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和國考同時能準備嗎?應該如何平衡兩者的關係?

10月份,真是令人糾結的月份,因為不僅考研,國考也是這個月開始正式報名,據瞭解,一些同學選擇了考研和國考同時準備,這種方式可行嗎?需要如何平衡精力?

理論上來講,二者不衝突,可以同時準備。

實際上來說,可以同時備考,但是幾乎沒有考上的可能,換句話說,如果你兩手準備,你最大可能就是兩個都考不上,因為這兩者競爭壓力都特別大,我們考研來看一看相關數據:

2019考研錄取人數大約63~68萬,報考總人數290萬,錄取率約25%上下。

2019年全國研究生共計錄取大約72萬人,其中非全日制13~15萬人,全日制保研生12~15萬,全日制考研生43~47萬。

從考研錄取率來說,非全日制大約為2.5:1,而全日制考研生大約為5.5:1。

國考平均競爭比(審核通過人數與招錄人數的比值)一般維持在50-60之間。

2019國考因為機構改革原因比較特殊,參考意義不大。看看2015-2018年數據,其中2015年的競爭比最大,為63:1;2016年的競爭比最小,為50:1,各省省考競爭比大多是30:1~50:1水平。

考慮到考研棄考率比考公棄考略高一點,國考上岸難度比考研上岸難度高10倍左右。省考上岸難度是是考研的6倍到10倍。

考研和國考同時能準備嗎?應該如何平衡兩者的關係?

當然,實際上情況沒有這麼簡單。對於英語、數學不好的同學來說,考研難度會比公考更大,是不可逾越的困難。

而專業不是法學、中文、管理、計算機、經濟這些招考大戶的考生來說,考公難度可能是考研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無論考研還是國考,最重要的是想好你以後想做什麼,未來發展方向是什麼?

因為國考和考研的未來發展路線是不一樣的,考研是升學,考公務員是工作。

一般情況下,建議是以考研為主,畢竟考上概率大得多,國考基本是就是重在參與,體驗氛圍,如果不是抱著僥倖的辛苦,還是堅定的選擇其中一者來認真準備就好,畢竟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兩者準備風險太高。

首先,在時間上存在一定的衝突。

2020年國考公共科目筆試將於2019年11月24日舉行,考生成績進面以後,會有1個月的時間來準備面試;

而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時間為2019年12月21日至12月22日,超過3小時的考試科目在12月24日進行,初試與複試之間一般間隔2-3個月。

兩門考試時間相隔一個月,國考筆試時間正好是考研初試的黃金衝刺期。

在這個階段一心二用,很有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

其次,考試重點存在差異。

考研一共有四門科目:

兩門專業課,兩門公共課(有的專業只有一門公共課:政治),所以考研更多的是對專業課的複習,考的還是學科知識。

而國考考試內容則是:

中央、國家機關的公務員考試包括筆試和麵試。以前公共科目筆試按A、B類職位分別進行。

A類職位筆試公共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B類職位筆試公共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專業科目筆試和麵試時間由招考部門自行通知。

從2006年開始,A、B類都要考一樣的科目,就是《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只不過《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分別命題。

而各個地方的考試科目都是地方自定的,一般都有筆試和麵試。

從複習內容上來說,國考和考研幾乎沒什麼可以互相借鑑的地方,同時準備,大概個人大腦很難承受得住這種壓力。

研究生考公務員,待遇更好。

如果有童鞋很想在仕途上大展宏圖,其實考研出來再去考公務員會更好。

一般來說,碩士研究生考公待遇是副主任科員,本科定位科員。

兩者也有工資差距,不要小看這塊差距,很多科員工作三年不一定能夠拿上副主任科員待遇的。

考研和國考同時能準備嗎?應該如何平衡兩者的關係?

相信在考研的時候,又想備考公務員的小夥伴,都是抱著一種“我準備了plan B”的心態,那麼,

你可曾想過,有了保底的plan B你,還能對你現在做的planA保持應有的動力與激情嗎?

想好好做一件事情,還是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與堅定,方有成功的可能,不能三心二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