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鄉美食有哪些,製作流程、歷史故事、技巧是什麼?

子夕美食


很高興回答家鄉美食有哪些?製作流程,歷史故事,技巧是什麼,這個問題。

我是重慶的我來公紹一下我家鄉的美食有、重慶火鍋、怪味胡豆、陳麻花、老麻抄手、口水雞、毛血旺、泡椒鳳爪、擔擔麵、酸辣粉、重慶小面、等等。我著重給大家介紹一下重慶火鍋。

1、火鍋:

在重慶,最出名就屬火鍋了,在全國也是耳熟能詳的特色 美食,還吸引了不少到中國來的外國朋友。都火鍋的種類也有很多,比如鴨腸火鍋,鱔魚火鍋等等。一桌人圍著紅彤彤的火鍋,吃得不亦樂乎,肉片、鴨腸、鱔魚、豆芽,想吃什麼就煮什麼,走在路上經過店門口都可以聞到那種讓人留口水的香味。

一、製作流程:

重慶火鍋底料怎麼炒

用料

  牛油800克,郫縣豆瓣醬3-4大勺,辣椒醬3-4大勺

  調料:

  蔥薑蒜末1碗,小米辣1碗,七星椒(幹辣椒)1大碗,剪碎冰糖7-8小塊,草果2個,豆蔻2個,山奈3個,八角2個,小茴香1勺,桂皮1塊,丁香3-4個,雞精1勺,五香粉1勺,醪糟3大勺,麻椒(花椒)1大碗

  重慶火鍋底料的做法

  1.鍋燒熱,下牛油融化,加蔥薑蒜末炒香,將蔥薑蒜撈出來丟掉;

  2.然後加入小米辣和老薑片炒香,加入郫縣豆瓣醬和辣椒醬,小火炒出紅油;

  3.炒出紅油後,加入除去花椒麻椒的所有香料;

  4.再加入醪糟和冰糖,繼續翻炒,全程中小火,加入麻椒花椒炒香;

  5.加入雞粉,少許鹽調味,繼續翻炒幾下就可關火;

  6.做好後,待鍋底溫熱後,放入密封飯盒中冷藏。

  小貼士

  1、辣椒醬可以自己在家裡做,當然也可以在超市購買;

  2、重慶火鍋底料主要是麻辣的口味,所以調味很重要,郫縣豆瓣是用蠶豆、辣椒、鹽釀製而成,是成都郫縣的地方特產。

二、歷史故事:

歷史二十年代在重慶江北城發展壯大。一般挑擔子零賣小販將水牛毛肚買後,洗淨煮一煮而後將肝子、肚子等切成小塊,於擔頭置泥爐一具,爐上置分格的大鐵盆一隻,盆內翻煎倒滾著一種又麻又辣又鹹的滷汁,於是河邊橋頭一般賣勞力的工人,便圍著擔子受用起來。各人認定一格且燙且吃,吃若干塊,算若干錢,既經濟,又能增加熱量……直到民國二十三年,重慶城內才有一家小飯店將它高檔化了,從擔頭移到桌上,泥爐依然,只將分格鐵盆換成了赤銅小鍋,滷汁、蘸汁也改為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乾淨而適合重慶人的口味。

三、技巧(吃的技巧)

在 重慶吃火鍋,應該說還是有很多技巧和注意事項的

一是重慶火鍋有紅湯、清湯、鴛鴦湯之分,看你選擇辣的紅湯,還是不辣的清湯或兩者都想嘗試一下就選鴛鴦湯。

二是紅湯,也分微辣、中辣、特辣,等幾種,根據你對辣椒的承受能力選擇。

三是底料分老油底料(老火鍋)和新鮮底料,看你的喜歡了。

四是油碟是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己調製。調製簡單一點的就是香油、大蒜、味精和適當的鹽就行了,吃本味。複雜一點的丶口味重一點的還要加辣椒粉,花椒粉,辣椒醬,豆豉,蔥、香菜等等。油碟還有幹油碟和水油碟點之分。前面的可以稱為水油碟。而幹油碟只有辣椒麵,花椒麵丶:味精和鹽幾種。特別霸道!

