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滅亡,實際上是南宋君臣自食其果的下場

導語

宋朝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朝代,愛的是那文學創造者的天堂,整個國家重視文化,人人皆可言;恨得是宋朝的懦弱無能,創造出了太多以多輸少的戰爭,雖有文臣武將,卻無明君,任江山丟棄,百姓哭喊,仍然無動於衷,這是大宋的悲哀。然而在南宋末期,宋朝的歷史原本可以繼續延長數年,卻被南宋君臣無數次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並多次延誤戰機,最終落得個滅亡的下場。

南宋的美夢

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金國滅亡。南宋舉國慶賀,百年宿敵灰飛煙滅,百年國恥終得一雪,南宋上下似乎都看到了一個美好的時代到來。

金國滅亡後,蒙古與南宋協定,以陳蔡西北地為界,北歸蒙古,南歸南宋。根據這個規定,南宋得到了部分的河南之地,但與南宋預期得目標相差甚遠,特別是河南三京之地,即東京汴京、西京洛陽、南京應天府,三京之地一個也沒有收回。

因此,宋軍將領趙葵與趙範就對宋理宗提出一個“守河拒關”得計劃,就是收復三京,將南宋邊疆推進到黃河、潼關一帶。河南經過多年得戰亂,早已是城池殘破,十室九空,蒙古雖佔據陳蔡以北得地區,但主力卻已經渡河北反。南宋想要佔據河南之地並不難,但此舉無疑是對蒙古宣戰,因此,朝中大臣極力反對,但宋理宗與宰相鄭清之好大喜功,不顧後果,全力支持趙葵、趙範二人的“守拒河關”計劃。

南宋的滅亡,實際上是南宋君臣自食其果的下場

蒙宋形勢圖

公元1234年六月,南宋軍隊開始向北推進。首要目標就是收復故都汴京,南宋派出了兩支軍隊直取汴京,一支由淮西制置使全子才率領的一萬兵馬;另一支由淮東制置使趙葵率領的五萬人馬。守衛汴京的是金國降將崔立,此人名聲非常不好,崔立的手下李伯淵、李琦等人聽說南宋軍隊想要收復汴京,就殺了崔立,打開城門迎接全子才。

在全子才收復汴京半個月後,趙葵率領的主力部隊到達汴京與全子才會師,並不顧糧草不足的情況下讓徐敏子僅帶領五日的乾糧進攻洛陽,洛陽早已是座空城,據記載,徐敏子收復洛陽時,城內只有三百戶人家。蒙古軍隊很快就殺了回來,在擊敗策應徐敏子的楊誼後,轉而進攻洛陽,徐敏子率部苦戰,起初勝負相當,但因宋軍糧草不足,無奈之下,只得撤退。

退守汴京的全子才與趙葵多次催促朝廷運送糧草,但消息似乎石沉大海,望穿秋水,糧草遲遲未到。蒙古軍隊決黃河水灌城,宋軍本來就飢餓難戰,又被洪水淹死不少人。趙葵、全子才無力迴天,只得放棄汴京,狼狽而逃。

從收復到放棄,前後僅僅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這樣,南宋不顧蒙古進攻的危險發動“守關拒河,收復三”的軍事行動,以徹底失敗而告終。

縱觀宋代歷史,宋朝在外交方面一直很被動,要麼懦弱,任人宰割;要麼逞強,打臉充胖子。遇到一點點挫折就會自信心崩潰,而得到一點點收穫就會自尊心爆棚。從聯金滅遼到聯蒙滅金,宋朝都是以弱勢一方聯合強勢的一方來獲取利益。但無論是滅遼還是滅金,宋朝都出力甚微,結束後又想撈取更多的好處,最後得罪了強勢的“暫時盟友”。

蒙宋戰爭

宋軍從洛陽、汴京敗退後,蒙古馬上派遣使者赴宋,並指責宋廷違背盟約。端平二年六月,蒙古大汗窩闊臺大舉南侵,蒙宋戰爭爆發。


南宋的滅亡,實際上是南宋君臣自食其果的下場

窩闊臺攻宋

窩闊臺攻宋之戰,分為三路軍:西路軍進攻川蜀,中路進攻襄陽,東路進攻唐州。

  • 西路軍

西路軍由闊端率領,入侵蜀地的路線由陝入川。首戰沔州(今陝西略陽),南宋知州高稼孤軍無援,力戰而死。蒙軍接著圍攻青野原,利州統制曹友聞連夜前往救援,截擊蒙軍,解青野原之圍。蒙軍先鋒汪世顯率軍攻打大安(今陝西寧強北),被曹友聞擊退。為了阻止蒙軍入川,曹友聞率軍駐守在當初吳玠大破金軍的仙人關。

