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一附院:讓掉了的耳朵“失而復得”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 記者 楊繼盈 萌友 白傳光/文圖

掉下一隻耳朵,這需要馬上醫治!可是去哪治?哪能治?怎麼治?今天,河南理工大第一附屬醫院焦作市二醫院為大家講述一個春天“種”耳朵的故事。

高空墜物造成“斷耳”

2020年春節大年初四,是一個寒冷的下午,河南省濟源市的常大哥,騎電動車時,忽然“咔嚓”一聲,被從高處落下的鐵桿正砸中右耳,強大的力量將他的右耳從頭部直接撕了下來,一隻耳朵掉了下來!

河南理工大一附院:讓掉了的耳朵“失而復得”

捧著耳朵火速趕到本地醫院,得到的回答卻是:設備技術不夠,接不活!這意味著常大哥要永遠的失去一隻耳朵。常大哥的家人想到去鄭州,可是路太遠,耽誤時間太長,這是個不可忽略的問題。便趕緊聯繫在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上班的親戚,尋求幫忙。親屬在醫院工作多年,他馬上就想到了本院的倪國驊主任——一位從事斷肢再植工作二十多年的經驗豐富的醫療專家。

斷耳再植需要高深的技術,而且離斷時間太久會失去手術機會。倪國驊主任接到電話求助,瞭解到情況後,不由得心頭一緊,豐富的經驗讓自己深知這種牽拉撕裂傷往往伴隨著血管的抽脫毀損,手術難度非常大,成活率也異常低。等見到病人時已是晚上八點,倪國驊主任與家屬講解了手術成功或者失敗可能發生的情況。患者家屬清楚了手術的難度,但還是決定做手術挽救斷耳。

河南理工大一附院:讓掉了的耳朵“失而復得”

醫術精湛 患者斷耳“失而復得”

想要救活斷耳,必須保證有足夠的血液循環,否則耳朵還是會壞死。知道患者想要保住耳朵願望強烈,手術當晚十點半開始,兩位技術精湛的顯微外科醫生一起在顯微鏡下操作了七個多小時,手術一直進行到第二天六點才結束。

兩位醫生前後經過了五次的剪除縫合,終於接通了動脈,斷耳的顏色由蒼白轉為了紅潤。依次將斷耳其餘的組織縫合回原來應在的位置。斷耳重新被接回到頭部,而且皮緣顏色紅潤,血液循環良好。

河南理工大一附院:讓掉了的耳朵“失而復得”

後續治療依然至關重要。手術的成功並不能保證斷耳一定能成活,已經接通的血管異常脆弱,隨時有可能出現問題。術後第一天問題出現了。斷耳血管條件差,出現了迴流障礙,充血嚴重,耳廓上形成了水泡,耳朵成了紫色,腫脹很厲害。如果一直這麼腫下去,循環差,耳朵很快就會壞死。該院護士們每天不論日夜,每小時給該患者耳緣放血,觀察耳廓顏色、溫度變化;醫生則根據該患者病情的變化隨時調整藥物。

經過兩週複雜的救治,該患者的耳朵重新和頭部建立了新的循環,斷耳“失而復得”,患者被順利治癒出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