五是,菜品的吃法或者說是燙法:原則上要燙熟才能吃,但很多菜燙的太熟又不太好吃,比如說毛肚,它的吃法簡單稱為“七上八下”,是用筷子夾著毛肚往湯中上上下下這麼七八次就可以吃了,這樣吃毛肚很脆,久了就柴了,不好吃等等。

重慶火鍋牌子很多,味道總的一樣,細細品味又各有不同,歡迎來重慶慢慢品嚐。







重慶小晴


你好,我是城南小羊,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我會從家鄉美食有哪些、製作流程、歷史故事、小技巧這幾個方面回答。

一、家鄉美食介紹

我的家鄉在徐州,江蘇最北端魅力十足的城市,悠久歷史文化,特色地理環境造就了特色飲食文化。

首先介紹的美食:地鍋雞,柴火地鍋做出來的雞肉具有濃郁的香味,香而不膩,特別配上特製的餅子,兩個字完美,吃過一次難以忘懷,我嘗試過好多地方徐州地鍋雞,做不出那種特有味道。

第二個出場的美食:把子肉,深褐色的把子肉,也是當地一道特色美食,色香味俱全,讓不愛吃肉的人都想嘗一口,肥而不膩,回味無窮。

第三個美食,蛙魚,沒吃過的人第一次聽也許會以為這是一道魚呢,其實不然,真實是一道紅薯粉做的涼皮的一種,特別是炎熱夏天來一份酸爽微辣的蛙魚,整個人都通透了。

最後再介紹下潮牌捲餅,這個是本地人才曉得的美食,珍藏多年,特地拿來分享。潮牌在這邊是朝拜的意思,漢高祖劉邦時候流行的大臣上朝,朝拜高祖用到的牌子諧音演變而來,加入炸制的各種配菜,再來一碗辣湯,還是兩字完美

二、介紹下製作流程

地鍋雞製作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簡單在於食材簡單,難就難在它的配料是獨家,首先需要有一口地鍋,這個是這道菜靈魂之一,其次就是餅子,大鍋燉煮,加入特有的調料,柴火燒至五六分熟,加入餅子,大火燒至完全熟,就可以吃了,一定要在鍋裡吃才有感覺。

三、歷史故事

潮牌捲餅了,就是剛剛說的漢朝時期大臣朝拜高祖,用到物品,民間諧音做出來的美食來,想了解更多徐州美食,我儘可能更新更好文章介紹家鄉。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徐州特色文化,特色人文環境,早就特色飲食習慣,希望更多人喜歡徐州文化,徐州美食,這是一個英雄城市,一個有文化底蘊歷史名城,一個美食之城。

以上是我的家鄉美食介紹相關,更多信息,後期持續更新,希望大家喜歡。


城南小羊


作為一個地道的湖南小編,臭豆腐可是一直伴隨著童年。小時候回家後門外總會有挑著擔子叫賣臭豆腐的,滿滿的一大碗只要2塊錢。那屬小時候最愛的美食了,土豪標配啊

像現在美食的種類很多,有的不僅賣相好看,口感也很好吃。不過也有的賣相很差,味道卻很好。例如榴蓮,聞著臭吃起來很香。小編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美食——長沙臭豆腐

不到長城非好漢,同理到了長沙沒吃到臭豆腐都算白來

現在最出名的還是長沙的王致和臭豆腐還有文和友臭豆腐,長沙大大小小的街市,已經根本數不過來有多少家門店

臭豆腐也是一種神奇的食物,屬於越吃越好吃。典型的聞著很臭,吃著卻很香的美食。別看它的樣子烏黑烏黑的,而且還有一股濃郁的臭味,和美食完全不搭邊。而且讓人離得很遠,就想要繞道而行。不過若是你吃過一次,就會愛上這種口味,外焦裡嫩 ,香辣入味,越吃越好吃

長沙臭豆腐並不是把豆腐放臭了,而是豆腐片放進秘製的“黑滷水”裡浸泡而成。黑滷水的做法很多人都知道,先把黑豆豉打成碎末,然後加水煮沸,自然降溫冷卻後,放入切碎的香菇,熟冬筍絲等配料,再倒入適量的白酒和純鹼。然後放一邊靜置半個月左右,黑滷水就做好了,顏色漆黑如墨,並且散發著陣陣“臭味”。

那麼作為長沙的地方特色美食,臭豆腐到底是怎麼由來的呢?