經過數個月的相持,蒙軍攻陷興元(漢中),兵鋒直指陽平關。曹友聞趕忙率軍救援,可惜天公不作美,狂風暴雨接連而至,蒙軍乘機圍攻宋軍,曹友聞兵敗身死。曹友聞一死,由陝入川的通道再也沒有阻攔,蒙軍長驅直入攻進川蜀之地。

自從吳玠、吳璘守川蜀之後,蜀中境內百餘年無戰事的原因,各州府備戰不足,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蜀地一大半都落入蒙軍之手。只有文州知州劉銳、趙汝鄉領導文州軍民堅守了一個多月,最後因為水源被切斷才被蒙軍攻破。闊端又花重金收買了吐蕃部落,聯合攻陷了成都,直到皇子庫春死後,闊端才放棄了成都撤退。

  • 中路軍

中路軍在庫春的率領夏,先取棗陽、然後進攻郢州。郢州瀕臨漢水,城池堅固,蒙軍多次進攻仍未攻陷此城。正當蒙軍被擋在郢州時,襄陽卻出了亂子,襄陽城守軍內部有南北軍之分。北軍將領的權勢一直在南軍之上,而鎮守襄陽的京湖制置使趙範約束不住北軍,從而使得北軍將領王旻、李伯淵等人生出反叛之心,搶了襄陽城的倉庫並一把火燒了,然後就投降蒙古去了。南軍將領李虎等人在北軍走後,就趁火打劫大勢劫掠,然後揚長而去。趙範無力迴天,就棄城而逃,襄陽城隨即被蒙古佔領。

襄陽城自岳飛收復後,一直都是南宋的軍事重鎮,襄陽城高池深,固若金湯,而且儲備有糧草三十萬,軍械武器二十四庫,即便被圍困也可以堅持數年。經過南北軍的這般折騰後,數年積蓄毀於一旦。襄陽失守後,均、房、隨、郢四州也先後淪陷。只是後來統帥庫春病死,蒙軍的中路才停止進攻。

  • 東路軍

東路軍由溫不花率領,兵鋒直指唐州,曾經收復汴京的全子才棄城而逃,當蒙古軍隊進入淮西后,幾乎沒有遭受到像樣的抵抗,蘄、光、舒三州的守將皆棄城而逃,南宋在這些地方囤積的大量糧草軍械都白白送給了蒙軍。溫不花又兵分兩路,一路進攻黃州,一路進攻合肥。


挑起戰事的宋理宗非常後悔,他一邊罷免了主張收復三京的宰相鄭清之,一邊下了一道罪己詔。只是宋理宗反悔也沒用,為了阻擋蒙軍的攻勢,宋理宗命史嵩之增援光州,趙葵增援合肥。史嵩之在得知蒙古人已經打到江陵後,派孟珙率軍前往救援。


南宋的滅亡,實際上是南宋君臣自食其果的下場

孟珙畫像

孟珙可以說是此時南宋軍中的第一號將才,他見蒙軍人多勢眾,就採取疑兵之計,先令部將張順渡江,自己則率領主力隨後,過江之後,又讓士兵不斷變換衣服與旗號,到了夜晚,又命人在江岸高舉火炬,數十里相接,以此來營造出宋軍人數眾多的假象。蒙古人果然中計,不知宋軍援軍多少,孟珙乘機發動進攻,連破蒙軍二十四寨,救出難民二萬餘人。

就在孟珙取得江陵之戰勝利的同時,宋軍在真州保衛戰中也取得了勝利。真州知州丘嶽執軍嚴明,守備周詳,並且守中有攻,預設伏兵後引誘敵軍來攻,等敵人追擊時,以震天雷等火炮伏擊,蒙軍傷亡慘重,不得不引兵退去。

至此,蒙古的第一波攻宋之戰結束。

PS:其實,蒙古退軍的主要因素是蒙古西征,蒙古西征與南侵幾乎是同時進行的,這一次的西征比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的規模還要大,蒙軍蕩平中亞後,又攻入了俄羅斯,佔領了南俄平原,然後攻陷基輔,繼續西進,打到了波蘭境內。蒙軍大敗歐洲聯軍,然後進攻維也納,兵鋒直指南歐,後因窩闊臺去世,蒙古才從歐洲撤軍。

