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市場|家裝復甦,要邁過幾道坎?

疫情之下,沒有孤島;疫情過後,沒有一家企業能夠獨自復工,尤其是裝企。

2020年3月9日,家裝供應鏈品牌派的門舉行了一場特別的直播,2000家裝企、7000人次在線圍觀,新老客戶預約木門排期達7000戶。僅憑一場直播,派的門新增合作裝企60家,意向合作裝企100家,還有更多錯過直播的裝企正聞風而動。

疫情后市场|家装复苏,要迈过几道坎?

這場直播被業內視為家裝復甦的重要信號。家裝真正的復工,不僅僅是在直播間瘋狂攬單,而是從訂單到交付整個鏈條的完全打通,供應鏈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家裝復甦,需要邁過幾道坎?

第一道坎:供應鏈

直播間瘋狂接單之後,有些裝企會發現原來合作的供應商有的在疫情下消失了,有的生產排期緩慢。供應鏈跟不上,對以套餐模式為主的裝企來說,可能是致命的打擊。

“如果出現前期銷售出去的套餐產品不能及時供貨,必須不斷地為客戶調整,由此帶來巨大的工作量會導致極大的不確定性。”合建裝飾董事長崔之洋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為了避免此類風險,合建實施全案設計、全案交付的兩全模式,在設計過程中就能實時地瞭解各個產品供應商的及時情況,做出來的交付方案都能及時交付,如果有不確定的產品供應商會不建議業主選擇,有效避免供應鏈帶來的不確定性,“在合建兩全模式下,供應鏈基本上不存在問題。”

為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合建裝飾對供應鏈也進行了一些優化,比如木門品類,就對龍鼎天著木門等進行了調整,準備引進TATA木門和派的門。“目前產品部正在洽談,原來供應鏈中木門品牌不多,僅有三四家,其實五六家正合適。”崔之洋並未回應調整供應商是否因為對方產能出現困難,但他選擇的新合作伙伴TATA木門在全國擁有20多家工廠,擁有強大的生產能力,是家居業中較早復工復產的企業,據瞭解截止目前復產已近半。

“這場疫情將檢驗與家裝公司合作的供應鏈廠商各自的服務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優質的會留下,服務跟不上的會被淘汰。”梵客家裝品牌總監張棟認為,家裝供應鏈的總體趨勢是良幣驅逐劣幣,流量向優質商家聚攏。

第二道坎:用工荒

作為頭部企業,業之峰董事長張鈞對供應鏈並不太擔心,他擔憂的是家裝市場復甦時的用工荒。

用工荒並不是指企業自己的員工,而是裝修工人。目前業之峰自己的員工、設計師、市場部等整個系統前端都已經復工了,但負責安裝端的工人返京需要隔離14天,很多人都還沒回來。“大多數工人春節回老家了,暫時不願意返回大城市,一是原來租房的房東不歡迎,二是去大城市需隔離14天,生活成本高,非常不便,很多人都在等著隔離解除。”張鈞認為,北京家裝開工時間晚,而工人主要來自南方城市,如此可能造成工人就近工作,導致開春後勞動力緊張,出現一次用工荒。

與用工荒相對應的,是裝修人工費上漲。每年春季家裝都會迎來爆發期。2019年3月27日百姓網發佈數據顯示,2019年3月上旬開始裝修類目中,二次翻新板塊瀏覽量環比上漲47%,一二線城市漲幅最大。與2018年同期相比,裝修人工費漲幅達16%。2020年受疫情影響,第一個家裝旺季會推遲,但不會減少,裝修人工費上漲並無懸念。

業之峰目前有一兩萬工人,為保證工人復工順利,業之峰提前備戰,抓緊聯繫工人,與他們溝通儘早迴歸,併為工人們準備了大量復工用的材料,包括防疫用品、口罩等。

“裝企前期著急訂單從哪兒來,後期著急怎麼交定金,再後來著急怎麼將其轉化成真正的合同,最後著急的是怎麼讓這些訂單陸續開工,保質保量完成。”張鈞一語道出了眾多裝企的擔憂。

第三道坎:交付關

裝企復工,交付是關鍵,邁過了這道坎才算真正復工,否則很有可能沒有倒在疫情之下,卻在疫情過後倒在交付上,活活被撐死。

“很多業主所在小區還進不去,無法完成施工,供應鏈的配送也會受相應影響,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做好防疫工作,同時和業主保持積極溝通,爭取在正式開工前把前期的設計、溝通等工作做得更加充分。”張棟認為,疫情後的家裝需求肯定會釋放。

張棟透露,應戰疫情後的交付,梵客家裝已經採取排號開工的措施,最大程度地保障已簽約和已開工業主的利益。“因為本身就處在旺季,對於像梵客這樣有一定規模的企業,交付的問題不大,因為企業是良性運轉的,也籌備了足夠的施工隊伍。”

交付的前提是進小區,目前只能等待。然而,在不知期限的等待中,業主難免擔憂,怕疫情結束後家裝公司收了錢就倒閉了,交的工程款不安全。“但大的家裝公司在這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和信任度,更利於強者恆強、弱者更弱的馬太效應。”張鈞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2020年業之峰不但不會向下修正目標,還要保證財務目標和預算的完成,並且有信心做到這一點。他認為,這次疫情會使有些裝修推後,消費人群削減,整體市場可能會減少15%-20%,但有些中小公司因為疫情垮臺、變弱,讓渡出來的量遠不止這麼多。

記者手記:

至暗即光明之始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很少有人不焦慮,不恐慌,但面對疫情後家裝市場,謹慎樂觀是一種很好的態度。

家裝需求不變也變。不變是因為,家裝行業與餐飲、院線、KTV、旅遊等行業不同,消費者不會因為暫時不能出門而放棄了這方面的需求;變的是,相比往年3月家裝旺季,2020年第一個家裝旺季的到來會有所推遲,但疫情之後一定會出現一輪增長,甚至井噴。

回觀行業,對一些抗風險能力較低的裝企來說,疫情會導致它們的現金流吃緊、資金鍊斷裂,將加速行業洗牌,使馬太效應更加明顯。

受疫情影響,很多裝企已有的供應鏈正在發生改變,一部分因為缺乏在線營銷的能力,現金流支撐不下去,面臨倒閉或已經倒閉;另一部分在疫情期間收到足夠多的訂單,但因工廠遲遲不能復工,訂單不能如期到貨,只能尋求其它供應商的幫助,但這也需要時間。

未來對於裝企來說,只有變革才能更好地適應市場的需要。思和諮詢創始人唐磊認為,在供應鏈關係方面,裝企要和上游供應商完成全面的數字化轉型,同時裝企要和產業鏈上下游形成良好的共生關係;在消費者需求方面,疫情後將有65%的消費者有改善型需求,消費體驗方式逐漸線上化,家居消費從“人找貨”到“貨找人”;在營銷增長模式方面,原來大展廳、大廣告和人海戰術的“三板斧”逐漸失靈,為了降本增效,裝企必須重構營銷方式。

至暗時刻,乃光明之始。疫情未完,但家裝已開始復甦。

北京商報記者 謝佳婷 孔文燮 圖片來源: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