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讀書方法能快速榨乾一本書的所有知識,避免低效閱讀呢?

YERO


從這個問題來看,題主一定是一個愛讀書的人。愛讀書的人知識一定很淵博吧。

讀書,只要認識字的人都會讀。古今中外關於讀書的名言很多。北宋的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就曾說過: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可見一個人的讀書是成為安生之本前最應該做的事。

一,讀書讓自己的知識更豐富

餘秋雨曾說過: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

他將人生與閱讀緊密相連,讀書的作用也就顯現出來。

還記得資治通鑑《孫權勸學》裡“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呂蒙嗎?

當初他的上司孫權以自己為例,勸他務必要多看書學習。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覺得有道理,就開始讀書學習了;果然,讀書讓他大有長進,獲得了許多知識,他一改往日的不讀書的淺薄甚至和軍中的官員議事都能說出自己的見解了。

魯肅曾知道以前的呂蒙,對讀書變化後的呂蒙讚歎:你已經不是以前那個孤陋寡聞的吳下阿蒙了。可呂蒙居然回答道:我現在已經是讀書的人了,對於讀書人你一定要刮目相看。

塞繆爾·斯邁爾斯就說過:

每當誘惑襲擊,古代聖賢的真知灼見,就會縈繞在我們的心頭,給我們指明前進的方向。讀書給我們帶來知識如火炬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的確,飽覽群書可以讓人更加睿智。

二.讀書的方法

你看,讀書是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徑之一。從讀書中獲得知識,然後有利於自身的進步。

名人裡讀書法很多,一搜一大把,但如何去找適合自己的也是一個方法。

怎麼去讀書,並吸收所讀之書的知識並使用呢?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朱熹曾說過: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對於如何能夠榨乾一本書的知識,我來分享一下自己讀書法。

①做筆記,摘抄精華的句子

拿到一本書後,我先是看書的樂扣上的文字,對書本有一個初步認識;然後讀書本的封面和封底,大概瞭解這是一本關於什麼內容的書,讓心裡有一個大體認識。然後翻開書本的扉頁,看它的序言和作者介紹。

一般情況下,我讀書要讀兩遍或者更多,第一遍是瞭解書的大致內容;不動筆墨不讀書。

我將書中的一些知識點或者自己不清楚的地方做好筆記,同時將書中自己認為的好句子,摘抄在筆記本上。

②做一張思維導圖

第一步讀完後,感覺只是瞭解書的大致內容,還需要總結和歸納。這就是使用思維導圖的時刻了。

畫思維導圖可以更好梳理文章內容。

畫思維導圖並不一定有多麼的精美,只要能夠理清其中的邏輯關係,前因後果就可以了。

③寫讀後感

經過第二步的閱讀後,一本書就有了一個大框架。要是讓書中滲透的知識將他們和自己產生鏈接就必須寫一篇讀後感。

寫讀後感主要是讓書中的知識,更好地結合起來去思考,去反芻,讓文章滲透的知識輸出。

找準切入點,加上自己的感想,去寫一下自己認同的或不認同的觀點,有對比就會更好的理解書中的知識,化繁為簡成為自己所得。

對於讀後感,不一定有多長,300,500字都行。有人說:把厚書讀成薄書了,就是這個道理。

豆瓣是讀後感作者的常去之地。

長時間養成這樣的習慣,不但增長了自己的知識還提高了讀書的效率。

④寫一篇說書稿

一個說書稿可能是將一本書中所有收穫的最高階段。一個完整的說書稿可能快到一萬字它有固定的模板去撰寫。

我聽過一位講說書稿的老師的課程。由於她寫的講書稿優質,她是簽約作者,她還教會了許多人去寫說書稿。

據說,一個好的說書稿可能4,5千元不等。

總結

以上的四個步驟,將書中的知識可能不會一網打盡,但只要讓書本里的知識動起來,活起來,那麼一本書就沒有白讀。

用讀促寫,用寫促思,用思促做,在這樣的操練中,相信讀書會讓人越來越優秀,越讀越有勁兒。

走,讀書去嘍!


yu時光深處


抓每本書的目錄,抓每個章節裡的每段的主要句子成分主謂賓好、定狀補,抓關鍵詞,抓關聯詞、抓句子種類:簡單句、並列句還是複合句?如果是複合句,看它是名詞性從句(主語/賓語/表語/同位語從句)還是定語從句、狀語從句,在這個語法上,漢英雙語差不多,找出關鍵段落的中心句,整個文章的主題句和主要論點以及用了哪些證據證明這個觀點的整個邏輯思維推理過程(演繹還是歸納?)即論證過程,有些破案的偵探性小說要帶著疑問和好奇心接著閱讀,不斷地問自己下文是什麼?好奇心會驅使你一氣呵成讀完幾個章節


任以紅


讀與思應該是閱讀的一個完整的過程,慢一點讀,可以給思考留下更多的時間。沒有思考沒有內化才是低效閱讀。讀書和人生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