嘉熙元年十月,溫不花再次南侵,先後攻克光州、復州,但在進攻黃州時再一次被孟珙打敗。孟珙已經成為宋軍勝利的標誌,蒙軍縱橫天下,罕有對手,孟珙是為數不多能屢次戰勝蒙軍的將領。宋廷命孟珙為荊湖制置使,並詔令他收復襄陽與樊城。1238年冬,孟珙開始展開反攻,先後收復鄂州、荊門。次年,孟珙揮師北上,與蒙軍三戰三捷,收復了襄陽、樊城等地。

窩闊臺因為全力西征,就想與南宋議和。嘉熙二年,蒙古派使者入宋,提出議和,與之前一樣,南宋再次分為主戰派與主和派,宋理宗對此猶豫不決。和議之事還未取得進展,孟珙就收復了襄樊等地,這使窩闊臺放棄議和,決定大舉攻宋。

嘉熙三年,蒙古派塔海率軍攻擊川蜀,川蜀再次遭蹂躪。一時間,邛、簡、眉、閬、蓬諸州紛紛淪陷,蒙軍進而再破重慶、順慶諸府。塔海還想順江而下,直取湖南,但被孟珙所阻止。東進失敗,塔海再次殺入川地,圍攻成都。四川制置使陳隆之堅守成都,無奈部將田世顯卻暗中向蒙古投降,打開了成都北門迎蒙軍入城,成都也因此失守。蒙軍佔領成都後,又先後佔領了漢州、瀘州、敘州等地。

在蒙軍佔領成都的同月,蒙古大汗窩闊臺去世,為了確定新的大汗,出征在外的各路大軍紛紛返回,南宋再一次得到喘息。

鋼鐵堡壘:釣魚城

川蜀地區在蒙軍的破壞下,原本富饒的天府之國早已疲憊不堪,許多城池只剩下殘垣斷壁,失去了其軍事防禦價值,完整的州郡幾乎沒有。1242年,宋朝以餘玠為兵部侍郎、四川安撫制置使兼重慶知府。朝廷給餘玠很大的權限,餘玠走馬上任之後,立即整頓軍政,選拔官員,招攬豪傑。冉璡、冉璞被稱為蜀中臥龍,在總結了蒙軍攻破川蜀的經驗後,提出新的防禦觀念,認為應該利用巴蜀險要地形,依山築城,以防禦蒙軍騎兵。冉氏兄弟遍察川蜀,選出了十餘座適宜築城之山,這十餘座山城分佈均勻,處於戰略要地與重要城市附近,依山傍水,山勢險要。在這其中,釣魚城為諸城之最,釣魚城三面環江,峭壁懸崖,城牆雄偉,在後來的戰爭中,釣魚城確實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南宋的滅亡,實際上是南宋君臣自食其果的下場

窩闊臺畫像

蒙古大汗窩闊臺去世後,圍繞汗位的鬥爭持續了十年,直到公元1251年蒙哥繼位才停止。在這十年裡,蒙軍雖然時不時的進攻南宋,但規模都不大。南宋守衛疆土的重任落在了幾個制置使身上,其中,孟珙守京、湖,餘玠守巴蜀,呂文德守淮西,這三人皆一時之良將。可惜,南宋名將孟珙因常年征戰,積勞成疾,於1246年病逝,年僅五十一歲。在孟珙死後七年,南宋又一名將餘玠暴死。

餘玠治理四川,前後十二年,功績卓著。赴任之初,川蜀殘破,他輕徭賦稅,通商賈以富蜀地,歷經十餘年,川蜀大有改觀,經濟得以恢復,百姓得以安居,軍事防禦能力也大大增強。然而卻被朝廷重臣惡語中傷,使皇帝產生疑心,在餘玠接到回朝詔令不久就暴斃而亡,死因不明。

公元1258年,在消滅大理對南宋形成包圍之勢後,蒙哥下詔,大舉侵宋。蒙哥的計劃同樣是兵分三路,先佔領南宋的西部與中部,然後向東挺進,滅掉南宋。三路人馬分別從北面、西面、西南面挺進。其中。蒙哥汗進攻蜀地,然後沿江而下,忽必烈從北面進攻,攻取鄂州,兀良合臺從安南出發,向北進攻,在鄂州與忽必烈會師。

