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大自然的“熵減”能力

“不想吃鳥的魚不是好猴兒”


如果把職場比做大自然,魚有吃鳥的野心,但它在水裡。這裡的好猴兒影射著“人”的發展。無論是天上飛還是水裡遊,只有掌握智能的“人”,才能最終做到上天下海。

職場大自然的“熵減”能力

據傳,咱人類也是魚為了適應陸地生活通過了幾億年衍生出來的物種,從而創造了秩序,也就有了職場!

職場大自然的“熵減”能力

最近接觸到“”的概念,它最早在1865年由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提出,用於度量一個系統“內在的混亂程度”。而更重要的一個概念是“熵增定律”,簡單理解就是混亂增加到一定程度就滅亡。而“熵減”就是施治有序,使滅亡減速。

職場大自然的“熵減”能力

理解這個概念後,我終於明白恐龍為何滅絕?清政府為何衰敗?疫情為何蔓延到全世界?

職場大自然的“熵減”能力

也許你會問,這和職場有啥關係?在我看來,職場就是秩序的符號。而愛丁頓爵士說:“熵增原則是自然界所有定律中至高無上的。”這個定律無疑是最絕望的定律。它意味著,一切歸無。科學和佛學在某種意義上不謀而合。

職場大自然的“熵減”能力

當社會進入工業4.0時代,人工智能可以替代許多工作。懶散就會變成個體熵增的加速器,惡狠狠地以淘汰的方式加速個體本就不可逆的老化和死亡。

巴拉歷史,想到“張三丰”,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如果張三丰真活了兩百多歲,那他就具有“超強”的抵抗自身熵增的能力,即“熵減”能力。

職場大自然的“熵減”能力

這種能力來自於哪裡?在我粗淺的認知層,我認為來自於“自律”。

職場大自然的“熵減”能力


這種自律在職場自然界中表現為:

目標明確


職場大自然的“熵減”能力

倘若生命的目標是呼吸,那麼光合作用就是能保證能量供給的前提。所以,職場的目標可視為有質量的生存,那麼物質和精神需求就是保證生存品質的前提。

不想讓生活失去掌控,就要清空干擾,理清頭緒,確定目標。說白了,就是弄清楚需要多少物質和精神的滿足?選擇什麼方式達成的過程?

積極主動

職場大自然的“熵減”能力

“熵增定律”本是熱力學定律,即熱量從高溫物體流向低溫物體是不可逆的。實際就是熱水放著就涼了的意思。如果沒有外力作用,它也不會再熱起來。

這段話裡展現出一個關鍵動作“放”,這意味著不管不顧。反之,“做點什麼”就是在“熵減”。無論做什麼,這個行為背後都是積極主動,也就是你想讓它熱,就一定要做點啥的概念!至於能減多少熵,是積極主動的程度所能決定的。

尋求共生

職場大自然的“熵減”能力

“共生”的前提是“開放”。“閉關鎖國”害了清政府;只有宿主活著病毒才能傳播。“對外開放”振興了新中國,也讓新冠從全世界路過。無疑,對於中國來說是好的。對於病毒來說也是好的。所以,防疫的關鍵動作就是開放的相反動作——隔離。

  • 向外打開,向外求於道

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人,催生出不同的價值觀念和信仰,萬象更新的前提是思想碰撞,思想碰撞的前提就是向外打開

  • 向內打開,向內求於心

此刻的努力看上去杯水車薪,極易陷入“舒適圈”,但不斷突破自己本來的狀態視為向內打開,堅持內化就可以形成複利效應,從而走向共和。

職場大自然的“熵減”能力

快速奔跑

職場大自然的“熵減”能力

豹子和羚羊要通過奔跑來延續生命,奔跑對於它們來說,意味著食物。而在人類世界,“智能”催生“效率”效率是快速奔跑的標誌,是從無序中發現有序的功臣。

說回張三丰,他先保證了壽命的延續,然後不斷學習,認知和眼界超出了當時那個年代的“智能”。開掛也就成了理所當然!

職場大自然的“熵減”能力

人工智能提高了人類對萬事萬物的認知效率,個體生命在熵減的同時,生存環境就在熵增,人腦早已算不過電腦,人工智能作的詩,畫的畫堪比名流大家。怎麼辦?唯有快速奔跑,但此奔跑非彼奔跑,這裡的“奔跑”意味著“快速獲知”。

職場大自然的“熵減”能力

我們都知道“知識改變命運”,聰明的人總是能四兩撥千斤,實際就是擁有快速獲取信息加以分析的能力,使事物具有可控性。舉個例子,小時候考試。有考雙百的學生,有不及格的學生。對於試卷的可控性,優秀學生更有發言權。

職場大自然的“熵減”能力

總結一下

職場大自然的“熵減”能力

職場是秩序的符號,要想生存達到所期待的質量。就必須用“自律”製造熵減。

自律的四個層次分別是:目標明確、積極主動、尋求共生,快速奔跑。

職場大自然的“熵減”能力

熵增定律是最絕望的原則,熵減能力就是在絕望中尋找希望。

懶散是個體熵增的加速器,人工智能時代會以惡狠狠的方式加速“不自律”個體的老化和死亡。

職場大自然的“熵減”能力


你是否感到焦慮?我們總以好惡看世界。但熵增定律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寫到這裡,不盡發現,佛早已參透,引導信徒們

放下且自律

職場大自然的“熵減”能力

你好,我是玖維,我是生涯陪伴教練,培你度過漫長,探知自我,悅納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