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德病重,英國政府為什麼屬意英國人安格聯繼任大清海關總稅務司

控制大清海關的英國人赫德病重時,英國人想讓英國人繼續控制大清國海關,英國人反對赫德的妻弟裴士楷繼任海關總稅務一職,在英國政府的壓力下,清廷答應讓安格聯代替裴士楷代理總稅務司一職,裴士楷另行任用。在裴士楷、賀璧理、安哥聯三人中,英國是最屬意安格聯的,安格聯進入海關第九年升任稅務司。對於此人,赫德曾經說,“安格聯是我們人員中最有希望和前途的人”。但是,由於赫德與裴士楷的姻親關係,他並沒有讓安格聯繼任總稅務司的打算。然而,英國國內和在華的英國上層卻是支持安格聯的,在他們的努力下,繼任人選問題似乎一切都塵埃落定,安格聯執掌海關已是必然,然而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

赫德病重,英國政府為什麼屬意英國人安格聯繼任大清海關總稅務司

駐英公使劉玉麟參加赫德的葬禮(前排右二)


赫德得知安格聯暫代總稅務司之職,他很有些無可奈何地說,“這是值得慶賀的”。兩個月後,他又感傷地說,“我日益衰弱了,所以我怕中國再也看不到我了”。面對安格聯將要取代他執掌苦心經營半個多世紀的海關,他不顧身體狀況惡化,“揚言要返回中國”。他與3月23日向中國方面來信說,他擬於5月9日乘北德輪船“約克”號離開那裡返回中國。

《泰晤士報》駐華記者莫理循得此消息,立即向駐華公使朱爾典作了彙報,並希望外交部規勸赫德,“如果他果真要返回中國,外交部需要同(清廷)外務部聯繫,他們將忍痛告訴赫德爵士,鑑於此事關係重大,他年老體弱,不能再委以管理海關的重任”。[1]

莫理循與安格聯有著良好的私人關係,因而他是支持安格聯、反對赫德回任的。但是,此時清廷並沒有回絕赫德的決定,只是希望他安心治病,並延長了他的假期,病情好轉後就可以回任,在其回任之前,總稅務司一職由安格聯代理。

赫德病重,英國政府為什麼屬意英國人安格聯繼任大清海關總稅務司

1874年留美幼童時的唐紹儀(右)和梁如浩


事實上,此時還有一個令英國和安格聯不能安下心來的動向。1910年3月,麻穆勒向外交大臣格雷彙報了與清廷外務大臣梁敦彥的再次會面情況,表示雖然如英國政府所願,清廷已經表示了不再讓裴士楷擔任海關職務。但是,清廷稅務處卻沒有告知英國而單方面決定聘請裴士楷為稅務處的高級顧問,這項任命在英國看來清廷並沒有把裴士楷逐出海關,仍然給了他染指海關的機會。麻穆勒說,清廷任命裴士楷為稅務處顧問,此事是“清朝政府單方面決定的,因此,我特意拜會梁敦彥詢問輿論傳言裴士楷為稅務處顧問一事是否屬實,梁回答確有其事,我已表達了抗議。因為這項任命違背了此前2月4日做出的保證,而且違背了1908年2月19日承諾精神。梁敦彥則說‘承諾’只是表示裴士楷不再擔任海關職務,並沒有涉及到稅務處的職務範圍。我說我清楚地記得聽說的傳言,裴士楷在稅務處的任命將使他有權力控制海關,對裴士楷而言如果出於榮譽,他有優先權,那麼他會拒絕這個計劃。梁敦彥解釋這個職位沒有權力控制海關,只是一個榮譽性職務。他的這個解釋我表示不能理解,不是合理的理由”,但是,梁敦彥卻指責英國對中國干涉太多。隨後,“我拜會了軍機大臣那桐,但他表示還在同其他大臣商討此事,對英國政府和駐華輿論的關注會加以重視”。[2]

格雷收到麻穆勒的電報,即電示要他向清廷施加更大壓力,堅決反對裴士楷擔任稅務處顧問之職。英國人此舉當然有些“除惡務盡”的意味,他們反對裴士楷擔任此職,就是要他與海關不再有任何瓜葛,不給其染指海關事務,成為海關“太上皇”的機會。

面對英國的壓力,梁敦彥最終承諾放棄聘用裴士楷為稅務處顧問。這個結果讓裴士楷既氣憤又無奈,也感受到他在海關任職的問題上英國反對勢力的強大。也許是想挽回局面,他於4月間辭職回國活動,希望能夠實現復職的願望。