大家都知道,古代生產力落後,想要出人頭地,只有去考試做官。然而,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考上狀元的。清朝康熙八年,有位叫王致和的人進京趕考,結果沒有考中。王致和身上的錢都用完了,離家裡又遠,為了能夠活下來,王致和只能夠租了一間房子,通過做豆腐售賣餬口,勉強活了下來。臭豆腐,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

有一次王致和長時間忘記了處理豆腐,結果豆腐瀰漫著一股臭味,過了這麼久,豆腐都壞了。然而,經過神奇的化學反應之後,這種醃製的臭豆腐裡面似乎又有一絲絲的香味,於是臭豆腐就此誕生了。

要說做臭豆腐的技巧,這還是真是不知道,一般地方有名的特色小吃都會有自己的獨家秘方

好吃的美食咱們簡單的,不用自己動手做,買來吃它也很香嘛

不過我還是懷念小時候街邊的味道,那才是正宗的長沙臭豆腐,老遠就能聞到它的臭味,吃起來卻好香,讓人垂涎欲滴。


二黃子


我覺得我們家鄉的粉疙瘩在別的地方基本沒有。粉疙瘩就是用紅薯芡粉和成團,大鍋燒開水,用擰餄絡的機器把和好的紅薯粉擰到燒開水的大鍋裡,熟了撈出來放在一個大的平底盆裡,把之前調好的醬汁倒進去,攪和勻,放涼。這樣粉疙瘩就做好了,我們那裡都是吃大鍋菜,菜快炒好的時候放進去,那味道好的很。小時候直走過年過節家裡才會做點。現在我們那裡商店也有賣的了!


路邊小兵


我的家鄉~湖南嶽陽。家鄉的小吃和美食很多,例如:臭豆腐、平江干子、洞庭銀魚、醬板鴨、雪爪梨等等,數不盡。但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種獨一無二即是美味、更是觀賞品的茶葉~君山銀針。

本人由於工作的關係,八十年代初即進入岳陽茶葉系統工作,對君山銀針的製作工序有所瞭解,隨著瞭解的深入對君山銀針製作工藝之精湛、口感之甘醇、觀賞效果之神奇至今猶讚歎不巳!

君山銀針的特點是

1.通體筆直、色澤金黃且白毫披露,故有“銀針”之稱;

2.沖泡後,茶葉單根筆直三上三下,然後一根根直立杯底,稍後,即張開一芽一葉,俗叫“一旗一槍”,芽葉之間含一顆水珠,所以又雅稱“雀舌含珠”,極具觀賞價值。

3.沖泡片刻揭開杯蓋,用鼻稍聞,一股清香直透腦門,頓覺神清目朗、心曠神怡。



正宗的君山銀針產自湖南省岳陽巿洞洞湖中的君山島上,其他地方所產的基本可算是贗品,而且從外觀、品味上都有很大的差異。這是因為:

一、獨特的地理環境

我們都知道,好的茶葉往往產自南方的山區,這是因為茶樹的生長有其特殊的要求:

1.溫度:15>35攝氐度。超出這個溫度範圍茶樹基本停止生長,茶葉纖維多、粗,口感老、渣。

2.降水量:月降水量不少於100毫米。

3.空氣溼度:相對空氣溼度>50%。

4.土壤:呈酸性、土層肥厚且透氣性、排水性好。
而岳陽地處東亞季風區,氣候溫暖溼潤,年平均氣溫20度左右,年均降水量1300多毫米,相對溼度約75%。尤其君山島,不到一平方公里的面積,卻擁有大小七十二座山,常年植被覆蓋,土地呈酸性且肥沃,正是產好茶的理想之地。

二、特殊的茶樹培育方法

我在茶葉系統工作時有幸參加了君山銀針茶樹的冬培工作,親眼見證和參與了君山銀針茶樹特殊的培育方法。

初冬時季,計劃中來年生產君山銀針的茶園除了選株和移栽外,先要對茶樹進行臺刈(即修枝和剪冠),然後在沿茶冠邊沿垂直向下的地面,挖一條寛60釐米、深100釐米的環型溝,將家肥和菜枯(菜籽榨油後剩餘的渣)按比例配好埋進溝裡,這樣的肥料及配比才能保證來年的芽頭粗壯飽滿,也只有這樣的芽葉才能製作出君山銀針那樣的外型和獨特的茶味。

