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小传:最懂农业的将军,创造了南泥湾、新疆建设兵团和北大荒

王震小传:最懂农业的百战将军,创造了南泥湾、新疆建设兵团和北大荒的奇迹

王震小传:最懂农业的将军,创造了南泥湾、新疆建设兵团和北大荒

王震,1908年4月11日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马跪桥村。1922年(14岁),王震因家中贫困到长沙当工人,积极参加工人运动。1927年(19岁),王震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21岁),王震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担任湘鄂赣边区赤卫队队长、湘东独立一师政委、红八军政委。

1934年(26岁),红八军改编为红六军团,王震任政委,开始西征。红六军团通过游击战术,从湖南转战广西,最终在贵州与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胜利会师。

王震小传:最懂农业的将军,创造了南泥湾、新疆建设兵团和北大荒

1935年11月(27岁),两个军团开始长征,在四川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最终抵达陕北。

1937年7月(28岁),抗日战争爆发,国共再次合作,红六军团改编为八路军120师359旅,王震任旅长兼政委。王震指挥359旅转战晋绥察冀地区,收复晋西北七城,多次击败日军,战绩卓著。359旅被八路军总部授予"模范党军"、"百战百胜的铁军"称号。

王震小传:最懂农业的将军,创造了南泥湾、新疆建设兵团和北大荒

(延安时期,王震(左)与劳动模范吴满有)

1939年底(30岁),王震率部返回陕西休整,任绥德警备司令,负责保卫黄河河防。1941年(31岁),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加强对陕北经济封锁,毛泽东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

王震率部到延安东南100里处的南泥湾,进行军垦。359旅建立了14个农场,刀耕火种,使一片荒地变成“陕北好江南”。1942年,农场增加到30余个,获得大丰收,大大缓解了革命区的经济困难。

毛泽东称赞王震"有创造精神"。王震被选为劳动英雄,359旅被誉为“发展经济的前锋”。一首《南泥湾》,传唱大江南北。

王震小传:最懂农业的将军,创造了南泥湾、新疆建设兵团和北大荒

(八路军南下支队)

1942年(32岁),王震任延安军分区司令。1944年10月,日军发动“一号作战”,河南、湖北、湖南的国军遭到惨败。1945年(35岁),王震率359旅主力组成“南下支队”,进军湘鄂赣地区,试图在日军的夹缝中建立根据地。

不料,8月日军战败投降,“南下支队”立刻遭到大批国民党军队的围攻,损失惨重,无法立足,只好率军北返。1946年9月(38岁),359旅返回陕北。“南下支队”先后途经8个省份,跨越大半个中国,跋涉两万里,战斗300余次,艰苦卓绝。

毛泽东感慨地说:“若换个人,队伍就可能带不回来了。这是军史上的第二次长征”。

王震小传:最懂农业的将军,创造了南泥湾、新疆建设兵团和北大荒

1947年(39岁),王震任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率部保卫延安,战功卓越。

1949年(41岁),王震出任解放军第二军军长、第一兵团司令员,率部攻占西安。然后,再向西推进,击溃马家军,占领西宁、张掖,向新疆进军。

1950年1月(42岁),第一野战军占领全部新疆,王震居功至伟,就任新疆分局书记,军区代司令员兼政委。

王震小传:最懂农业的将军,创造了南泥湾、新疆建设兵团和北大荒

(右三为王震)

1954年(46岁),王震在新疆成立生产建设兵团,从事军垦屯田。此后,虽然王震离职,但生产建设兵团的制度沿袭下来,直至今天。

1955年(47岁),王震开始在黑龙江建立军垦农场,主持开垦北大荒。同年,王震被授予上将军衔,任命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王震小传:最懂农业的将军,创造了南泥湾、新疆建设兵团和北大荒

(新疆建设兵团)

1956年,王震以铁道兵司令员的身份,兼任新成立的国家农垦部部长。他号召上10万名部队转业官兵,浩浩荡荡开赴黑龙江,建设北大荒。

1966年,他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但得到毛泽东力保,影响不大。1975年,王震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多次要求邓小平复出。

王震小传:最懂农业的将军,创造了南泥湾、新疆建设兵团和北大荒

(北大荒)

1978年,王震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82年,王震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1988年,他当选为国家副主席。

1993年3月12日(85岁),王震病逝于广州,享年85岁。临终前留遗墨:“向党致敬!向人民致敬!向解放军致敬!”4月5日,王震的骨灰撒在新疆天山。

王震小传:最懂农业的将军,创造了南泥湾、新疆建设兵团和北大荒

(王震故居)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624篇作品,营员“宁馨儿”的第61篇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