南宋的滅亡,實際上是南宋君臣自食其果的下場

蒙哥汗攻宋

蒙古人南北夾擊,東西並舉,聲勢浩大,南宋朝廷大為震驚。在蒙古進攻路線中,川蜀仍是蒙軍的進攻中重點。自餘玠死後,南宋朝廷接連換了幾位四川制置使,但才能皆不及餘玠,所以在蒙軍的進攻下,宋軍很快就潰敗了。

蒙軍先鋒紐璘率先進攻成都,四川制置使蒲擇之派軍在遂寧江箭攤阻擊,經過一天激戰,宋軍大敗,蒙軍長驅直入,佔領成都,彭、漢、懷、綿諸州紛紛投降。而蒙哥汗則渡過嘉陵江,攻克劍門關、苦竹隘,圍困長寧山,鵝頂堡不戰而降。隆州、雅州、蓬州、閬州、利州、隆慶、廣安等地要麼被攻破,要麼投降。而當初餘玠修築的十幾座山城多數不戰而降,根據蒙古預定的計劃,佔領四川后,蒙哥汗就順江東下與忽必烈、兀良合臺會師鄂州。然而蒙哥汗在攻克閬州後,向南挺進進攻合州時遭到了釣魚城的頑強阻擊。

釣魚城守將王堅是孟珙手下忠順軍的一員,正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孟珙雖死,王堅卻把他的忠勇精神發揚光大。派去勸降釣魚城的使者被王堅殺死,蒙哥很生氣,親自引兵進攻合州釣魚城。餘玠當年留下的遺產,終於發揮出“功可過十萬師”的巨大威力。

南宋的滅亡,實際上是南宋君臣自食其果的下場

釣魚城遺址

釣魚城保衛戰從1259年二月開始,蒙哥大汗親自督戰,蒙古人雖勇猛,但面對釣魚城仍望城而興嘆。在王堅的領導下,釣魚城始終巋然屹立,自入川以來,釣魚城是蒙古人所遭受的最頑強的抵抗。不光是蒙古重視蜀地,宋廷也十分注重蜀地,並且派遣呂文德率領千艘艨艟鉅艦前去支援。呂文德先是攻破蒙軍設在涪江上的浮橋,然後轉戰重慶,溯嘉陵江而上,救援釣魚城。但呂文德是逆流而上,相當被動,最終被蒙軍擊退,就連戰艦也被奪走百餘艘。

南宋的解救釣魚城行動無功而返,蒙哥乘機集合大軍,再次進攻釣魚城,即便招募敢死隊發動夜襲也始終拿不下釣魚城。釣魚城已是孤城,雖說城中儲備糧草充足,但傷亡卻在不斷加大,情形十分危機,關鍵時刻,老天幫助了宋軍。進入六月以後,下起了大雨,蒙古人的攻城梯經過雨水浸泡,紛紛折斷,此時蒙軍已進攻釣魚城五個月,但絲毫沒有進展。

南宋的滅亡,實際上是南宋君臣自食其果的下場

釣魚城之戰

釣魚城之戰的轉折點發生在七月,蒙哥意外死亡。關於蒙哥是怎麼死的史書上沒有記載,有兩種不同的說法:

  1. 蒙哥被釣魚城守軍射傷,傷勢發作不治身亡。
  2. 蒙哥染病而死,因為當時蒙古軍中傳染病流行,死傷的士卒很多。

不管蒙哥的死因是什麼,蒙哥死於釣魚城外是事實。蒙哥一死,蒙軍便放棄進攻釣魚城,蒙軍將領護送蒙哥靈柩北歸,合州也因此得以保全。

釣魚城之戰,是蒙宋戰爭中的重要一戰,倘若戰敗,那麼蒙哥就會順江而下,與忽必烈、兀良合臺會師,那麼南宋恐怕大勢去矣。

在蒙哥攻略川蜀的同時,另外兩路蒙軍也在按計劃進行。兀良合臺摔南路軍從西南攻入廣西,佔領賓、象兩州後,向北進軍進入湖南,攻辰州、沅州、潭州。

蒙古北路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忽必烈率軍出大勝關,一路由張柔率領出虎頭關,分道並進,直指鄂州。在忽必烈接到蒙哥的死訊後,並沒有選擇撤軍,反而繼續南下,強行渡江,包圍鄂州。鄂州為湖北重鎮,南宋朝廷急忙派賈似道率軍救援鄂州。賈似道在抵達漢陽後,竟然畏懼不前。鄂州守將在蒙軍的進攻下,堅守兩個多月,守將張勝戰死,傷亡慘重。此時又傳來潭州被兀良合臺包圍的消息,賈似道驚恐萬分,竟派人前往蒙軍大營,向忽必烈求和。