三、採摘與製作

採摘茶葉時非常講究,首先,目測較粗壯的芽頭,必須是單個的芽頭不能有枝旪,用卡尺(我當時用的是油表卡尺,但有的人或是過去用的是自制的類似圓規狀、已固定好尺度的工具)丈量芽頭,必須有3公分(芽葉2公分,其柄1公分)才能合格採摘,採摘人一手拿竹製剪刀(祖傳說鐵製等金屬剪刀會給茶葉留下鐵腥味,使成品茶敗味),一手拿柳枝編成的托盤,將剪下的芽頭輕輕放在托盤裡,然後用溼手絹蓋上,以防日曬風吹影響品質。

君山銀針的製作是代代相傳的純手工藝,從不向外人展示和傳授。八十年代初期的侯師傅據說是他們家族的第二十二代傳人,每當芽葉採回後,他就關門閉戶進入地下室開始製作,一去就是一個月,連吃飯喝水都是專人送到門口,然後從門上的小窗口遞進去,睡覺也在裡面。外人從不知道這最後的工序是如何完成的,也正因為如此,更增加了君山銀針的神秘。


君山銀針從唐代開始就被列為宮廷貢品,一直延續至今,到現在仍然是國賓宴上的用品,1959年在“萊比錫食品博覽會”上獲得金獎。

但由於製作工具、栽培技術極其嚴苛,加上家族式的工藝傳承限制了製作工藝規模的擴大,使得君山銀針的產量歷史上從未突破過年產量100斤。現在巿面上銷售的君山銀針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不是正宗,而是仿其皮毛而未得其精華的產品,也正因為偽劣太多。君山銀針的名聲也慢慢在消失,痛哉惜哉!


濁酒一壼談古今


紅菌豆腐特色

  在梅州市平遠縣的仁居鎮,有一種當地所特有的傳統民眾食品“紅菌豆腐”。這種紅菌豆腐是用製作豆腐以後的豆腐渣作原料,將豆腐渣攤在竹箕上,放在陰涼處,數天後豆腐渣上就長出一層曙紅色的菌。用這種紅菌豆腐配上豬肝、瘦肉煮湯,非常鮮美可口,是當地群眾節日喜慶、款待親朋不可缺少的佳餚。據說,只有仁居這一方的水土、空氣,才能培育出這種紅菌豆腐來。

  由廣東省文聯、廣東省民協等舉辦的“美味廣東—尋找廣東十大傳統美食之鄉”評選活動日前揭曉,平遠紅菌豆腐頭被評為“廣東百種傳統小吃”。

  紅菌頭腐頭是平遠縣仁居鎮的特產。它色紅肉白味美,質地甜、韌、嫩,是一種鮮美的佐膳食品。

  關於紅菌豆腐頭的起源,仁居地區有一段奇妙的傳說。仁居舊時稱豪居,是指有錢人居住的地方。相傳當時有一財主,在一年夏天辦喜事時,磨了不少豆腐,豆腐渣被一位長工放在閒間裡,因為沒有及時拿去餵豬,二三天後,豆腐渣生了紅菌。財主看見了,認為長工浪費了豬飼料,便責令那位長工將發酵的豆腐渣吃下去,長工無奈,便煮起來吃。長工一吃,覺得很可口,財主見他吃得津津有味,也拿點嚐嚐,一吃亦有味甜可口之感,主僕都覺得很奇怪,就把這事告訴老百姓。聰明的老百姓根據這一原理,不斷試驗,這樣就逐步演變為人工製作的紅菌豆腐頭。眾皆嘆曰:“這可謂變廢為寶了”。

