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807經濟學原理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在首頁輸入關鍵詞即可查看相關資料

百度《精研學習網》提供下載/在線閱讀

2005年山東大學807西方經濟學考研真題

山東大學807經濟學原理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山東大學807經濟學原理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2005年山東大學807西方經濟學考研真題及詳解

一、名詞解釋(5×6)

1規範分析和實證分析

答:微觀經濟學既對付實證問題,也對付規範問題。實證問題涉及到解釋和預測,規範問題研究應該如何。實證分析和規範分析是經濟學重要的分析方法。

規範分析指的是經濟學對經濟制度和經濟政策的結果做出評價,並進一步說明一個經濟體系應當怎樣運行,以及為此提出相應的經濟政策,回答經濟過程“應該是什麼”的問題,其顯著性在於,經濟學家進行規範分析時,往往都從一定的價值判斷出發,提出行為的標準,並研究如何才能符合這些標準。

實證分析是描述經濟現象“是什麼”以及社會經濟問題實際上是如何解決的經濟學研究方法。它對有關命題的邏輯分析,旨在理解經濟過程實際是什麼,將會是什麼,為什麼,而不涉及對結果好壞和是否公平的評價,其中不包含任何價值判斷。實證分析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

2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

答:基數效用是主張用絕對數(即基數)來表示和分析效用的一種消費者行為分析理論。一種商品或勞務對消費者是否有效用,取決於消費者對這種商品或勞務是否有慾望以及這種商品和勞務是否有滿足消費者慾望的能力。西方經濟學家認為商品的效用和物體的長度、重量等概念一樣,可以通過基數加以度量、比較和加總。這種以數字為計算單位來衡量消費者的滿足程度的理論稱為基數效用論。

序數效用論是指用人們對某種商品的主觀評價的先後順序或優劣對比來表示與分析效用的理論。該理論認為效用的大小無法具體度量,但效用之間能根據消費者的偏好程度排序,同時假定,偏好具有完備性、傳遞性和非充分滿足性等特徵。在此基礎上,可以用無差異曲線表示消費者的效用等級,這種用排序的方式來度量商品效用的理論就是序數效用論。

3邊際收益產品與邊際產品價值

答:邊際收益產品(MRP)是指在其他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變時追加一單位的某種生產要素的投入所帶來的收益。它等於投入的邊際產品乘以廠商的邊際收益,用公式表示為:MRP=MR·MP。

邊際產品價值(VMP)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廠商增加一單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產品的價值。它等於投入的邊際產品乘以產品的價格,用公式表示為:VMP=P·MP。

在完全競爭的產品市場上,單個廠商面臨的需求彈性無窮大,競爭廠商的邊際收益等於產品價格,所以有邊際收益產品等於邊際產品乘以產品的價格即邊際產品價值;而在壟斷市場上,廠商的邊際收益小於產品價格,所以邊際收益產品小於邊際產品價值。也就是說,邊際產品價值是完全競爭市場下邊際收益產品的一個特例。

4GDP與GNP

答:國內生產總值(GDP)為一國或地區內所擁有的生產要素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它是一個地域概念;國民生產總值(GNP)為一國或地區的國民所擁有的全部生產要素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它是一個國民概念。兩者的關係是:GNP=GDP+[本國生產要素在其他國家獲得的收入(投資利潤、勞務收入)-外國居民從本國獲得的收入]。

5平均消費傾向與邊際消費傾向

答:平均消費傾向(APC)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費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其公式為APC=C/Y。平均消費傾向的數值可能大於、等於或小於1;邊際消費傾向(MPC)指增加1單位收入中用於增加消費部分的比率,其公式為:MPC=ΔC/ΔY。一般而言,邊際消費傾向在0到1之間波動。按照凱恩斯的觀點,收入和消費之間存在著一條心理規律: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也會增加,但消費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因此,平均消費傾向和邊際消費傾向都遞減。

6投資乘數與加速數

答:投資乘數,又稱凱恩斯乘數,是指國民收入的變化與帶來這種變化的投資變化量的比率。投資量增加會引起收入多倍增加,投資減少會引起收入成比例減少。在不徵收比例稅的情況下,投資乘數ki=∆Y/∆I=1/(1-b);在徵收比例稅的情況下,投資乘數ki=∆Y/∆I=1/[1-b(1-t)]。其中,∆Y是增加的收入,∆I是增加的投資,b是邊際消費傾向,t是比例稅稅率。投資乘數隨邊際消費傾向的增加而增加,隨比例稅稅率的增加而減小。

加速數是指收入變動或消費需求的變動引起投資變動的現象。其含義包括:①投資並不是絕對收入量的函數,而是收入變動率的函數。②投資率變動的幅度大於產量的變動率,產量的微小變化會引起投資率較大幅度的變化。③若要保持增長率不至於下降,產量必須持續按一定比率增長。④加速數與乘數一樣都從兩個方向發生作用。即當產量增加時,投資的增長是加速的,當產量停止增長或減少時,投資的減少也是加速的。⑤要使加速原理髮揮正常作用,只有在過剩生產能力全部消除時才能實現。

二、簡答題(15×8)

1用圖形說明蛛網模型的三種情況。

答:蛛網模型是一個動態模型,考查的是價格波動對下一個週期產量的影響,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均衡的變動。蛛網模型通常用來分析市場經濟中某些產品價格與產量之間的關係,這些產品具有下述特點,即本期產量決定本期價格,而本期價格決定下期產量。若用P、Q分別表示價格和產量,D和S分別表示需求函數和供給函數,t表示時期,則上述關係可以用公式表述為:Pt=D(Q),Qt=S(Pt-1)。根據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的陡峭程度,蛛網模型有收斂型蛛網模型、發散型蛛網模型、封閉型蛛網模型三種情況。

(1)收斂型蛛網模型

如圖1(a)所示,相對於價格軸,需求曲線斜率的絕對值大於供給曲線斜率的絕對值。假設因某種原因,供給由Qe減少為Q1,由於供不應求,實際價格上升為P1;因此,在第二期裡,生產者按照P1的價格,生產的產量為Q2,為了將產量全部賣出去,實際價格又降低到P2;在第三期,生產者按照P2的價格,生產的產量為Q3(Q3比Q1更接近Qe)……如此循環下去,實際產量和價格的波動幅度會越來越小,最終趨於均衡點。


山東大學807經濟學原理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在首頁輸入關鍵詞即可查看相關資料

百度《精研學習網》提供下載/在線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