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鎮·如詩

古往今來,人們對於下司的印象總是被這條日夜吟唱的清水江環繞著。也許是因為清水江的博大與精深坦蕩與溫柔的緣故,不論我走到哪裡,不論我寓居何方,那種眷念之情始終在心頭盪漾。

據載,早在19世紀,下司水上交通樞紐優勢與繁盛就得到了充分體現。湖廣、江浙的布匹油鹽逆流而行,到下司起岸分流西南各地,雲貴川三省皮貨等則源源不斷向下司彙集,裝船順水東下洪江,入洞庭。江船十里雲纏桅,山間鈴響馬幫來。據老人說,船幫密集時,兩千多隻帆船雲集清水江面,綿延二、三里,船靠著船,帆挨著帆,夜晚燈火輝煌,蔚為壯觀。

大小碼頭當年使用頻率最高,日吞吐貨量巨大,來自雲貴川邊境的挑夫們,在船、店鋪、庫房之間穿梭,來回的沉重步履日夜不停。那些沉沉的糧包鹽袋,浸透了勞動者的血汗,挑夫腳上的麻耳草鞋,把大碼頭的大青條石磨得光滑溜平。

隨處可見的“壁籠”,就是當年鹽商的貨櫃。當年身背斗笠的山民和身著絲綢長衫的商人,就在這裡討價還價,穿梭流連。當時江浙兩湖商賈雲集,為了有一個地方集中討論事務,他們集資修建了許多會館,有兩湖會館、江西會館等。

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我,閒時行走在下司大街上,逡巡在這濃郁的風情與涵厚的風俗之中,漫步在古街舊巷裡的扇形卵石路面,沿街去看曾經輝煌而現在依然美麗的店面額匾及廊簷瓜柱;去傾聽柱仗倚門而立的老人娓娓動聽地敘說他們曾經耳聞目睹過的古典景色。於是,山鄉水鎮下司曾經有過的恢宏歷史便變得異樣的生動起來。

下司交通十分便利,可謂四通八達之幫,人文鼎盛之地。這裡的人們沿襲傳統習俗,舉行龍舟大賽,鬥牛大賽,還有新建的皮劃艇激流回旋訓練基地,併成功舉辦了兩次大型國際國內賽事。堪稱下司絕藝的“酸湯魚”、“草燒狗”、黃燜野鴨等廚藝精華更是名聲遠揚,深受遊客喜愛。每當週末假日,凱里、都勻、貴陽等處的旅客呼朋引伴,舉家前來,漂流戲水,訪古探幽,盡興享受這忙碌人生難得的清閒。

蔚藍的清水江多情而溫柔,那明淨的平沙落雁的景色,清澈見底的江水,五彩繽紛的奇石,會讓人們的心情寧靜而舒爽,或者就到幽靜的綠色長廊休憩,賞柳浪聞鶯,任河風吹拂。

美麗的清水江在這裡孕育了一道燦爛的文化景觀,滋養著兩岸一個個與之休慼相關的苗鄉侗寨,沉澱著一座相依共存的如詩水鎮。

下司,便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