  傳說歸傳說,但紅菌豆腐頭確實是用豆腐渣製作的。仁居人取新鮮的豆腐渣,放在鍋裡用文火不斷翻炒,炒到豆腐渣幹至手捏成團沒有水影為止,便將它鏟到墊好豆頭葉(又叫大楓葉)或梧桐葉、芭蕉葉的簸箕裡,稍涼後用鍋鏟耙平慢慢壓實,然後將先做過的紅菌豆腐紅菌作’菌娘’(菌娘又叫菌種,有紅的較快的作用,沒有也可以生紅菌)第一段工序便完成。

  裝好豆腐頭的簸箕,宜放在乾淨的房子裡。夏天第二日就能長出白菌,後慢慢轉變為紅菌。等一面紅菌長滿全簸箕後,將它翻過身轉到另一面簸箕背面,同時把墊葉除掉。待兩面都長滿紅菌了,即可食用或上市出售。一般要三至四天左右。冬天因天氣冷,則要將壓好的豆腐頭放在溫室裡才能或酵生紅菌。農家無溫室的則在簸箕上面蓋上棉衣或毯子等保暖,同樣能有長出紅菌的效果,但時間要比夏天多一二天。

  解放前,過南洋的人,為能吃到仁居家鄉風味,將紅菌豆腐頭蒸熟曬乾,由水客帶到南洋去供家鄉人做湯吃用,深受海外遊子的喜愛。

  出門在外的故鄉人,回味家鄉做的紅菌的味道,想吃,卻唯有回老家才能吃上一回,因為它根本是無法捎帶出門的。菌種從發酵到變質的時間,實在是太快了。而且灑有紅菌種的豆腐渣,只能暴露在室外空氣中發酵,紅色的菌毛會越長越旺越長越靚,絕不能密封捎帶,想要帶出門,一裝入袋子或者罐中,則正在發酵的紅菌種很快就會“死”掉,菌種一“死”,豆腐渣也很快就跟著完了。所以,即使是去市場上買回來吃,買回後也得儘快解開袋子,免得菌種“死”去帶著豆腐渣也壞掉,使得到時吃到的是豆腐渣而非紅菌的味道。

  總之,紅菌豆腐頭,煮、蒸、湯、烘、曬乾都可以吃,它是植物真菌,據藥界人士研究,有防癌作用。紅菌豆腐頭在梅州客家地區及海內外久負盛名。




汶瑤


我的家鄉荊門,位於湖北省中西部,全境以山地為主,轄境南部接江漢平原,北通京豫,南達湖廣,東瞰吳越,西帶川秦,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這裡推薦幾道家鄉的代表菜,希望有機會來我家鄉做客。

1)十里風乾雞

荊門傳統的醃臘製品,又名“劉皇叔婆子雞”,相傳是劉備之妻孫尚香發明。

十里風乾雞產於沙洋縣十里鋪鎮。表面呈醬黃色,風味獨特,肉質滑嫩爽口,回味悠長。

製作方法:沿用民間傳統醃製工藝,採用低溫冷風乾燥技術乾製而成。通常來講我們會選在農曆臘月,選用新鮮的土雞,用鹽醃製12小時,也可以根據口味加入辣椒或花椒等調味料,醃好後懸掛在通風的地方自然風乾大概5~8天左右


2)蟠龍菜

蟠龍菜誕生於明武宗年間,得名於嘉靖登基之時,迄今已有約500年的歷史。

蟠龍菜產自鍾祥,色美味鮮,香嫩可口,油而不膩,蒸,炸,熘,炒、燴,不同的烹調方法,具有不同的特色。

製作方法:

(1)主要原料

主料:豬肉(瘦)500克,肥膘肉250克,草魚450克。

輔料:雞蛋清100克,雞蛋150克,澱粉(蠶豆)100克。

調料:姜5克,味精2克,豬油(煉製)15克,鹽5克,小蔥5克。

(2)基本流程

1.將豬瘦肉剁成茸,放缽內,加清水浸泡半小時;

2.待肉茸沉澱後瀝乾水,加精鹽、澱粉、雞蛋清、蔥花、薑末,邊攪動邊加清水,攪成粘稠肉糊;

3. 草魚宰殺治淨,片取淨肉剁成茸,加精鹽、澱粉攪上勁透味成粘糊狀;