裴士楷辭職,這是否意味著安格聯繼任總稅務司就毫無懸念了呢?且不說裴士楷回國活動會不會給安格聯帶來威脅,而實質上他就任之時所面臨的就是一個矛盾重生的局面。他隨時都有可能像裴士楷、賀璧理那樣被換掉。赫德請假離職之時,留下許多的問題需要處理;再者,安格聯就任時,並不像赫德那樣能夠贏得各方的信任。赫德執掌海關達半個世紀之久,各國對他的信任以及其樹立起來的權威保證了海關的穩定和壯大,作為英國扶植起來的繼任者,無論是能力和聲望都不及赫德之項背。要得到各國的支持,要坐穩代理職位並最終成為總稅務司的繼任者,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安格聯也深知地位不穩,所以,一有風吹草動就及時向本國政府彙報情況。

赫德病重,英國政府為什麼屬意英國人安格聯繼任大清海關總稅務司

安格聯像


1911年3月與6月,如風中之燭的赫德連續兩次向清廷請求續假。6月間是赫德第三次請假,只提“可否再懇續假一年,以資調攝”,而不提“開缺”了。這顯然是因為裴士楷的調動,安格聯暫代總稅務司,海關形勢鉅變而引起的。稅務處意識到這是赫德意圖挽救局面,於是因勢就便,具摺奏請:“今(赫德)因病未痊癒,尚難回華供職,委系實在情形。合無仰懇天恩,再賞假一年,俾得安心靜養。至總稅務司一缺,事繁責重,上年經臣等奏請以副總稅務司安格聯暫行代理在案。該員任事年餘,措施優裕,擬即請以安格聯署理總稅務司篆務(政務),以資熟手,而專責成。”[3]9月20日,總稅務司赫德在英國病逝。

赫德亡故的消息,由駐英公使劉玉麟電告稅務處,稅務處欽奉上諭:“該總稅務司供職中國,所有通商各口設關征稅事宜,均由其經手代辦,以及辦理船廳、設同文館、赴各國賽會、設立郵政,從始規畫,悉臻妥協,遇有交涉,時備諮詢。在中國五十年,實資幫助。……遽聞溘逝,軫惜殊深!加恩賞加太子太保銜,伊子赫承先賞換雙龍二等第三寶星,以示優異。”[4]


赫德病重,英國政府為什麼屬意英國人安格聯繼任大清海關總稅務司

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


對赫德之死,清廷蓋棺定論,並予以了褒獎,這裡不妨說幾句補充的話。赫德作為大清海關的最高長官,他同洋務派在海關內外,把西方的新事物帶給了中國,使晚清帝國有了一些清新氣息,如果清廷正確利用,將大大地促進中國的進步。但正如美國學者費正清所言,赫德是“維多利亞女王時代那些創立帝國殖民地的總督之一,只不過他的業績是在中國”(《步入中國仕途:1854—1863年赫德日記》序言)。赫德雖然沒有被維多利亞女王正式任命為殖民地總督,但他卻是沒有總督官銜的總督,他極力扶植腐朽的清朝統治,緊密地和清朝最高統治者——滿族統治者結合起來,結果,維護了清朝的腐敗的統治,也維護了列強、特別是英國的在華利益。海關被作為英國對華關係的基石,這種關係可以說是英國對中國的半統治關係。由於這方面的急劇發展,而海關又趁列強爭奪中國的權益日趨激烈的機會,擴大了它的權力。這樣,中國被步步推向半殖民地的深淵,清朝統治也沒有得到拯救;但海關外籍稅務司制度卻在列強庇護下繼續維持數十年。赫德在海關的許多措施起了很大作用。[5]

赫德死後,安格聯名正言順地成為大清海關的第三任總稅務司。斯時正值辛亥革命爆發,安格聯在炮火連天的革命聲浪中正式就任總稅務司,而此刻,心有不甘的裴士楷仍在英國活動,但他的活動卻只能招致英國的反感。本來,清廷顧及他對中國曾經有過貢獻,頂著壓力,仍然給他官爵,但因裴士楷不滿於名譽上的任命而只好作罷。



[1]駱惠敏編:《清末民初政情內幕:〈泰晤士報〉駐京記者袁世凱政治顧問喬·厄·莫理循書信集》,上冊,知識出版社1986年版,第715頁。

[2]Mr.Max Miller to Sir Edward Grey Peking,March21,1910,F.O.371/862。英國《外交部檔案》。

[3]陳詩啟:《中國近代海關史·晚清部分》,第530頁。

[4]陳詩啟: 《從總稅務司職位的爭奪看中國近代海關的作用》,《歷史研究》 1991年第2期。

[5]陳詩啟:《中國近代海關史·晚清部分》,第533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