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安家何处

正常复工上班,看着口罩后面的同事们,有种劫后余生,江湖再见的庆幸。

90后的小助理从老家归来,顺利度过隔离期,回想起这个惊心动魄,提心吊胆的春节。痛定思痛:"今年一定要买房!"小助理毕业四年,月薪七八千块,和男朋友合租在公寓,双方家庭,收入仿佛。在这一线城市供房有些困难,但好在双方父母年轻,三线小城的体制内人员,属于典型的六个钱包一族。首付可以家里给出。其实关于买房租房的问题,她曾经咨询过我,我的建议是,在这几千万人的城市,无数个年轻人来来去去,但拥有六个钱包的幸运儿,比例并不高,最好早下手。但习惯月光的小情侣,还是不愿放弃优哉游哉的舒适生活,始终难下决定。

戏文里常有一夜白头,小说里主人公也总是遭逢巨变一夜长大,现实中人不会那么快成熟,但观念往往瞬间可以转变。

作为农一转城一的个体,也曾在租房买房中迷茫纠结过许久。在这时代的洪流中,早上船片刻,当上了房奴,回首望去叫一声侥幸。

租房给房东打工,买房给银行打工,这是一个辩论了许久的话题,也许难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操作,毕竟所在城市不同,各自家庭不同,个体创富能力不同。但作为一个过来人,几点经验或许值得大家借鉴。

1:尽快规划好自己想在哪个城市发展,越早越好,然后了解相关的户籍,子女教育,购房政策。

2:无论投资还是刚需,人口净流入城市的房产值得尽快入手。

3:如果选择租房,房租支出不要占到个人收入的三分之一。

4:保持好心态,加入家庭不能提供助力,自己努力多一点。三和大神是一种活法,尊重但不提倡。如果不是拥有六个钱包的幸运儿,不要怨恨自己的父母,他们已经尽最大努力给了我们最好的。

疫情开始的时候,朋友圈很多暗下决心,要尽快有自己的车,疫情中,安家热播,其中的暗示无需多言。疫情终将过去,春天必将到来,广厦千万,愿我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疫情过后,安家何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