4. 雞蛋磕入碗內,攪勻,入鍋攤成蛋皮3張;
5. 魚茸、肉茸合在一起拌均勻,分別攤在雞蛋皮上捲成圓卷;
6. 魚肉茸捲上籠,在旺火沸水鍋中蒸半小時,取出晾涼

3)鍾祥野生葛粉

葛粉相傳在晉代,鍾祥北部山區流傳一種無名疾病,由於無藥醫治,死了許多人。著名醫學家、道學家葛洪帶弟子云遊於此地,見狀命弟子帶眾鄉親上山挖一種青藤的根捶粉讓病人服下,這種疾病迅速治癒。當地老百姓為了感謝他,把這種植物叫作“葛藤”

製作方法:清洗→粉碎→漿渣分離→除雜分離→漂洗過濾→脫水乾燥

色澤均勻、味道甘醇、口感細膩、粘度高


4)長湖魚糕

春秋戰國時期,楚莊王好魚,但長食生膩,令御廚改變烹飪方法,提出“食魚不見魚”的要求。御廚回家後一時想不出辦法,急得坐立不安。御廚夫人問清情況後便道:“這有何難,你把魚刺和魚骨剔除後,將魚瓤切碎拌以生粉等其它佐料,或蒸或煮,不就吃魚不見魚了嗎?”御廚一聽豁然開朗,在家反覆試驗,終於做出了鮮嫩爽口的不見魚的魚製品。楚王吃後大喜,當即獎賞黃金一千兩。因以魚肉為主,形似米糕,而稱為“魚糕”。

製作方法:

1.取淨魚茸(無骨刺與筋絡)在菜墩上鋪一塊乾淨的肉皮,用雙刀將淨魚茸反覆排剁成極細茸泥待用。

2.將幹澱粉和蛋清、豬油入盆攪拌起勁,再投入魚茸加清水攪勻上勁,加入精鹽、姜、蔥末、胡椒粉、清水繼續攪拌上勁後,用手抓起一把茸餡,以餡垂手有勁,能浮於水面為好。如“垂手”慢,可酌情加豬油和鹽攪拌上勁至浮。

3.取籠屜鋪乾淨籠布,將攪好的魚茸餡倒入籠中用手抹成厚2.5釐米的長方形魚糕坯,將表面和四周抹光滑,放入沸水鍋上蒸約20分鐘左右取出,用乾淨紗布吸乾表面水分,將蛋黃調勻,抹在魚糕上,繼續上籠蒸10分鐘出.

5)漳河虹鱒魚生魚片

漳河虹鱒魚產於漳河水庫虹鱒魚場,是世界名貴的養殖魚類,其肉質鮮嫩、味美、無腥味、高蛋白低膽固醇、無小骨刺,食用時無需刮鱗,含有豐富的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

製作方法:虹鱒魚生片、火鍋、一魚多吃,生片嫩、糯,料湯鮮、爽,配以時鮮小菜、芥末或油碟。


Monica濛濛噠


武勝豆花介紹

武勝的人很喜歡在早上吃豆花,這是在外面很少看見的一個現象。豆花其實是一種很神奇的食品,它界於豆腐和豆漿之間。說到豆花又不可避免的要說到武勝小排擋館子的。我們覺得那裡的豆花堪稱極品了。豆花有老的,嫩的之分。當然還有界於這之間的。老豆花顧名思義就是更接近於豆腐,這種豆花豆香很濃,感覺口感有點粗。嫩豆花看上去就是水汪汪的,它入口即化,讓人餘味無窮;嫩豆花還有一個武勝的特色,就是綿而不斷,這個技術現在只有很少人掌握,再配上特製的武勝豆花油碟,那簡直堪稱豆花中的極品了。

吃豆花也有很多講究的。首先豆花的老嫩就決定了口味,當然這是要講技術的。老豆花人人都可以吃進嘴裡。可是吃嫩豆花卻是很講究的,要平著拿好筷子,從碗的旁邊一點一點的夾,動作的協調很重要。人們常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其實心急也是吃不了嫩豆花的。吃豆花要用碟裝著辣椒油(裡面包含了多種佐料,裡面的醬極具特色,幾乎每家醬都不一樣,所以武勝的家家豆花館你都可以吃出不同的味)蘸著吃,我們俗稱碟子。碟子有紅油.清油.半紅半清之分。這也是很講究的東西。能吃辣的人一般都喜歡吃紅油,那種把嫩豆花放進紅油中蘸著入口的感覺,一個字~~爽~~。不能吃辣的人就拿一個清油碟,也能品味到豆香的清爽。豆花油碟裡面還要加餘香(一種草,像薄荷一樣,其他地方肯定是沒有的)那就更可口了。

