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不回去掃墓就是不孝嗎?大家怎麼看“掃墓”和“孝”的關係?

品讀小屋


老人活著才能盡孝,兒女子孫應該多盡益務孝敬老人關心照顧,和不可推卸的責任。逝者安息寄託哀思,死者的生命存在於活著的人的心中。


wang156549435


掃墓是寄託哀思,掃烈士基是繼承烈士遺志,為國為民服務,掃父母丶親屬基是不忘親情,傳接感情,為親人服好務。

但必定都是精神方面的,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百善孝為先,對父母要盡到孝心,在世上多活一天,比死後掃一百次墓都強。

所以活著的時候多關心照料父母,讓父母高壽才是做子女的義務。


張勳德


掃墓與孝順是即有關聯也不相干的兩件事。

這句話矛盾吧?人就是在矛盾中生活的。

我們這邊將掃墓叫上墳。

人們常說,給祖先上墳即是孝順,不去上墳就是不孝順。這句話不完全對。

孝順父母的人,每年都會給祖輩去上墳,以紀念父母和祖輩。感謝他們生養教育了自己,不忘祖恩。這即是孝順。

不孝順父母的人,每年也會給父母去上墳。父母活著,不給父母吃,也不給父母喝。當父母死後,卻用人民幣去換冥幣,妄圖求父母在冥冥中保佑自己升官發財。這種人不在少數。

那麼,不回家祭祖上墳的人是不是不孝順呢?

回答是不一定。

現實中有很多人由於工作的原因,不能回家,這不奇怪。

他們有的因為路遠,有的因為活忙。今年更有一個原因,就是疫情的存在。這些都是情有可原的。

紀念父母先輩,不在乎形式。只要我們心中有他們,就可以了。

現在也可以提倡另一種形式來祭奠祖輩。即用寫回憶錄的方式將祖輩的事情,作風,精神等記敘下來,以教育後人,以利後人上進。無疑,這應該是很好的方式。


草田張


百事孝為先。但自古忠孝難二全。

清明節掃墓祭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是民族文化的傳承。所以在民間尤其是農村對這個是相當重視的。

在農村是將清明和寒食節分開的。

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這一天是不能動煙火的。一整天不生火做飯。需吃前一天做好的熟食。因吃的熟食為涼的,故為寒食。傳說是為了記念介子推。

而寒食節的前一天是給去世的人添新土,換墳頭頂的日子。這一天在太陽出來之前人們會到給家族內的墳墓添新土,為之修房子。如果誰不給祖宗添新土。大家會說某人不孝。或者說這家絕後了。所以大家都會去給古人添土,上墳。

但自古忠孝難二全。每年清明節總會有人因為各種工作脫不開身。或在邊疆為國站崗。或在重要崗位離不開而不能回鄉祭祖。但這並不是不孝。而是大忠大孝。因為忠孝二字,忠在前,孝在後。

但不是不可變通的。如果因工作需要而脫不開身。可委託家族內的兄弟代為給祖宗添土,燒紙上墳。只是買紙的錢不管多少都得你出。因為農村人有個傳說:只有你花錢買的紙錢燒後你的親人才會收到。所以在農村就是一元錢,只要是買紙上墳用的必給。


青島西海岸新區為強


掃墓與孝一點都不搭邊。生前照顧好,才是孝,死後年年月月拜都是多餘。


掂過碌蔗6


清明節為什麼不回去掃墓?國家把清明節定為法定節日,為的就是讓人們回家祭祖上墳,而你卻認為清明節上墳掃墓無所謂,你是不打自招的不孝。


用戶6600783512183


我覺得回不回去掃墓和孝不孝沒有多大的關係,掃墓其實就是紀念一個人,不是說不回去掃墓就是不孝,家裡有人去掃就行了。


廣西客家仔


這怎麼說呢?只賈自己心裡過的去,也應該送給老人點零花錢吧!近近孝吧!


張三734


清明節是時令,四季八節的一個節氣日,也是人們懷念故去的前輩的日子,這一天都以掃墓,寄託對祖宗和逝去的親人的哀思活動,所以有的地方也叫鬼節。

祖輩的墓有的在家鄉,有的在公墓,可謂每年掃墓不會畏路途之遠,不畏車輛阻行,都要前往祭奠,以寄託哀思,以盡人性之行為。

孝敬是指對在生的長輩,父母等特別尊敬,和盡職盡責的履行做人的義務。

掃墓是指對逝去人的懷念,並對墓碑進行一次管理,並達到教育後代,不忘祖先,續記宗源,也是一種傳統民風民俗。有時因種種原因不能去掃墓,也不能說是對祖輩的不孝敬,但總不能年年不去祭掃,到時就成為無主墳墓。

該去祭掃的,還是要去,勿忘了祖輩,更不要忘記你是前輩的子孫。





用戶心快活


清明掃墓與敬孝不是一碼事,孝為孝順,既孝順又順承,孝是在生為孝,死後要敬祭。俗語,在生不把父母孝死後何須哭靈魂。那就是說在生要孝死後要祭,祭是祭奠,更是紀念。如果在生無人孝,死後無人祭,那就是單寡孤獨。為什麼一年一度清明掃墓?就是晚輩不忘先祖進行一次敬祭和紀念,掃墓是名詞,並不真掃墓,而是帶著柴刀將墳墓前後左右大砍一遍,這樣每年清理一下也顯得墳墓的尊嚴,如果常年不上山,不敬祭不掃墓幾年一過,上山也難找到墳墓了,甚至被人破壞也未可知,那就名符其實的忘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