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田间民心乐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姐妹们,借这会儿休息,我给大家讲一下今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出台的好多惠民富农政策,我们桥头村是2016年脱贫的贫困村,经过这几年的巩固,可以说已经实现了稳脱贫,今年的一号文件又出台了许多好政策,我们大家更要增强信心,鼓足干劲,勤劳致富。”

3月6日,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隆治乡桥头村光林种植合作社的拱棚内,驻村第一书记李玉兰与村民们坐在土垄上宣讲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

脱贫户藏玲梅听得很认真,眼神里充满致富的坚定。她说:“我已经在光林种植合作社的葵园里打了4年的工,每年能挣15000多元,家里用5400元产业发展资金,栽了80多棵软梨树,去年开始挂果,生病的丈夫当上了护林员,一年也有1万元的工资,前年危旧房改造后,家里住得也舒心。”她说,今天听了李书记讲,她就想这么多好政策,咱们要使劲儿干,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当天,大庄乡台集村第一书记王斌云也拿着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宣讲提纲和笔记本,来到群众中,他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是要讲给村民听的,而笔记本是要记录村民所思所盼用的。”

“那头西蒙塔尔牛产牛犊了没?”“王书记,还没有呢,估计最多也就七八天时间。”

“听说元月份卖了7头牛犊,价格怎么样啊?”

“书记,好着呢,平均每头卖到3500元,除去成本,每头牛净赚2000元左右。”

“那就继续好好养啊。我今天来,一方面是看看你家的牛羊养殖情况,另一方面就是来宣传一下今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

王斌云走进台集村村民海者么子的畜棚中,看着3头膘肥体壮的扶贫牛,一边和他聊家常,一边结合他家养殖发展的实际,讲解今年一号文件里提到的有关脱贫攻坚政策。希望他把对党的感恩之心化作脱贫奔小康的内生动力,走出一条稳定脱贫路和幸福小康路。

“这几年来,党和政府对我们贫困群众太好了,我家现在盖上了新房子,家庭牧场也建起来了,腰包鼓起来了。如果没有这么好的政策,真不知道以前那种穷日子还要熬多久。”海者么子听过讲解后感慨地说。

往年,两个一号文件的第一场宣讲基本在村级党员活动室举行,今年却不是这样。李玉兰和王斌云给我们解答了这个疑问:虽然全省的疫情等级降低了,但疫情防控工作还没有画上句号,所以他们就取消了集中宣讲。他们按照民和县抽调千名干部下乡开展以“鼓干劲、稳脱贫、迎小康、控疫情”的活动部署,将政策送到田间地头和群众身边。

民和县千名干部下乡期间,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松懈心态,紧盯重点区域、重点环节,毫不松懈抓好农村新冠肺炎疫情及重大动物疫情防控。集中40天时间,大力宣传“三农”工作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广泛宣传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及党的脱贫攻坚政策,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迎小康”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就业困难群众找门路、寻岗位、促增收;帮助村两委开展移风易俗、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等工作,治理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等不良风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