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公開課︱我學習 我思考 我踐行⑩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高校思政課高精尖創新中心、“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聯合錄製推出“在經歷中學習——疫情防控公開課”(以下簡稱“公開課”),上線開講以來,廣大學生認真收看,反響強烈。

3月5日起,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金燦榮教授、中央民族大學蒙曼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教授、中國科學院陸林院士、北京大學李玲教授已先後登上公開課的講臺,幫助青年學生從情感認知昇華為理性思考,進一步增強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信心決心。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各種宣傳媒介繼續報道廣大學生的學思踐悟。

戰“疫”公開課︱我學習 我思考 我踐行⑩


我學習 我思考 我踐行”


文法學院行政管理專業2018-2班李蘇蕊

戰“疫”公開課︱我學習 我思考 我踐行⑩

戰“疫”當下——理性思考經濟,樂觀助推活力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狀態的持續穩定是國家發展的動力保障。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首當其衝的便是經濟水平。劉偉教授抓住疫情當下我國經濟發展的本質,為我們展開了一節教育課程。

課程主要圍繞三方面展開,一是疫情確實對我國經濟造成了嚴重影響;二是這樣的影響並不會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三是提出了扭轉當前我國經濟的發展狀況任重而道遠。

疫情對我國經濟的發展道路造成了不小的阻礙,尤其是短期內的經濟態勢受到衝擊。在宏觀層面上,我國進入經濟新常態後,由於受到供給側結構改革等影響而處於“三期疊加”的瓶頸階段。疫情加深了我國經濟的下行壓力,使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好三大攻堅戰的硬仗的難度升級;在微觀層面,疫情致使我國的市場經濟出現三大維度的失衡——實體經濟內部、實體經濟與金融產業、房地產經濟均面臨空前的決戰使命,企業存在活力喪失的威脅,更甚者資金鍊即將斷裂。

作為一名公民,寒假期間我從周邊深深感受到了生活中緊張的經濟壓力。社區嚴格管控,父母無法正常工作;娛樂場所、餐飲店一律關閉,沒有了人潮湧動的氣息;超市果蔬物價飆升,供應種類和數量大幅減少……

疫情對經濟發出了挑戰書,但我們應適當保持樂觀心態。正如劉偉教授所說,疫情並不會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綜合國力強大,經濟結構質態良好,農業、工業、服務員發展前景廣闊;我國幅員遼闊,資源稟賦巨大,可持續發展態勢向好;我們擁有強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總體來說,我國的經濟發展仍然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巨大潛能。

我們應當意識到形勢是嚴峻的,但心態和前景都應該是積極的。當下我們要把握客觀規律和科學方法對經濟的瓶頸對症下藥,樹立新的發展理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而刺激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戰“疫”公開課︱我學習 我思考 我踐行⑩

戰“疫”當下——頌國家法治強大,做知法守法公民

法治是國家穩定運行的有力保障,突如其來的疫情爆發使公民陷入恐慌,在缺少嚴密防備的措施下難免會使社會亂了陣腳。然而,我國擁有先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即將吹響疫情戰的勝利號角。

法治在疫情戰下起著穩定人心和維護社會秩序的基礎作用,在聽過馬教授針對疫情防控中的法治保障公開課後,我深刻意識到了依法防疫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疫情戰伊始,我國高速、高效、高質地建立健全疫情防控的法律法規體系,並通過決定、命令、通告等帶有強制性政治色彩的方式遍佈於全國的每一個角落,從根本上夯實抗疫根基。公共衛生健康部門、市場監管部門等各個組織在黨的號召下嚴格執法;城鎮、社區、村莊及時調整應急的法制狀態,臨時成立疫情應對小組;抗疫管控體系嚴格密佈於各地區、各地區,疫情保衛戰盡然有序地進行。

作為一名合格的中國公民,在公共危機應急響應的緊急狀態下我們應該如何承擔起國民責任?我想,每個人都應深知集體利益大於個人利益——佩戴口罩、減少出門次數,服從政府、社區和村莊的命令與要求,承擔起一份份社會責任與道德義務。我們應當認識到疫情關係到每一個人,只有從個人做起,知法守法,配合國家公正執法,才能使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儘快落入塵埃,為我們的國家帶來黎明的曙光。


戰“疫”公開課︱我學習 我思考 我踐行⑩

戰“疫”當下——贏國際美譽,知任重道遠

《從國際角度看中國防疫》,站在歷史與國際的視野審度古今中外各項公共危機的應急處理事件,一來突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疫情防控中的優越性,增強了中國人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二來通過國際與古今公共危機處理事件的對比,意識到我國在此方面的不足,以史為鑑,面向未來;三來全球戰“疫”行動砥礪我國在抗擊病毒戰中快馬加鞭,拯救中國,保衛世界。

