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郭沫若拋棄的日本妻子:獨自培養五個孩子成材,堅持葬在中國

愛情"是多麼美妙的詞語,古今中外,它令多少痴男怨女勇敢的燃燒自己,證明自己,愛是不計回報,不計付出,不計得失的一心只為心上人,但是卻又使得多少青年男女被人踐踏真心,枉顧真情。

大多女子生來就比男子要柔軟些,這是大自然偉大的人性創造,純潔的愛情從來不侷限於任何人物與時間,和平年代的愛情總是溫暖而甜蜜的,戰爭時期的愛情更多的是苦澀和艱難。"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而人這一生又有多少個十年呢?

被郭沫若拋棄的日本妻子:獨自培養五個孩子成材,堅持葬在中國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愛不知所然卻不釋手

民國時期引進了西方歐美式的開放教育,中西教育結合,出了許多文壇大家,魯迅先生,徐志摩先生,郭沫若先生,胡璉先生,他們都是文學大家,偉大的使人,文學歷史的開拓者,傳播者,更是愛國者,但是他們在愛情上都是不折不扣的渣男。

魯迅為了與妻子朱安離婚,為了分床睡,可以鋸床;徐志摩為了拋棄張幼儀,逼迫她去墮胎;更有胡璉先生窮困時的髮妻為了助他考上黃埔軍校,不惜變賣自己的家裝,變賣孃家的青苗,得到的卻是飛黃騰達的丈夫一紙休書與丈夫新婚妻子的嘲弄。

海誓山盟言猶在耳,此時想起來卻只覺諷刺,愛情不分時代,相愛的時候說過的誓言是真心的,不愛的時候做出的背叛也是真心的,只看是誰先做出姿態。

郭沫若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歷史學家,在祖國危難之際挺身救國,更以《女神》為代表的早期詩作為現代中國打開一扇新的世界,但是他人生中的三個女人都沒有等到屬於自己的愛情。

被郭沫若拋棄的日本妻子:獨自培養五個孩子成材,堅持葬在中國

郭先生的第一任妻子是父母的包辦婚姻,雖然心不甘情不願地娶回來了,卻在婚後的第五天就離家而去,郭先生的第一任妻子就這樣在老家侍奉公婆守了68年活寡,可她並沒有做錯什麼。

郭先生的第二任妻子,是一位日本人,即便到了21世紀,提起日本人依舊牙癢癢的我們在瞭解她的生平後依舊對她肅然起敬。

甜言蜜語總是動人的

郭安娜原名佐藤富子,在22歲那年遇到了來日本留學的郭沫若,那時的她並不知道,命運的齒輪開始緩緩的轉動,她的人生將因為這個浪漫的詩人而改變。

佐藤富子的家族算是當地的名門望族,他的祖父是北海道大學的創始人,她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當她從學校畢業以後就去了當地的醫院工作,成為了一名護士,她善良,溫柔,端莊賢淑,是一名虔誠的基督教徒。

當她撞上迎面而來的一箇中國男人時,她不知道這個男人將是她後半輩子的全部奢望,當郭沫若見到佐藤富子的第一眼,就被她吸引了,他愛上了她,愛得昏天黑地無法自拔,一封又一封十分大膽表達愛意的情書不斷扣響這個善良女人的心門。

被郭沫若拋棄的日本妻子:獨自培養五個孩子成材,堅持葬在中國

郭沫若作為大詩人,才華橫溢毋庸置疑,他在信中毫不掩飾自己對佐藤富子的愛意,大膽而又炙熱的愛戀最終,扣開這扇門,信中的字字句句都使得這個善良溫柔的女人沉迷,她最終也陷入了這場愛情。

但是做為當地的名門望族,她的家人並不同意她跟這麼一個窮學生而且還是一箇中國人的男人在一起,這段異國戀所有人都勸佐藤富子放棄。

當時的中國和日本頻頻摩擦明清時代留下的矛盾已經浮在水面,戰爭時遲早的事,但是這個墮入愛河的女人全然不顧,與家族斷絕關係後一心撲在了與郭沫若的小家裡。

有情飲水飽

郭沫若只是一個窮學生,肩部能抗手不能提,唯一能養家餬口的就是那杆筆,所以婚後的生活與佐藤富子之前的豪門生活簡直的天差地別。佐藤富子由一位養尊處優的大小姐,變成了需要一天身兼數職的家庭主婦。

被郭沫若拋棄的日本妻子:獨自培養五個孩子成材,堅持葬在中國

為了支持丈夫的事業,她跟著郭沫若上海日本兩頭跑,在上海時很窮,回到在日本後更窮,連硯臺都是掏空的磚頭做的,但是佐藤富子並沒覺得辛苦,她愛慘了這個詩人,生活的艱苦並沒有拆散他們,他們依舊恩恩愛愛。

為了表達自己的愛意,也因為佐藤富子徹底與家族斷絕了關係,郭沫若就此為佐藤富子改名為"郭安娜",她非常高興擁有這個名字,這個名字作為精神支柱就此陪伴了她往後更加艱難的日子。

