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碧水處的廬山真面目

電視劇中的結尾往往有這麼一幕;男女主角在經歷一切的辛酸磨難後,雙雙攜手遊歷這大好河山,去往那青山碧水、雲霧最深處。

有如“海角天涯”般自由的生活,在古代與現代無疑都是具有著親切、自然的誘惑力,都渴望去擁有著有一顆不受約束的心靈。尤其是生活在現代社會鋼鐵都市中的人們,對錦繡山河的存在有著莫名的嚮往,像是磁石與鐵塊無形的吸引,讓我們不由心之嚮往,渴望外出遊玩,領略一番山川之美。

對於旅行,我們既是嚮往又是在心底問道:“旅行的意義何在?”

它像是一種探索,去一個陌生的環境,離開熟悉固定的地方,去追尋新的感觸,尋找內心的久違的感動。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那衝湧而下作著自由垂落的爆布似有三千尺之長,眼睛恍惚間,讓人以為是那天外的銀河光帶從星空中洩落在煙火人間。

青山碧水處的廬山真面目

這句來自“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則為我們帶來對位於春水江南中的“廬山”,一座位於江西九江內的名山。對於“廬山”我們心中充滿著對世外桃源般的無限遐想;碧水藍天與錦繡山丘,山川的外形充滿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功,更是蘊涵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氣息。

有人為“廬山”作詩提詞、有人在廬山修建道館寺廟、歷史名人到訪甚至隱居於此。在這一片大好山川、綠林錦簇中誕生出許多的故事,吸引著人們一探它的廬山真面目。

假日期間乘坐列車前往“廬山”,只見絡繹不絕的人流,熙熙囔囔在散立在景區外,從此處眺望遠處的連綿山丘,彎彎曲曲的像波浪一般。

走近這“廬山”中,只見隨處散落的溝谷、巖洞、瀑布、溪流,地形複雜而多樣,活像一張山川溪流的巨大水墨畫卷。那白色的山石凸露在頂尖,似利刃的匕首、橢圓的錘頭,下半身的綠色植被如地毯一般柔和的覆蓋生長,青蔥翠綠。山川的夾縫處溪流更是清澈見底,石卵安靜的淌詳,魚兒靈活至極。

青山碧水處的廬山真面目

當山川的流水彙集到一處時便形成了“如琴湖”,形狀如小提琴一般,因此而得名。“如琴湖”建與1961年,佔地廣闊,群山圍抱,綠林茂盛,附近因飼養孔雀又被稱為“孔雀島”。

湖中作落著幾處小島,長著茂密的綠植與建有中式古的韻建築,用石橋連接,湖邊設有一段木質的小棧道,供人踏行遊走。每至深秋時分“如琴湖”附近的綠林便換上了彩色的衣裳,黃色、紅色的落葉紛紛揚揚的飄落,灑滿在“廬山”黑色的沃土地上。

而“廬山”更是將漁米水鄉之美呈現出來,豐富的降雨量讓植被的生長更為茂密,豐富的雨水有著塑造地貌的作用。也因長年的多雨讓“廬山”一年中總是濃霧繚繞,霧氣漂浮在山丘之中、躺臥在那一汪春水上,塑造出各種變幻莫測的景象,不愧有著“不識廬山真面目”的名句存在。雲霧在“廬山”披上了一道神秘的面紗,讓人不由產生探視的瞭解慾望。

一路順著彎曲的山道前進,沿途也是有著許多不容錯過的靚麗風景。

在“如琴湖”的附近有一座英式建築“美廬”一座隱藏在一片綠林萌中的別墅,別緻而清雅。這座人文景觀便是“蔣介石”與夫人“宋美齡”曾經的一所住處,內部裝飾典雅而講究,分主樓與副樓,主樓共兩層,有會客室、辦公間、臥室等空間。走近屋內有種觸摸著過去的感覺,這是歷史留下來的痕跡,彷彿在你耳畔訴說著過去的種種故事。

青山碧水處的廬山真面目

瞭解美麗的山水畫卷後,當地的人文文化則為你帶來新的感觸。“牯嶺鎮”位於“廬山”的中心地帶,是一處建築群,擁有著錯落的獨棟房屋,是民宿、餐館、各種店鋪、居家生活的存在。人們在這裡愜意的談笑與生活,在這裡你將欣賞到“廬山”的一些特色,比如美食方面。廬山石雞、廬山石魚、廬山石耳和廬山雲霧茶都是“廬山”的特有的,經“廬山”豐富的土囊和自然水源的滋養,這些自然作物在口感與營養性方面更為突出。

廬山石雞是當地的一道知名菜,由山澗處的麻皮蛙製成,有著個頭肥大、肉質鮮香有嚼勁的特點,如雞肉般的細嫩口感,因此而得名,更是營養價值豐富。

而廬山雲霧茶更是口感醇正的表現,高山多雨多雲霧的環境很適合茶的生長,為茶葉帶來更好的環境與滋味。茶葉細嫩飽滿,湯色純正金黃,一絲清香順著空氣飄散,讓人因行走的疲倦感得到有效舒緩。

如今再看“李白”這位浪漫主義的詩人,以現代人的視角來看,除了詩歌寫的一絕,有著詩仙的稱號,更是一名嗜好遊山玩水的旅遊大家,踏遍了唐朝的大好河山,把山川之美以詩歌形式呈現出來。

乘上開往春天的列車,越過沿途的油菜花海與綠林,去旅遊吧。去往這些美好的壯麗山河、去探索它們背後的民間故事、去品嚐那些甜美滋味、去釋放疲倦的心靈。

青山碧水處的廬山真面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