南宋的滅亡,實際上是南宋君臣自食其果的下場

忽必烈畫像

忽必烈本來不打算接受議和,但此時卻傳來蒙古諸王想立阿里不哥為大汗的消息,忽必烈擔心後院起火,就同意了南宋的議和,規定江北之地歸蒙古,南宋歲奉銀絹各二十萬。其實賈似道根本沒有權力一個人決定議和,但他有個優點,就是會忽悠。忽必烈北撤的同時也要求兀良合臺渡江北歸,豈料賈似道卻突然派出水軍,用船身撞斷浮橋,將來不及渡江的蒙軍數百人殺個精光。

蒙古所發動的這次大規模攻宋,以蒙哥大汗之死而宣告結束,南宋又逃過一劫。然而保家衛國的英雄不是釣魚城將士,卻成了畏懼不前的賈似道。明明是蒙軍自行撤離,賈似道卻吹噓宋軍大捷,江漢肅清,宗社危而復安,實萬世無疆之福。宋理宗竟信以為真,真以為賈似道友在造宋室之功。在賈似道還朝時,宋理宗還令文武百官在京城郊外迎接,真是可笑又可悲,可嘆又可恨。

宋理宗未即位時,其老師鄭清之用兩個字來形容他:不凡,然而在後人的眼光中看,這兩個字應該換成平庸。在宋朝,權臣用事最嚴重的就是在宋理宗一朝.

曲終人散,南宋滅亡

南宋的滅亡,與賈似道有著根本的關係。在鄂州之戰後,賈似道憑藉著忽悠,成為了南宋第一權臣,但實際上,賈似道的事情,皇帝不知道,邊軍將領卻非常清楚。賈似道對軍隊進行了一場大清洗來穩固自己的地位,大將趙葵等人被革除官位,高達、曹世雄等質疑其軍事水平的一些將領要麼被罷官,要麼被逼死。

大清洗也蔓延到了四川,駐守瀘州的將領劉整徹夜難眠,他與四川制置使俞業不和,而俞業是賈似道的人,他擔心受到清洗,就以瀘州十五郡、共三十萬居民向蒙古投降,蒙古授予他夔路行省兼安撫使。

公元1264年,宋理宗去世,宋度宗登基。宋度宗這個人不但不是宋理宗之子,而且還有點弱智,他之所以能當上皇帝,完全是賈似道扶持。故而在宋度宗登基後,賈似道更加威風八面,朝中大臣也紛紛稱賈似道為“周公”。

南宋敗壞到這個程度,忽必烈自然是看在眼裡。他採用劉整的策略,先攻襄陽,然後浮漢入江。為了進攻襄陽,劉整又造戰艦五千艘,訓練水軍七萬人。劉整在南宋不受待見,到了蒙古後卻如魚得水,還被忽必烈提拔為都元帥,準備就緒以後,蒙古就開始發動圍攻襄陽之戰。

南宋的滅亡,實際上是南宋君臣自食其果的下場

忽必烈滅宋之戰

自從孟珙在1239年收復襄陽、樊城之後,就指出了兩座城池的重要性。此後,在孟珙的經營下,襄樊兩城的防禦工事幾乎無懈可擊,儲備的糧草可以支撐十年。襄陽之戰,是蒙宋戰爭中最為曠日持久的一戰,從1267年一直打到了1273年,整整六年之久,這是蒙宋的一次大會戰,地點不僅僅侷限於襄陽,而是以襄陽為中心的大區域作戰,雙方在這場戰爭中都不斷增兵。

1267年,蒙軍進攻襄陽城後,消息傳至臨安,卻被賈似道扣下不發,皇帝也一直被矇在鼓裡,而南宋也失去了救援襄陽的最佳時機。1269年,蒙軍再次支援襄陽前線兩萬人馬,並在樊城外築城,又扼守住萬山、射垛岡等幾處通道,企圖完全切斷襄樊與外界的聯繫。而前來支援的沿江制置副使夏貴與范文虎率領的水軍也被蒙軍打敗。最糟糕的是,襄陽守將呂文德病逝。