中日戰爭終究爆發了,郭沫若在一個夜晚不辭而別,連一封書信也未曾留下,而這時他們的小家已經有了4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一家婦孺就這麼失去了頂樑柱,郭安娜也就這麼失去了心中所愛。

當時的郭沫若已經算是有些知名度,所以備受日本政府的關注,當得知郭沫若回國後立馬找藉口抓了郭安娜,嚴刑拷打情報,被抓期間用了許多的酷刑,但是她只是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家庭主婦而已,嚴刑拷打一個月後才被放出來,這個善良的女人依舊覺得這與她的丈夫無關,她牽掛的只有他是否安好。

被郭沫若拋棄的日本妻子:獨自培養五個孩子成材,堅持葬在中國

郭安娜沒有時間悲傷,她必須要努力的養活5個孩子,就此生活更加昏暗無光,為了生活她什麼工作都願意幹,也什麼工作都幹過。

為了郭沫若,她堅持不讓5個孩子入日本國籍,她認為自己和孩子都是中國人,也因此她們無法領取日本的救濟金,她的堅持使得她們的日子更加難過,曾經的富家千金大小姐,徹底變成了為了生計奔波的苦命人,但她依舊惦記著她萬里之外的丈夫。

曾經的諾言猶如風中的燭火,既危險又脆弱

歷經辛苦,她終於把孩子養大,她把5個孩子都教育得很好,此時日本投降了,戰爭結束了,除了還在唸初中的小兒子,每個孩子都學業有成,她覺得很欣慰,覺得自己對郭沫若也終於可以有個交代了。

她歡欣鼓舞一刻也不想等的帶著唯一的女兒和小兒子奔向中國,想找到她的丈夫,告訴他,她沒有辜負他,沒有辜負郭家。

但是郭沫若卻在回國後的第二年就已經另行婚配,並且此時的他也已經有了5個孩子,盼望數十年,跋涉千萬裡終於得見的兩人,此時卻相顧無言,無話可說。

被郭沫若拋棄的日本妻子:獨自培養五個孩子成材,堅持葬在中國

面對這樣一個始料未及的幸福大家庭,她什麼也做不了,面面相覷,雙方尷尬,數十年的想念與委屈無從開口,只得沉默。

此時的郭沫若已經是一位大有名氣的抗日英雄,不管出於什麼原因,他現在無法接受這位曾經的日本妻子,他委託自己的老朋友上門對她勸慰,告訴她一切都是戰爭的錯,他已經無法接受她和他們的孩子,哪怕他們並沒有入日本籍,這個傷心的女人無奈只得踏上返回日本的路。

回到日本後,孩子們都對母親的遭遇表示憤怒與不滿,但是她告訴她的孩子這並不是他們父親的錯,這些不幸都是戰爭造成的,並且她依舊堅持他們是中國人,堅持沒有讓她的孩子入日本籍。

新中國成立後,在周總理的盛情邀請下,她帶著自己的5個孩子和日本的先進技術加入了中國國籍,也定居在中國,這5個孩子都非常優秀,後來分別成為我國著名的化學家、建築家和攝影家、工程師、音樂家、文學教授,成為了當時我國國家建設的重要基石。

被郭沫若拋棄的日本妻子:獨自培養五個孩子成材,堅持葬在中國

垂垂老矣,往事慼慼

此時定居中國的郭安娜,已不再是郭家媳婦,但是她並沒有改回自己的名字,她依舊用"郭安娜"這個名字,她極少與人來往,只每年固定一次回日本省親。

就這樣,日子一天天過去,她的年級也越來越大,更加不愛走動了,等到她80歲高齡時基本不回日本了,她向她遠在日本的親人表示,自己已是風燭殘年,垂垂老矣,如遇意外,希望自己死在中國,埋骨中國,她到此時也覺得自己是中國人。

郭沫若晚年大病,她以85歲高齡前去探望,卻只呆了片刻就走,送她的朋友都驚訝問她怎麼這麼快,她只淡淡的說:"他不願談。"

而這就是他們的最後一次見面。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一位前半生嚐盡苦難的女人,不知她在聽到自己曾經的愛人離世時是否也會難過。人生已過大半的老人,是否會在某個時刻想起曾經那些心酸苦楚,是否有怨,是否有恨。

被郭沫若拋棄的日本妻子:獨自培養五個孩子成材,堅持葬在中國

人生落幕,以優雅的姿態離開

年歲漸長,郭安娜已過百歲,身體日漸衰老,她知道自己已經時日無多了,她召集自己的孩子,立下遺囑,所有財產全部捐獻出去。在那個中日雙方民族互相仇恨的年代,這位曾經的日本富家千金,後來的中國普通女性,捐獻財產是她臨去世前做的最後一件事。

縱觀她這一生,半生悲苦,卻從來沒有怨恨過,既堅強又柔韌,既溫柔又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