豆花製作

豆花的製作時很講究的,首先打豆漿,豆漿要用專門定製的濾布來濾,這樣出來的豆花才細嫩。然後關鍵就是在點豆花上了,膽水濃度的掌握很重要(當然沒有一個確切的濃度值,因為其他條件很多,所以濃度就完全靠經驗掌握),膽水用小瓢兒一瓢一瓢的下,每鍋豆花下幾瓢膽水、怎麼下膽水都很有講究,這些都是機密的東西,是不會傳人的。下膽水直到豆花成型,用筲箕榨出多餘的水,豆花就做好了。

武勝豆花飯

油碟的製作

油碟的製作可謂機密中的機密,是外人絕對不會傳的,武勝現在公認的最好吃的豆花在中心鎮,中心鎮那位師傅把這個秘方傳給了一個姓田的大學生,想讓那位大學生把武勝豆花發揚光大。現在我就透露一點吧!首先就是辣椒製作,辣椒首先要用對窩充碎而不能用機器打碎,然後用上好的菜籽油熬出來,熬的過程中加入很多調料(這些都是秘密哦)就可以了,當然熬製的時候經驗是最重要的。





鄉卡卡一哥


湖北——恩施

我覺得最經典的就是這個油粑粑

原料:大米、黃豆, 餡料:大蒜、姜米、辣椒、味精、鹽、胡椒、花椒 1、 先將大米和黃豆泡發,浸泡時間一整夜; 2、 再將泡發後的大米和黃豆,用機子將其打成白漿,注意水的攝入量不是很容易稀掉; 舌尖上的恩施——油粑粑 油粑粑製作方法流程展示(圖文) 3、 再到白漿裡面加入鹽和花椒攪拌均勻即可; 4、 把白漿剩入音符盒中,再往盒中間加點餡蓋滿放入鍋中炸制; 5、炸制金黃後撈出

故事:


油粑粑是土家人的特色美食之一。食用時,可現炸現吃,其味香辣脆軟,亦可放入鍋中煮軟了吃,或用熱料湯泡了吃。在土家族人家庭裡,幾乎戶戶都有人會炸油粑粑。炸油粑粑工序相對簡單,也很合土家族人口味,且油粑粑呈圓形,象徵“圓滿”;色澤金黃,象徵“富貴”,所以油粑粑既是土家族人逢年過節敬神贈友最受青睞的食品之一,也是城鄉各趕場最普遍最有民族特色的風味小吃。每到趕場的時候,小朋友們跟著大人走十幾裡山路,就是為了幾個油粑粑。特別是長期在外地的土家族人,會有一種久違的家鄉的味道。(註明摘自百度)因為我不會做,只會吃


葉一禾


大家好我是鄭秀,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我的家鄉在福建泉州,提起泉州美食,大家都會想到醋肉。在泉州,無論是五星級飯店,還是街上路邊攤,亦或是平常人家的飯桌上,醋肉都是經常出現的一道美味。

醋肉的製作流程如下:

1、材料準備:豬瘦肉(梅花肉最佳),姜,大蒜,醬油,醋,糖,鹽,料酒,地瓜粉

2、將豬肉洗淨切片,姜、蒜切末,豬肉中加入薑末、蒜末、醬油、醋、糖、鹽、料酒醃製至少半小時入味。也可放入冰箱冷藏,醃製越久越入味。

3、炸之前加入地瓜粉攪拌均勻

4、鍋中倒油,等到油開始冒煙後把肉一片一片放進去炸,炸至兩面金黃即可撈出。

醋肉炸好後就可以吃了,如果一次性炸的太多吃不完,可以放進冰箱保存,煮麵或者煮湯的時候加進去也很美味哦!

小貼士:醋肉雖美味但比較上火,大家不要一口氣吃太多哦!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