南宋的滅亡,實際上是南宋君臣自食其果的下場

襄陽城古城牆

襄陽與樊城被圍三年,情況十分危急,然而皇帝依舊被矇在鼓裡,賈似道一邊忽悠皇帝,一邊還要想辦法解決襄、樊之圍,他命京胡制置使趙庭芝前往救援,卻還要再派范文虎去制衡趙庭芝,使救援行動一拖再拖。

與南宋的拖拖拉拉相比,蒙軍卻在不斷增兵前線,到了1271年,蒙古又從蜀地大舉出擊,以牽制京湖宋軍,范文虎率十萬水師再次救援襄陽,又以失敗告終。這一年,忽必烈改國號“元”。

在外無援軍的情況下,襄陽與樊城在堅強的支撐著,兩城的糧草十分充足,但生活用品卻十分緊缺,軍隊傷亡也越來越大。無論多麼堅固的城池也無法經受曠日持久的消耗,1272年三月,元軍攻陷了樊城外防線,次年正月,援軍以回回炮猛攻,在堅守了四年多之後,樊城被元軍攻陷,守將範天順、牛富以死殉國。在樊城淪陷後,元軍全力進攻襄陽,呂文煥對朝廷的不作為十分痛恨,最終選擇了投降。歷時六年之久的襄樊保衛戰,終以悲壯的方式結束。

在襄樊之戰中,朝廷的救援不力是兩城失守的主要原因。呂文煥雖然投降,但他已經傾盡全力去守城,而賈似道卻在國家危亡之際,依舊考慮自己的利益。在襄陽之戰後的一年,1274年,宋度宗去世,賈似道又立四歲的趙㬎為帝,是為宋恭帝。

1274年,忽必烈任命伯顏為南征軍統帥,指揮二十萬大軍伐宋,目標直指南宋都城臨安。南宋的主要防禦力量集中在四川、京湖、兩淮三個地區。四川在劉整投降後已無實力可言,京湖精兵早已在襄樊之戰中損失殆盡,唯一還有點實力的就只剩兩淮兵馬。


南宋的滅亡,實際上是南宋君臣自食其果的下場

伯顏進攻臨安路線圖

元軍勢如破竹,僅僅四個月的時間,長江沿江諸州盡歸元軍所有,最重要的是駐守安慶府的范文虎一槍未發就投降了,安慶府是宋軍中的精銳,並且安慶府糧草充足,伯顏還深以為患,豈料仗還沒打,安慶府就投降了。

這下賈似道慌了,只得打臉充胖子,親率十三萬兵馬前往丁家州阻擊元軍,伯顏以步、騎攻擊兩岸宋軍,元軍回回炮再度發威,水軍將領夏貴不戰而逃。宋軍僅有的精銳在賈似道的領導下,損失殆盡。賈似道最後被流放循州,卻沒想押送賈似道的鄭虎臣與賈似道有仇,半路就把賈似道殺了。

南宋各路兵馬死的死,降的降,朝廷只得下詔勤王,只有郢州守將張世傑率兵入臨安和變賣家產湊足了一萬餘人的部隊的江西提刑文天祥。但敗局已定,建康、海州、鎮江、江陰、滁州等地紛紛放棄抵抗,只有嶽州安撫使高世傑餘元軍決戰於洞庭湖,兵敗被殺。

投降的城池數不勝數,抵抗元軍最賣力的只有揚州的李庭芝與姜才,一直到南宋投降,揚州也在堅持抗元。前線在苦戰,後方卻想著投降。宋廷派夏士林、陸秀夫前往元軍大營,以元朝為叔侄納幣乞和,但被伯顏拒絕。

1276年,二月五日,南宋投降。三月二日,伯顏入臨安,將南宋皇帝、後宮、宗室、百官等數千人押往元大都。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這與當年的靖康之難如出一轍,只不過,宋朝再也沒有地方可退,就如同黑格爾說的那樣:人類唯一能從歷史中汲取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都不會從歷史吸取教訓。

結語

如果南宋的流亡政府也算的話,從趙匡胤960年陳橋兵變到1279年陸秀夫負幼帝投海,宋朝一共存活了三百二十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命的王朝之一。

陳橋兵變,宋太祖黃袍加身,定大宋三百年之基業,大宋在進取與保守、圖強與積弱的反覆中踽踽前行。內重外輕,強幹弱枝,以致法久生弊,積重難返。聯金滅遼本是主動進取的戰略,最終卻引狼入室,導致北宋滅亡;當南宋希望的曙光初現時,不作為的朝廷卻輕而易舉的將希望的火苗掐滅。開國時氣吞萬里如虎,亡國時卻悲壯而蒼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