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南非最美植物园,剑桥教授为她倾注一生 #唤醒好春光#

大西洋巨量的水汽凝聚在半空,集成巨大而厚实的云朵,形成桌山这张“上帝的餐桌”天然的桌布,气势磅礴。漫山的葱茏沿着砂岩峭壁一泻而下,其质感与线条愈发硬朗,在山脚下铺成富饶而现代的市碗,又一路延伸至海滩,再次与大西洋合而为一。自然与城市似乎就被一条简单的弧线连接了起来,相互映衬,和谐共存。开普敦,我原本以为这座获封2014年世界设计之都的城市会以印象中的雄伟、时髦来迎接我们,可窗外的风景却是越发隐逸。道路两旁零星的树木飞快地掠过车窗,不但未减少反而逐渐聚拢形成密林,慢慢地在上空结成一顶葱郁的华盖。阳光透过婆娑的树影,像蜜一样滴了下来。原来不是我们驶入了森林而是森林将我们揽入了怀中。我看到了康斯坦博西植物园(Kirstenbosch Botanical Gardens)张开的双臂。

探访南非最美植物园,剑桥教授为她倾注一生 #唤醒好春光#

桌山东部山脚下葱郁的康斯坦博西植物园和远处隐约可见的市碗


探访南非最美植物园,剑桥教授为她倾注一生 #唤醒好春光#

植物园内参天大树形成的葱茏华盖

雨过天晴的康斯坦博西植物园清新欲滴。水雾为满园的幽绿罩上一层薄纱,在阳光的调染下,方圆560公顷的葱茏在朦胧中犹如儿时最爱的薄荷糖,那温柔恬淡的绿色,衬着云雾中桌山的灰绿,夹着空气中青草的芳香钻进鼻腔,在舌尖上形成特有的凉意。打开售票处领到的公园地图,上面骄傲地写着“世界上最美的植物园之一”。

探访南非最美植物园,剑桥教授为她倾注一生 #唤醒好春光#

雨过天晴的康斯坦博西植物园是天然氧吧


探访南非最美植物园,剑桥教授为她倾注一生 #唤醒好春光#

桌山被誉为“上帝的餐桌”,开普敦市则虔诚地围绕这张餐桌而建。无论处在开普敦的哪一角,抬头便能仰望桌山的恢弘。而康斯坦博西植物园的工作人员却对游客说:桌山是植物园的,因为她最美的一面,只有在这里才看得见。康斯坦博西植物园坐落于桌山的东山脚下,在繁茂的凡波斯(fynbos)植物的掩映之间蜿蜒交错着多条徒步小径。

探访南非最美植物园,剑桥教授为她倾注一生 #唤醒好春光#

凡波斯植物(fynbos)掩映下的徒步小径,可以通往桌山山顶。


探访南非最美植物园,剑桥教授为她倾注一生 #唤醒好春光#

沿着小径徒步的游客情侣,春意盎然给人无限好心情

我谢绝了园内付费导游的主动服务,任由小径引路。十月正是植物园春意盎然的时节,这560公顷的广博土地上每一株花木都在蓬勃生长。在花团锦簇中,每一寸土地都值得为之驻足;每一种色彩都足以让人为她屏住呼吸。在流光溢彩间,任意一条小径都终将带你登上桌山。从平原到山巅,绝非只是海拔渐变的单一线条,在脚步切换的方寸之间,自然的色彩、形状、味道都在动态中不断重新组合,形成无处不在的奇花异草。倒是身处其间的游客,反而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

探访南非最美植物园,剑桥教授为她倾注一生 #唤醒好春光#


探访南非最美植物园,剑桥教授为她倾注一生 #唤醒好春光#


探访南非最美植物园,剑桥教授为她倾注一生 #唤醒好春光#

植物园内的花木才是真正的主角

我把手机调成了飞行模式,只保留拍照功能。在这里,一切非自然的声音都是杂音,就像交响乐演奏会上观众席偶尔传来的恼人的窃窃私语。大自然的交响乐章同样需要安静地聆听。停下脚步,站在一朵含苞欲放的血色帝王花前,仿佛能听到她为绽放一刻蓄力的声音。帝王花,也叫普蒂亚花(Protea)这是我在植物园内能辨认出来的为数不多的植物之一,这种瑰丽而硕大无比的花被誉为“花中之王”,也是南非的国花。

