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人的四层境界,你在哪一层?

不滞于物,不困于心,不乱于人,不迷本性。

当今时代,物质极大丰富,可以说“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

与之相伴随,我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多,我们总是奉行着加法和乘法,不断地追求更多的物质、更大的利益和权力,不断地索取......

其实,人生有一种哲学叫减法:

从物质到精神,人生的每个维度都可以删繁就简。

01

  • 人的第一层境界:不滞于物而无贪。


《庄子·逍遥游》中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鹪鹩在深林里筑巢,林子再大,也不过只能占其中一枝;偃鼠到黄河里饮水,黄河再大,也不过只能灌满自己的肚子。

在庄子的智慧中,不为物所累,是思想精髓之一。

“五色乱目,能令目失明;五音乱耳,能令耳失聪;五味浊口,能令口味败;纵情猎物,能令人心情狂乱;难得财货,能诱人行为不端。”

人之所以有很多不快乐,有嫉妒、不满等情绪,很大的原因是物欲太强,想要的东西太多。

最新款的衣衫、限量版的包包、女神同款的口红、新出的手机......就算没钱可花,或者买到的东西全无用处,也止不住那双购物的手。

然而,无数次“剁手”后,我们才发现:物质永远追求不完,焦虑无时无刻不在。

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中,女主麻衣从“囤积狂魔”到“扔东西狂魔”,其间最触动她的一件事,是在经历一场大地震时,在满屋杂物里连瓶救命的水都找不到,麻衣感叹:多余的东西会断送你的性命!

囤积虽然不至于让我们断送性命,但着实浪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能够简单地活着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若是追求太多,在物欲的世界里迷失自己,反而是件憾事。

庄子:人的四层境界,你在哪一层?


02

  • 人的第二层境界:不困于心而无累。


惠子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

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

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夜。

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说道:

“南方有只鸟,其名为鹓雏,这鹓雏,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鹓雏从头顶飞过。

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

庄子又对惠子说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惠子身居高位,却患得患失,至交好友都不信任,食不知味,卧不安寝。

人心是一个有限的容器。

装满了金瓦红墙,就装不下满眼山河;

装满了虚名浊利,就装不下身心自在。

人为名利而活,又为名利而恼,因而永远无法静心。

唐代诗人皎然在《答孟秀才》中说:“虚名谁欲累,世事我无心。”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五十岁中得举人,对功名利禄的疯狂追求,让他喜极而疯,既荒诞又可悲。

名利即使是暂时抓在了手里,也不见得就是永恒的所依。

从欲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名利的樊笼,是人生的第二层境界。

庄子:人的四层境界,你在哪一层?


03

  • 人的第三层境界:不乱于人而无困。


我曾经为了金钱、权位、名声整日拼搏劳碌,时刻处于一种十分焦虑的状态。

想买更大的房子,想结交更有权势的朋友,想追求更美好的伴侣……透支身体,透支时间和精力。

到头来发现顾此失彼,没有一件真正做到,我痛苦万分,不明白拼搏为何的不来回报。

直到有位心理疏导师开导我:

“一个人只有节制自己的欲望,才能减少心中的杂念,才能专心求取自己必须。不汲汲于求、患得患失,才能让心灵真正地沉静下来,享受生命的幸福与安宁。”

当你感叹自己碌碌无为时,或许只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战场。

陶渊明在亲友的劝说下做官,但还是担心家里的田地将要荒芜。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与其让自己的心意受到形体的驱使,不如乐安天命。

路由“足”与“各”组成,所以才“人各有路”。

与自己和谐相处,才能保持身心的健康和安宁,这正是人生的根本。

返璞归真,找到自己的价值坐标,便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他的这种理念,和

庄子“大道至简”的思想不谋而合:简单到极致,就是大智;简单到极致,就是大美。

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也不改其乐;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恬淡洒脱;

叶嘉莹,一辈子热爱诗词,生活简单到极致,煮一把青菜、蒸几个馒头就是一顿饭,却裸捐3500多万;

屠呦呦,一生致力于青蒿素研究,终成“中国药神”,生活中却低调谦逊,淡泊名利,俨然邻家老太;

再如李嘉诚、乔布斯、扎克伯格,无一不是“极简主义”的忠实拥护者……

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我们总是问自己,这一辈子到底要怎么过,才能活出自己最想要的模样?

也许庄子的故事就是最好的答案:不滞于物,不困于心,不乱于人,不迷本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