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我說的話都是錯的

邏輯:我說的話都是錯的

關注「 歐凱聖 」向陽生長 我們終將春華秋實

顧客:“你們這兒怎麼搞的,啤酒裡有蒼蠅!”服務員:“不要緊,我們這兒蒼蠅不會喝酒。”這個對話,你覺得是個幽默,其實它違反了邏輯的同一律。

01 邏輯,有三個孩子

在講邏輯之前,我先講個小故事。有個小姑娘到郵局去寄信,服務員告訴她:“小姑娘,你這封信超重了,必須要多加一枚郵票。”小姑娘不解地問:“信已經超重了,再加貼郵票,不是更重了嗎?”

看完這個故事,你會不會覺得非常詫異,因為服務員的邏輯沒有問題,小姑娘的邏輯也沒有問題,但是這兩句話放在一起就有了問題,這是什麼原因呢?

是的,它違背了邏輯的同一律。邏輯共有三個孩子,包括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這三大定律是建立語言邏輯大廈的地基,也是你看透事物本質的顯微鏡。擁有了語言邏輯,你便擁有了火眼金睛。

就像,電影《教父》裡面的一句話:“花半秒鐘就看清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02 同一律,你說的就是我說的

我們首先來看一句話:“人已經存在幾百萬年了,而你只存在幾十年,所以你不是人。”這句話的邏輯貌似沒有問題,但是結論讓我們很難接受,問題出在哪裡呢?

這裡涉及兩個概念:

第一概念就是三段論,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這種三段論,是最經典的邏輯表述方式,在這句話中大前提是人已經存在幾百萬年了,小前提是你是人,結論是你不是人。

第二個概念就是同一律,大前提裡的人,和小前提的人,按照邏輯表述方式,應該遵循概念的同一性。然而,這句話裡面,大前提裡的人是人類,小前提里人是個體。把人類和個體等同起來了,直接導致了結論荒謬。

所以,我們之間講話,遵循同一律,才能得到正確的結論。

03 矛盾律,不要打了自己的臉

曾有一個廣告風靡全國。一對老頭老太邊搖邊唱:“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還有我們經常說:“我的房間誰都不能進,除了我以外。”

這兩句話明顯自相矛盾,因為它們違反了矛盾律:你都說不收禮了,為什麼又說收禮只收腦白金;你都說房間誰都不能進,為什麼又說自己可以進。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說法就多了去了,比如:

我說的這句話是錯的。

這些年輕的老人,每天都來廣場跳舞,好不快活。

一個萬里無雲的晴天,我仰望天空,看著幾朵白雲,一會變成虎,一會變成龍。

你看出來上面自相矛盾的地方嗎?矛盾律就是防止自己的話打了自己的臉,我們不能說一句話,又否定自己,這就是違反了矛盾律。

04 排中律,不能既愛我又恨我

在工作中,經常聽領導點評我們的發言:“小李啊,你這個彙報,講的好,也不好......”,“小李啊,你這樣說,對也不對......”

我聽到這句話,往往崇拜的看著領導,覺得這話講的好有哲理啊。但是你不知道,這個領導至少是個不懂邏輯的人。

在邏輯的世界裡,只要對,或者錯,沒有中間狀態,我們不能做一個騎牆者。當我們只選一邊的時候,我們才能看清誰是朋友,誰是敵人。在科學的世界裡,只有遵循排中律,才能看見隱藏在世界背後的規律。

05 意境,建立在邏輯之上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們中國人說話,向來強調講話的藝術。領導說一句話,我們都要揣測半天,並以此為榮。

西方人,什麼事都要說清楚,直來直去。在美國的教育中,甚至從小學生就開始學習邏輯了,但我們直到大學才開始涉及,這或許是我們科學不如西方的一個重要原因吧。可以說,邏輯是科學思維的語言。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說我崇洋媚外。他們會反駁:不可言說的東方語言,才是一種意境,一種高級智慧。但是,所有的高級都應該建立在低級之上,我們只有搞清楚語言的邏輯,在此基礎上才能昇華為意境,這是最基本的哲學常識。

好吧,我們說點輕鬆的,給你講個撩妹故事。

一個女孩子對追求她的男孩子說:“你挺好,就是閱歷太少,等你環遊了世界,再來找我吧。”

結果,男孩子繞著女孩子走了一圈,女孩子莫名其妙問:“你幹嘛?”

“環遊世界啊,你就是我的世界。”男孩子說完,吻了女孩。

話說,這種故意違反同一律的撩妹,卻別有一番風味。這種感性表達,往往能製造一種幽默感。我覺得在懂得語言的邏輯後,再超越性使用非邏輯表達,卻是一種境界。

總結:邏輯包括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同一律就是我們之間的交流概念要一致,矛盾律就是我們說過的話不能自相矛盾,排中律就是邏輯的語言沒有中間狀態,只能二選一。

邏輯:我說的話都是錯的

成聖時刻:我說的話都是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