探访南非最美植物园,剑桥教授为她倾注一生 #唤醒好春光#

巨大的帝王花是南非的国花

放眼望去,此时穿过的小径两旁正覆盖着一簇簇帝王花,血色、橙色、藕色、金黄的色彩被娇艳的嫩绿枝叶映衬,似乎任何配色原则在大自然里都会失效,强烈的颜色反差反而构成了“世界上最美的植物园之一”的绚烂。帝王花的生命期长达百年之久,不知道这些娇艳的国花将迎来第几次绽放,每一朵花苞都是一段故事。

探访南非最美植物园,剑桥教授为她倾注一生 #唤醒好春光#

植物园内的绚烂


探访南非最美植物园,剑桥教授为她倾注一生 #唤醒好春光#

鸟儿为花卉的流光溢彩注入了生机

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康斯坦博西植物园在数百年间也历经沧桑。植物的生命顽强到超乎想象,在历史的起承转合间,恣意生长,绽放得灿烂也凋零得从容,面对植物园命运的沉浮,她们观而不语,只是执拗的存在。在欧洲人于15世纪末第一次航行至开普敦前的2000多年间,这块桌山脚下的丰饶土地一直是科伊桑人耐以生存的乐土。1652年,效力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航海家扬·范里贝克(Jan Van Riebeeck)下令在这里种植野杏树,作为东印度公司的边界。这里繁茂的树木从此被作为砍伐的木料。400年后,范里贝克的树篱(Van Riebeeck's Hedge)已成为植物园内的省级遗迹,那被用于标记殖民地边界而种植的野杏树苗在近5个世纪之间野蛮生长,形成了遮天蔽日的树蓬。树根盘根错节地交在一起,贪婪地汲取土壤中的养分,滋养着树枝不断生长。茂密的枝丫在有限的空间内争相伸向天空,想尽可能地占据更加宽广的地盘,就像殖民者伸向殖民地的无数只手一样。而在树篱对面,张牙舞爪的树枝所及范围之外,绽放的帝王花宛如一顶富丽的皇冠,作为南非的国花,她象征着胜利、圆满与吉祥。不知是自然之作还是刻意为之,两种植物之间的对立成为了南非从被殖民到宣布独立的历史之见证与缩影。

探访南非最美植物园,剑桥教授为她倾注一生 #唤醒好春光#

盘根错节的范里贝克树篱,曾用于标记殖民地边界,现是植物园内的省级遗迹

我被前方一大片风轮花所吸引。这种亮黄的针垫花属植物长着针状花序,阳光填充进细长花瓣的空隙,花的色彩与日光合二为一,远观如琉璃一样通透。殷红的帝王花点缀其中,交相辉映,丰富的色调犹如宝石一般。风轮花与帝王花是植物园内覆盖率最高的植物。

探访南非最美植物园,剑桥教授为她倾注一生 #唤醒好春光#

风轮花,是南非标志性的花卉


探访南非最美植物园,剑桥教授为她倾注一生 #唤醒好春光#

风轮花簇,在阳光的映射下有朦胧的质感

在两种植物的指引下,我穿过了树冠天桥(Tree Canopy Walkaway)。这座悬空于树冠之间的索桥为领略植物园之美提供了新的视野和角度——游客在遮天蔽日的森林间腾空而起,在自然的华盖之下环视周遭。站在树冠天桥上才能更好地体会康斯坦博西(Kirstenbosch)名字的含义。Bosch在荷兰语中即是“森林”的意思。

探访南非最美植物园,剑桥教授为她倾注一生 #唤醒好春光#

树冠天桥建于2013年,纪念植物园建成100周年。这座天桥为领略植物园之美提供了薪的视野和角度


探访南非最美植物园,剑桥教授为她倾注一生 #唤醒好春光#

妖娆的树冠

低头繁花似锦,举头绿意悠然,天堂鸟不时从头顶飞过,停于桥栏,想要悄悄靠近观察它,却倏而飞走,落在风轮花上与阳光交融在一起,那凤尾般的长尾羽在蜜色的阳光中充满空灵之气。天堂鸟是要带着我们通往天堂还是自身被困在天堂里呢?在康斯坦博西植物园,这两者大概没有区别。

