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读《论语》005,三十而立的立,不是立业成家的意思


简读《论语》005,三十而立的立,不是立业成家的意思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个部分最是耳熟能详的一句,也好像是很多人理解错的一句。

“十有五而志于学”,15岁开始立志求学,放在现在也正好是9年义务制教育结束,开始非义务教育的阶段,自己要给自己定一个人生方向了,而不是跟着社会的要求走。说得容易做起来很难,15岁就立下人生的志向,并一生践行实现,试问有谁可以做到?我们小时候都说要做科学家、教师、医生、宇航员,现在几个人真正做到了?

三十而立,不是立业成家的意思,语言是要在语境中发挥作用的,孤立的理解必然会出现谬误,这里“立”的是“志”,就是学习的志向,人生的志向。

现在好像很多很多人的志向就是赚钱,当然赚钱也可以作为志向之一,但应该不是真正的终极志向。我曾问过某位大佬,“你的财富足以几世自由,为什么还是非常努力勤奋的赚钱?”他的回答也是震惊了我:“我就想知道自己这辈子究竟能赚多少钱。”我想大佬说的钱,已经只代表证明自己能力的数字了。

立好了终极的“志”,才能忍受生活的苟且,因为“志”是为了远方的诗和田野。这就是所谓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有所得吧。

四十不惑,当然不是不困惑的意思,是“志”不困惑,三十立住志,不代表会不动摇,毕竟社会的诱惑太多,到了四十,人到中年,那么就能看明白了,遇到事情不会被诱惑,也能晓得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不会左右犹疑了。年轻的时候,遇到一件事情,很容易被舆论、情绪、媒体引导而冲动,做出一些莽撞的事,到了四十就能看明白事情的原委了。

五十知天命,天命是规律,是当然的道义,到了五十,就能知道当然的道义,做人做事情凭着自己的良心和道义,做符合天道的事。就好比学习,年轻的时候学习要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就怕自己比别人少学了点东西,一直在做加法,到了五十,就知道哪些是不需要的了,就开始做减法,舍弃不必要的社交,舍弃不必要的知识,甚至舍弃不必要的财富,这是人生一大境界,也没那么容易做到啊。

六十耳顺,当自己遵循天道的时候,一定会违背一些人伦,也当然会舍弃一些他人追逐的东西,这时候就会有很多人会持有相反的意见和言论,尤其是年轻人会指责自己不努力,不奋进,这时候对于这些批评的话语和意见,不会觉得刺耳。能够心平气和的看待,如有有余力可以去改变教化他。

如果前面都修炼到位了,那么七十就从心所欲不逾矩了,“从心所欲”不是“为所欲为”,而是心之所至,欣然往之。最关键还有三个字“不逾矩”,不会坏了规矩法度,也就是心里所想的不会违背规律,更不会违反法度,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做到恰到好处,这是件极难的修行。

所以这里的这段话是说立志的六个阶段,求学的六个人生阶段,而不是自己人生从15到70这55年的活法,我们可以生理年龄是30岁,而求学立志做到第五个阶段,那么心理年龄就是60岁了。这就是说说而已,能做到孔子说的境界太难了。


有的人到老都没能立好志,我活了33年,可能都没立好真正的“志”,更别说做到更高的境界了。


简读《论语》005,三十而立的立,不是立业成家的意思


为你读历史 | 一个间歇性更新的公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