面對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場硬仗,德江縣堅持人民至上,深化黨建引領,實施“留雁行動”,多措並舉引就業、穩就業,確保企業用工有保障,就業有門路。

“精準施策”引就業

“今年想去哪裡務工?縣裡出臺就業創業惠民政策,你不妨考慮留下來就業。”2月24日,德江縣沙溪鄉空山村下派支書熊怡涓在村民餘波的家中宣傳就業政策,引導群眾就近就業。

長期以來,在家無就業門路,成了廣大群眾工外出務的內在動因。如今,面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廣大群眾又面臨“出不去”之困。面對難困之局,德江縣發揮本土優勢,全力保障企業復工復產,提供2000餘個就業崗位,引導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創業。

深入開展“留雁行動”,依託脫貧攻堅組織體系,組織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幹部、村支“兩委”和幫扶責任人動態摸排返鄉人員需求,精準掌握每一個返鄉農民工的就業意向、就業去向、返崗時間、身體狀況等,引導定向就業。

同時,全縣344個駐村工作隊通過微信群、入戶走訪宣傳創業就業政策,開展“一對一”用工推送服務,積極引導“留雁人員”與縣內企業進行微信視頻面試,營造良好就業創業工作氛圍。

連日來,德江縣相繼印發《關於實施“留雁行動”鼓勵外出返鄉務工人員就近就地就業創業行動方案》《德江縣就業創業優惠政策指引》,助推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實現疫情防控和就業復工兩不誤。

內外發力,雙向就業。德江縣還堅持“留雁”與“送雁”相結合,依託東西部扶貧協作平臺,加大對蘇州、上海、福建、江蘇等省外用工需求信息收集力度,出臺蘇州就業一次性補助政策,實現多渠道就業。

德江:用工有保障 就业有门路

包專車、包飛機,發現金、發口罩……為了做到疫情防控與農民工就業“兩不誤”,德江縣各職能部門採取“點對點”對接,共同做好農民工轉移就業的健康監測、疫情防控和交通保障,真正確保返鄉農民工有序就業。

“搭建平臺”好就業

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回來。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德江縣以“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錯、一天不能耽誤”的精神,主動作為,優化服務,促進企業復工復產,為群眾就近就業搭建平臺。

點對點接洽,一站式服務。德江縣將群眾就業需求發送到用工企業,企業根據需要直接與農民工聯繫,線上開展面試等環節,安排專車把工人送到企業門口,節約了時間,提高了就業率。

德江經開區作為省級工業園區,一邊扎牢防控網,一邊幫助企業有序復工復產,規上企業、小微企業已全部復工復產,為返鄉人員提供就業崗位1000餘個,並集中開展了人才招聘。

“村社合一”穩就業

2月25日,在復興鎮中山村花椒種植基地裡,第一書記陳啟權正在組織村民翻土、除草,準備在花椒林下種植辣椒500畝。

“我在合作社幹了3天活,一天有80元的工資,接下來還有翻土、除草等管理工作,一年能掙10000多元。”中山村村民王俊芬介紹。中山村駐村工作隊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組織“留雁人員”在萬源農業專業合作社務工。

近年來,德江縣積極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為群眾就近務工提供崗位,穩定就業渠道。

德江:用工有保障 就业有门路

“我今年把以前種植水稻、玉米的8畝地流轉給了村裡的裕豐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蔬菜,每畝每年能收入500元土地租金,我還能優先在蔬菜基地務工,每天能掙80元,常年有活幹。”龍泉鄉返鄉農民工譚登石計劃在基地做一名長期工人。

2019年9月,龍泉鄉引進銅仁裕豐公司落戶居池壩村壩區,取締戶自為戰、單打獨鬥的農業經營模式,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和“村社合一”的發展思路,調減低效作物,提高土地效率,助推產業革命和群眾增收,目前大壩1409畝土地已進入緊鑼密鼓的春耕狀態。

春耕在即,農時緊迫。德江各級黨員幹部爭分奪秒,形成一盤棋,擰成一股繩,犁土、播種、平地……在希望的田野上與人民群眾共同書寫春天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