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提出對策題作答方法(第一部分)

一、申請題目要求

審清題意是作答的第一步,通過審題才能明確問題、明確作答方向,才能在篇幅較長的申論材料中明確重點,從而提高做題效率。

(一)審作答任務

提出對策題,首先就要根據題幹判斷題型類別,從而對作答形成初步認識,或是針對問題反推對策,或是分析願意推導對策,又或是根據經驗/教訓總結對策;其次就是明確作答方向,這是為我們進一步閱讀材料尋找要點明確目標。

1.判斷題型

若題目要求考生提出建議、對策、意見、解決措施等,可判定為提出對策題;若題幹中要求概括問題或分析原因。進一步可將其判斷為複合型對策題;若題幹中明確要求考生根據材料中的事例總結經驗/教訓得出“啟示”,等內容,即可判斷為啟示型對策題。

2.明確作答方向

明確作答方向就是要準確地找到作答對象,並圍繞其展開作答,也就是我們要“作什麼”。

(二)審限定條件

審限定條件,就是要從題幹中找出作答範圍、作答身份、作答字數、內容要求等更明確的限定要素,為有效作答提供保障。提出對策題的作答範圍與作答字數同其他題型並無較大區別,因此,我們重點講解提出對策題的作答身份和內容要求兩部分。

1.作答身份

①.明確限定:按照題幹設定的身份作答,提出的對策一定要符合題目限定的身份要求。

②.未明確限定:站在政府工作人員的角度作答,從如何採用法律、行政、宣傳等手段提出解決措施。

2.內容要求

從歷年國考申論試卷對提出對策題的考查情況來看,有針對性、切實可行是提出對策題的核心要求,也是我們作答提出對策題必須堅持的原則,具體來看:

(1)針對問題,要求考生提出的對策必須對症下藥。其不僅體現在針對問題與問題相關的元嬰,也體現在針對材料。

①針對問題,即考生提出的對策一定是針對題目制定的問題,我不是其他問題;一定是針對題目提出的全部問題,而不是部分問題。

②針對材料,即對策應當源於材料。申論材料或多或少地會包含一些問題表現、原因或解決建議,考生應當根據這些線索推出或提出對策,而不是脫離材料、隨意發揮,或是盲目使用所謂的“萬能對策”。

(2)切實可行

切實可行,是指對策在現有條件下可以實施,並取得相應效果。具體要做到兩點:一是符合實際,二是措施具體。

①符合實際,即能在正確認識社會現實的基礎上,提出符合當前政治、經濟、倫理、技術等條件的對策。如果考生提出的對策違背的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政治條件),或是投入成本遠高於收益(經濟條件),或是不符合公序良俗原則(倫理條件),或是沒有相對成熟的技術支撐(技術條件),就會缺乏實施的可能性,這樣的對策就屬於無效對策。

②具體措施,即提出的對策應多且形式應豐富,少空話套話,有能直接付出實踐的操作步驟。很多考生喜歡背一些萬能對策題,比如“完善法律”“加大投入”“加強監督”等。這些對策不能說不對,但並不一定能拿高分,一大原因就在於泛泛而談,缺乏具體操作的措施。對策的可操作性=(主體)+對象+手段+內容+目的,通常實施主體為政府相關部門,可以省去。

後續,請關注第二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