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婚制度下的尼泊尔少女, 一生至少要嫁两次

在去年上映的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中有这样的一幕,12岁的男孩扎因,为了不让父母发现妹妹已经开始来例假了,他脱下自己的衣服让妹妹夹在双腿之间充当卫生棉,为了阻止父母把妹妹嫁给杂货商而谋划妹妹坐车出逃,但最终,妹妹还是因为难产死去。

早婚制度下的尼泊尔少女, 一生至少要嫁两次


这虽然是电影中的情节,但“扎因妹妹”绝不是只存在于电影之中,而现实中的情况相比要复杂的很多。“早婚”这个词汇对于我们来说或许有些陌生,但在印度、格鲁吉亚和非洲的一些地区,“早婚”俨然成为了一种文化。

早婚制度下的尼泊尔少女, 一生至少要嫁两次


联合国曾统计过世界各国的平均结婚年龄,有趣的是,结婚年龄最显著的区别角度似乎在于一个国家的收入水平。发达国家所在的地区,北欧和西欧平均结婚年龄在30岁以上。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早婚现象甚为普遍,有39个国家的数据显示,他们国家20%的女性在18岁之前就已经结婚了!而这数据的背后又代表了多少女性和家庭。

早婚制度下的尼泊尔少女, 一生至少要嫁两次


甚至在阿富汗还流行着这样一句谚语:“如果你摘下帽子向女孩扔去,如果这个女孩没有被击倒,那么她就已经适合结婚了。”阿富汗不少偏远的部族,女孩儿9岁就要嫁人,从此便成为丈夫的私有财产!(阿富汗的平均婚龄是20.2岁,是世界婚龄最低的国家之一。)

早婚制度下的尼泊尔少女, 一生至少要嫁两次


而在尼泊尔,早婚现象也是相当严重,大多数的女孩还未满18岁就已经结婚了,其中,更是有一半以上是15岁之前结婚。尼泊尔的婚姻大多数都是由父母包办的,有可能新婚夫妇还不知道结婚意味着什么,导致很多女孩在刚成年时就已经怀孕。并且,尼泊尔人会认为,女孩在十几岁来初潮时嫁人是最为神圣的,这种思想的来源该归结于何处,已经无处寻觅了。

早婚制度下的尼泊尔少女, 一生至少要嫁两次


在尼泊尔人的婚姻制度中,早婚现象绝对不是独树一帜的存在。很多尼泊尔女孩一生至少要结两次婚,只不过第一次结婚对象并不是人类,而是尼泊尔当地盛产的一种果实——贝尔果,也叫罗汉果。

早婚制度下的尼泊尔少女, 一生至少要嫁两次


尼泊尔的传统文化认为,女孩只有在进入青春期的时候举办了少女婚礼,之后才能举办成人婚礼,尽管在尼泊尔大多数女孩举办第二次婚礼时,并没有成人。在尼泊尔的习俗中,罗汉果代表了男子的长寿和忠诚,因此,即便是和果实结婚,尼泊尔的少女们也要经历一场非常有仪式感的婚礼。

早婚制度下的尼泊尔少女, 一生至少要嫁两次


仪式一般会选在女孩初潮来临之前开始,等待女孩初潮来临时,她必须自己一人在一件黑暗的屋子里待上整整11天。期间,她不能与外人交谈,吃喝也只能由家里年长的女人送过来,并且一定不能被别人看到,尤其是其它男子看到,这点对仪式来说尤为重要。

早婚制度下的尼泊尔少女, 一生至少要嫁两次


第12天的时候,女孩需要经过清洗,在太阳升起前由家人蒙上眼睛带到顶楼。太阳初升时,女孩摘掉眼罩,她们开始礼拜太阳祈求净化自己过往的黑暗时光。自此,尼泊尔女孩与罗汉果的婚礼圆满完成。

早婚制度下的尼泊尔少女, 一生至少要嫁两次


这个有着“亚洲山国”,“神的国度、纯净天堂”等赞誉,并且还是释迦牟尼诞生地的国家,它有不被人理解和认同的早婚现象,但也有对万物有灵崇拜的果实婚礼。有人对尼泊尔是“世界最幸福的国家”之一产生质疑,认为“尼泊尔人的幸福,不过是虚幻的无知。”那么,你认为呢?如果大家喜欢请关注我,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