探访南非最美植物园,剑桥教授为她倾注一生 #唤醒好春光#


探访南非最美植物园,剑桥教授为她倾注一生 #唤醒好春光#

拥有凤尾般长尾羽的天堂鸟

一方低矮的墓碑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方墓碑属于植物学家亨利·哈罗德·皮尔森(Henry Harold Pearson)教授。1903年,皮尔森教授从剑桥大学来到南非学院(开普敦大学前身)植物学系任教。他在1911年2月来到康斯坦博西植物园所属的地区。这片土地于1902由其所有人塞西尔·罗兹(Cecil Rhodes)遗赠给了南非。皮尔森教授通过考察评估,他认定这里可以开发成为植物园。在皮尔森的努力下,康斯坦博西植物园在1913年7月1日正式建园。当时南非政府无力承担植物园管理的费用,只以每公顷1000磅的杯水车薪作为捐赠资金。零酬劳的皮尔森教授带着对植物的满腔热情和专业,义无反顾地住进植物园。园内杂草丛生,充斥着危害生态的外来物种,皮尔森教授排除万难,开始清除园内的入侵物种,种植上南非本地的植物,这些植物慢慢填满了整个植物园,并在100多年后依然在园内蓬勃生长。而康斯坦博西植物园也成为宣扬保护本地植物生态理念的第一座植物园。皮尔森教授于1916年罹患肺炎逝世,葬在他钟爱并为此倾注一生的植物园内。墓志铭上只有简单的两行字:If ye seek his monument,look around.(若要寻墓,环视四周。)

探访南非最美植物园,剑桥教授为她倾注一生 #唤醒好春光#

亨利·哈罗德·皮尔森的墓碑。

小小的墓碑几乎被周围的草木所掩盖,这应该是皮尔森教授想要的结果。他与时间赛跑,在560公顷的植物园内种下本土植物千余种,生命的短暂也许让他暂时输掉了比赛,但依照墓碑的指示环视四周,这些蓬勃向上的一花一木哪一株不在续写皮尔森生命的篇章?在永恒的静默中,皮尔森教授也许正欣慰地看到或者他早就看透,生命终将像盛开的花一样凋零,人世的无常总是次第上演,或许将人生的分秒投入自然才是不枉此生的最好方式。

探访南非最美植物园,剑桥教授为她倾注一生 #唤醒好春光#


探访南非最美植物园,剑桥教授为她倾注一生 #唤醒好春光#

康斯坦博西植物园内均为南非本土植物,消除外来入侵物种对本土生态的维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眼前的一大片鹤望兰让我流连许久,这种造型奇特的花拥有如同火烈鸟羽毛一般浓郁的橙红,沿着徒步小径晕染至山坡。在花草的挽留下,我最终没能在闭园之前登上桌山。可面对这满园的春色,谁能说居高临下地俯瞰就一定是最好的视野呢?

探访南非最美植物园,剑桥教授为她倾注一生 #唤醒好春光#

色彩如火焰般浓烈的鹤望兰,花的形状远观像鹤一样


探访南非最美植物园,剑桥教授为她倾注一生 #唤醒好春光#

满园的春意盎然令我流连

我在自选的路线中随性漫步,走走停停。康斯坦博西植物园内的花卉超过1000种,在斑斓的色彩中却有一种不争不斗的气质。从2000年前成为科伊桑家园、400年前被荷兰殖民、200年前易主英国、100年前正式建园、16年前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到5年摘得年度国际花园的桂冠;从入侵植物的杂草丛生到本土植物的欣欣向荣,康斯坦博西植物园懂得命运与变更之间的紧密联系,为了这来之不易春天,每一株花都从容地绽放,贡献出自己的那一抹光鲜,这些色彩汇合在一起,才让康斯坦博西植物园始终停留在最美的那一刻,成为曼德拉赞誉的“南非人民献给地球的礼物”。

探访南非最美植物园,剑桥教授为她倾注一生 #唤醒好春光#


探访南非最美植物园,剑桥教授为她倾注一生 #唤醒好春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