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电影中何为总是离不开“复仇”的主旋律?

在武侠电影中,故事的桥段总是千差万别,但所有的故事却离不开“复仇”这个主旋律,复仇题材之所以如此普遍,原因很简单,就是观众爱看,之所以大家爱看,武侠影话社认为离不开以下四个原因。

武侠电影中何为总是离不开“复仇”的主旋律?

武侠配图

第一,因为它更切近人情、人性、人心。如果武侠电影中说行侠更合乎“天理”(仗义行侠又称“替天行道”),即表达人的梦想与理念的一面,那么复仇则更合乎“人情”。因为,无论是亲仇、师仇、国仇、情仇,都是每一个普通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有可能经历的。而行侠则不然,平凡的人,既当不了侠士,也不容易碰到侠士,所以复仇才能真正地打动人心,引起普遍的共鸣,甚至无需解释就已人人皆知,如“父仇不共戴天”,诚属“理所应当”,亦即“情之近也”。

第二,复仇在武侠电影中,来得更加直接、简单、也更加痛快、激烈。简单的原因,是不必解释;痛快的原因,则是要“报复”,若不激烈痛快,怎能泄仇恨、平愤懑?行侠则不然,它可能是借助武力(锄强扶弱),但也可能不借助武力(济困扶危)。这一点,对喜欢看“打”且要满足“好斗”心的观众来说,尤为重要。

第三,复仇的故事也可以与侠义主题联系起来,这正是复仇题材成为武侠电影主体的原因。

通常的复仇主人公是代表正义的一方,而复仇的对象则通常是恶霸、贪官、武林败类,即邪恶的一方。这样,既可以满足复仇之心,而又可以达成除暴安良之义,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了,因而,在武侠电影中,复仇题材多如牛毛,也就毫不稀奇了。

第四,复仇的冲突,既使电影中的人物阵线分明,不断激化,从而紧张集中;又能满足观众在日常生活中积聚的不平之气,使之得以宣泄。

武侠电影中何为总是离不开“复仇”的主旋律?

武侠配图

我们以90年代的电影《新碧血剑》(元彪、张敏主演)来说,这就是一部典型的复仇题材影片,这部电影是根据金庸小说《碧血剑》改编而成的,原著也是复仇题材,即袁崇焕的儿子为报杀父之仇,找明朝末代皇帝崇祯与满清首脑皇太极复仇,这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复仇计划,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计划,因为涉及国家命运及民族兴衰,小说就此展开,将复仇故事与历史命运紧密地联合在一起,波澜壮阔,气势惊人。

武侠电影中何为总是离不开“复仇”的主旋律?

金庸小说《碧血剑》

而电影《新碧血剑》则改变了它的格局,它仍然是复仇故事,只不过复仇者由袁承志变成了金蛇郎君夏雪宜,复仇的对象是号称“天下第一堡”的温家堡,因为温家堡的五位堡主杀了夏家村180余山人,且其大堡主还将夏雪宜的情人占为妻室,如果是杀亲灭族之仇兼夺情占妻之恨,夏雪宜与温家堡当然不共戴天,只是因为温家堡在江湖上权势太大,袁承志有牵扯其中,再加上情人小仪在“情”与“恩”之间的两难之境,使夏雪宜的报仇行动受到重重阻遏,电影最后由袁承志来代他复仇,这一刻,观众的情绪也得以释放。

武侠电影中何为总是离不开“复仇”的主旋律?

武侠配图

武侠电影中,复仇的情节模式,简单地说,无非“人有仇恨——上山学艺——下山报仇”,影片也就由此分成三个部分,序幕是交代复仇者的身世、经历,复仇的来由;中间的主体部分即复仇决心及复仇过程(以拜师、访师、学艺、练武、寻找仇人并动武);高潮及尾声部分,就是复仇大决斗,当然是复仇成功,处决仇人,结果皆大欢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