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雷:這3種家庭,最容易養出快樂的孩子

為人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幸福快樂地過一生。

而一個內心快樂的孩子,想必都是被父母厚待過的。

每一個孩子都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父母的養育,會一點一滴印在孩子的腦海裡,不論好與壞,孩子都無法抗拒。

阿德勒曾說過: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深以為然。

讓孩子過得快樂,看上去似乎是很簡單的事情,但並不是所有家長都能做到。而快樂的孩子,大都來自下面這3種家庭:

01

鼓勵孩子的家庭

一個孩子能得到父母的愛、支持和認可,會讓他內心生出「洪荒之力」,迸射出無窮的自信和快樂的源泉。


在《極限挑戰》裡,極限男人幫做了一個「起跑線」遊戲。當被問到最後一個問題:「父母是否一直視你為驕傲,並在親友面前炫耀你?」只有孫紅雷往前走了6步。


他說:「我父母對我的讚賞,讓我從小就很自信,我要謝謝我的爸爸媽媽。」


孫紅雷:這3種家庭,最容易養出快樂的孩子

18歲之前的孫紅雷沒有什麼過人之處,比別人多的不過是父母的讚賞。他所有「冒險」的決定,因為有了父母的支持,才走得更有勇氣。


父母一直視他為驕傲,是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使他對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有膽量做出突破。正是因為父母的讚賞,成就了今天的他。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書中說:

「孩子真正看重的是和你在一起的快樂時光,他們需要被重視,需要和父母單獨相處而不被打擾的時間,需要和父母建立一生的親密關係。」

想要讓一個孩子體會到快樂的存在,就要重視他。

而鼓勵、讚賞孩子,則是一種讓孩子獲得重視感的有效途徑。

每個人的內心深層都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和讚美,特別是來自於父母的欣賞和認可。他想要得到你的認可,想要讓你看見他的努力,更渴望你的鼓勵和表揚。

當父母不認可孩子,就像一種原始負面積累,讓孩子不敢相信愛,更不敢相信自己。即使他們付出再多的努力,獲得再高的成就,都不覺得自己值得。

大張偉說過,因為爸爸從小否定自己,所以他到現在還覺得自己不配被別人喜歡。

一個不被父母認可的孩子,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認可自己,無法開心。


孫紅雷:這3種家庭,最容易養出快樂的孩子

林文采博士在《心理營養》一書中寫道:「心理營養來自於重要他人的肯定、讚美、認同。」

心理營養和生理營養一樣,都是必需品,若沒有足夠的心理營養,人就不可能健康。


02

學會放手的父母

看過知乎上一個女生的故事:

我媽是個控制慾很強的人。


從小到大,我穿什麼樣的衣服,看什麼樣的書,上什麼學校,交什麼樣的朋友,都必須聽她的。

因為年紀小,我從來不會反駁,更不知道自己還有反駁的權利。

上大學離家遠,學會了叛逆,媽媽不讓做的事,統統都要和她對著幹,反正她也管不著我。

本以為終於擺脫了媽媽的控制,沒想到畢業後才是噩夢的開始。媽媽要我回家考公務員,就連續電話炮轟我,來我單位搗亂,最後來了個一哭二鬧三上吊。我只好妥協,回了老家,過著我媽給我安排好的生活。

但我過得不快樂,現在的我得了輕度抑鬱,晚上經常會哭著醒來。我討厭每天醒來像機器一樣的工作,更討厭這個無力改變消沉度日的自己。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父母習慣於控制孩子,孩子一生都將體會被扭曲的痛苦。

孫紅雷:這3種家庭,最容易養出快樂的孩子


被父母一味控制的孩子,這些經歷會成為孩子一生都抹不去的傷痛,它會讓孩子失去對幸福的感知,也可能讓孩子一直活在悲觀和不快樂的生活裡,甚至會出現心理問題。

當父母習慣於對孩子的掌控之後,孩子就會收起自己的想法,一切按照父母規劃的人生按部就班走下去。即使抗爭,最後也很可能發現逃脫不了父母的手掌心。

於是他們不反駁,不爭取,無所謂,像一個提線木偶一樣。

這樣的孩子沒有自由,一生沉重,不會快樂。

有句話說:父母把孩子帶來這個世界,是為了讓他們充分感知生命的千奇百味,而不是把他們變成自己任意捏造的玩偶。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給的,但人生卻是他們自己的。

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目的,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以指向分離。

所以,學會對孩子放手,正確掌握教育孩子的尺度,是家長們必修的功課。

03

父母相愛的家庭

陳學冬的父母在他小時候就離婚了,可即使已經過去了二十幾年,他依然不能釋懷。

他說:「我現在還想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我特別內疚當初沒有阻止他們離婚。」

從小撫養他長大的大姨說,他從小就是一個特別孤獨的孩子,常常對著家裡的植物自言自語。他不快樂的根源就是父母不相愛。


孫紅雷:這3種家庭,最容易養出快樂的孩子


父母不相愛,使他一直都覺得是自己的錯,而無法快樂生活。

相愛的父母,一生都在給孩子示範好的婚戀模式;不相愛的父母,同樣給孩子帶來深入骨髓的影響。

父母的相處模式,直接影響著孩子對幸福的感知能力。父母不相愛,孩子就缺乏愛的能力。

《親密關係》中有一段話:家庭是你最開始構建信念的地方,也是你最開始感受情緒的地方。你心中無意識的部分體驗到某事時,會產生反應,這種反應就是情緒。

孩子能從父母的相處中,清晰地感受到情緒的變化,也就決定了孩子快樂與否。

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成長的孩子,內心就像是沙灘上的陽光,充滿光亮;而生活在父母不相愛的家庭中,孩子的內心就像深山裡的苔蘚,一片雜亂。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如果父母相愛,孩子會充滿幸福感。

被愛浸泡的孩子,一生都是幸福快樂的。

父母恩愛是一個家庭最大的免疫力,可以抵禦歲月瑣碎、煩惱憂愁、一切負能量。

爸爸媽媽的和睦安穩、相親相愛,才能承載起孩子的快樂源泉,成為孩子最明媚的底色。

孫紅雷:這3種家庭,最容易養出快樂的孩子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倒映著父母的一言一行。

你尊重孩子,欣賞孩子,孩子才會認可自己。

你讓孩子見識了和美的家庭,那孩子就會相信自己能夠擁有和美快樂的人生。

為人父母,必須給孩子愛的能力,讓孩子擁有愛、學會愛,這是一個幸福家庭應有的模樣。

有了這份父母真實的愛,孩子的生命力就會真正被激活、真正蓬勃起來。

他們的舉手投足間不會有壓抑,也會綻放自己的光芒,把生活過得幸福而富有詩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