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失語式夫妻”:多少婚姻,死於無話可說

01

一個網友分享過自己的故事:

婚後,她的丈夫除了指責抱怨,再也沒有其它語言了。只要孩子出什麼問題,就開始指責她,怎麼帶孩子了。只要事情沒做好,就開始抱怨,怎麼這麼笨。

她辛辛苦苦管了孩子,卻得不到半句安慰的話。

孩子半歲時,她就去上班,晚上她還得帶孩子,但他從不幫忙,心力憔悴的她,再也提不起溝通的興趣。

她苦苦堅持了10年,前五年為了孩子,一直忍著。後五年兩人沒有說過一句話,最後,她實在受不了無話可說的煎熬,果斷離婚了。

兩人同處一個屋簷下,但好像彼此視而不見;生活起居只剩下簡單粗暴的指責;即便晚上睡覺,也是互不干涉,不知道對方什麼時候入睡……

許多夫妻交流很少,甚至無話可說,各自為營,孤軍作戰,悲情演繹著兩個人的圍城,一個人的悲傷。這正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隆所說的“失語式婚姻”。

缺乏溝通是婚姻裡最大的危機。許多人的婚姻,最後都死在無話可說上。


當代“失語式夫妻”:多少婚姻,死於無話可說


02

愛因斯坦是個工作狂,因為需要長期專注思考,他沒有多少時間陪妻子,他們之間的交流少得可憐,時常處於無話可說的狀態。

他曾給妻子制定這樣的“家規”:你不能要求我陪你呆在家裡,也不能要求我陪你外出旅行;如果我讓你別跟我說話,你必須馬上停止說話;如果我讓你離開我的臥室或書房,你必須馬上離開。

這段婚姻最後以結束告終。

《無問西東》裡,劉淑芬和許伯常的婚姻令人唏噓。

婚後,劉淑芬極力向許伯常示好,但他都以沉默回應。他們分床而睡,所有的日用品都各用各的。

他對外人溫和有禮,對她卻冷如冰霜,甚至不願意多看她一眼。劉淑芬曾痛哭流涕:“外人只看我怎麼打你罵你,可他們不知道你是怎麼打的我。你不是用手打的我,是用你的態度。”

“你讓我覺得,我是這個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晝顏》中有句臺詞:結婚就是用失去熱情換取安穩,過了三年,丈夫會把妻子當冰箱一樣對待,打開就想吃,壞了也不去維修。

馬斯洛需求理論中,第三層是愛的需求,它是指人要求與他人建立情感聯繫的需要。如果這個需求得不到滿足,人就難以獲得存在感。

生活中,有多少人,把另一半當成保姆、當成空氣、當成冰箱,這樣的婚姻,讓對方沒有存在感,覺得自己毫無價值。

無話婚姻最大的傷害,是精神上的傷害。不把對方當成一個獨立完整的人,忽略他的存在,遠遠超過婚姻中的任何劫難。


當代“失語式夫妻”:多少婚姻,死於無話可說


03

東晉才女謝道韞,嫁給了王羲之次子王凝之。

王凝之雖出身名門,但資質平庸。他信奉五斗米道,整天研究道術與煉丹製藥,達到為之瘋狂的地步。

而謝道韞才貌俱佳,曾在王府舌戰群儒,留下“王夫人舌燦蓮花”的美譽。她時刻精進自己的學問,在書法、詩詞、繪畫等領域成就頗豐。

兩人彷彿不同世界的人。王凝之的平庸,讓謝道韞委屈至極,他們共同語言很少,幾乎無話可說。

俗話說,萬人寵不如一人懂。

婚姻中,如果雙方的成長步調不一致,一方不懂另一方,婚姻的天平就會失衡,就會感到越來越無話可說。

兩人的差距大了,激情少了,感情隨之就淡了,心也死了。

楊瀾說過,婚姻最堅韌的紐帶不是孩子,不是金錢,而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長。

可能有人會說,我不是不陪伴,不交流,只是忙,沒有時間。其實,問題不是忙,而是不再用心了,懶得溝通,生活不在一個頻道里了。

如果伴侶向你訴說工作的辛苦、與你分享日常的趣事,你都不以為然,那麼,你的伴侶也會越來越“懶得溝通”。

人的主動性是有限度的,若是被拒絕或者忽略了,彼此的交集就會越來越少


當代“失語式夫妻”:多少婚姻,死於無話可說


04

知乎上有個問題:

一段感情,從無話不說到無話可說,從秒回你的信息到最後冰冷不語,你們花了多長時間?

底下的回答,半年到一年左右的人佔了多數。

婚後的無話可說,就像溫水煮青蛙,一點點剝奪你對婚姻的美好向往。

兩人從一日不聊天,就患得患失,變成後來無話可說,漸漸麻木。

失語式婚姻,看不到未來,每個深陷其中的人,苦苦掙扎著,直至婚姻死亡。

如果你能放下手機,認真品嚐對方做的飯菜;如果你能放下工作,花時間傾聽愛人的故事;如果你能敞開心扉,分享自己一天的經歷;如果你能給愛人一個擁抱……

你會發現,平淡生活裡,處處都會有驚喜。

尼采曾說,結婚前先問自己,即使老了也能和他溝通嗎?婚姻生活裡除了溝通,其他都是一時的事。

溝通,是婚姻最好的保鮮劑。請珍惜那個願意聽你說話,也願意說話給你聽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