2020年天災不斷——中國新冠肺炎疫情、美國流感、澳大利亞森林大火、非洲蝗災,自然界、生態界面臨失衡的嚴重威脅,進一步氾濫於人類賴以生存的整體生命圈,環境汙染、糧食短缺的風險一步步逼近。2020年人禍頻繁——美國暗殺伊朗高級將領,再次挑起國際爭端;英國脫歐,引發眾多歐盟內部問題;俄羅斯政府全體辭職,嚴重影響一國的發展道路……國際國內人心惶惶,社會秩序波折動盪。然而不變的永恆真理是人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和平與發展為時代主題,天災與人禍需要人類克服和保衛。

集中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問題,我們從國際的視角進行思考。拋開新型冠狀病毒是否真實從中國起源的爭議性話題,我們承認病毒首先在中國確實進行了大範圍的襲擊。起初的應對不力造成了不少暫居於武漢的人口在春節期間外流,但是瑕不掩瑜,在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之後,中國發揮了獨具特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首先對一個千萬人次的城市進行暫時性封鎖,從根源控制病毒的傳播,其次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源源不斷地援助這座生病的城市,我國政府的決斷力、行動力與社會治理能力令世界人口目瞪口呆。然而,我們再來反觀其他國家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做法——巴黎半程馬拉松因疫情取消,選手自發聚集,聲稱沒比賽也要跑;印度自創牛屎預防療法;疫情在美蔓延,特朗普集會不停,高爾夫照打;意大利拖延管控,最終於3月10日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封城禁令……這次疫情是一場全球戰“疫” ,而對比各國做法,我們深知中國應對公共危機事件的強大能力。

“犧牲一個省,拯救世界”是世界友人對於中國在此次疫情中表現的評價,中國贏得了優譽的國際主流認可。我黨的領導力與網格化治理模式,我國極強的空運、鐵路運輸等強大的戰爭動員能力,10天建成擁有千張床位的雷神山、火神山應急醫院的工業能力,7天成功分離病毒毒株的科技能力,短時間內追蹤武漢500萬人出行軌跡的大數據應用能力等數不盡的應急處置贏來了世人對中國的讚賞。

不可否認,此次疫情的國際影響是重大的,疫情防控任重而道遠,我們應該繼續奮戰,健全社會治理體系、公共衛生問題預警等機制,進一步做好與國際專業機構的對接。


戰“疫”公開課︱我學習 我思考 我踐行⑩

戰“疫”當下——揚民族情懷,獻一己之力

人與自然的關係在鼠年伊始敲響了警鐘,點燃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導火線,這場全面抗疫狙擊戰關係到每一個人,牽動著舉國上下億萬顆心。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民族擔當在疫情之戰中滲透得淋漓盡致。擠在高鐵餐車一隅連夜奔赴前線的84歲終南山院士;奮不顧身一人連續開車18小時從四川趕往武漢的黃維醫生;“不要播我的名字,媽媽看了會擔心”的24歲女孩軍人……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仁人志士觸動人心,這也正是蒙曼教授所稱讚的“逆私情,行公益”的靈魂寫照。千千萬萬的逆行者日夜操勞,為身後的億萬中國人築起防護的堡壘,讓信仰的光芒熠熠生輝,溫暖而有力量。

曾一再追問何為民族精神,課本告訴我,民族精神是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和自強不息的匯心凝聚;在對疫情的無盡關注、擔憂與反思中,我想,這時的我切身體會到了民族凝集的穿透力,觸摸到了與病毒惡魔殊死搏鬥的民族魂。

蒙曼教授教導我們應做到“事事關心,人人盡力”。你我雖不能奔赴前線衝鋒上陣,卻可以從點滴小事做起,匯小流而成江河,從而形成支撐抗疫戰士的堅強臂膀。作為普通公民的我們應該怎樣肩負起抗疫戰的使命?我想,首先我們應保證個人的身體健康,做好必備的防護工作;其次,在這樣的危急情況下,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到公共利益大於個人自由,正如《磨山》中的一句話“人們不僅僅以個人的身份生活,而是不知不覺地與他的時代和同時代的人同呼吸,共命運。”每個個體都應樹立良好的公共道德意識,服從政府、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的管控,做合格公民。

價值觀是我們看世界的窗口,正確的價值觀培養我們的家國情懷。作為一名身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應該樹立崇高的道德信仰,知國、憂國、報國,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貢獻力量,展現大學生的使命擔當。

戰“疫”公開課︱我學習 我思考 我踐行⑩

戰“疫”公開課︱我學習 我思考 我踐行⑩

來  源/黨委宣傳部

戰“疫”公開課︱我學習 我思考 我踐行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