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钉在耻辱柱上的潘金莲的重新认识,颠覆原著

大家对潘金莲的认识,仅仅存在于《水浒传》中扁平的人物形象。在《水浒传》中,潘金莲是个过场性,陪衬性的人物,她的出现,是为了描写武松的正直,刚烈而设置的对立面。从《水浒传》的故事来看,潘金莲只是扮演了一个淫妇的角色,她勾引武松,她嫌夫卖风月。武松不为所动,且义正言辞地骂她一通,于是一个堂堂正正的武松形象便塑立起来了。潘金莲杀了武大去做西门庆的小老婆。于是武松杀嫂为兄报仇的惊心动魄的场面,一个刚义勇敢的武松形象,令人肃然起敬。因此在《水浒传》中,潘金莲只是以“淫妇”为性格特征

潘金莲出身于一个裁缝之家,从小就死了父亲,家庭困难,她娘把年仅九岁的她卖到王招宣的府里学习弹唱,不久王招宣死了。又被卖到张大户家,十八岁被张大户收用。同时又遭到张大户的老婆的不容而毒打。张大户将她嫁给了武大郎。潘金莲的出生是如此不幸,她的命运由不得她自己做主。但她又是要追求人生幸福,她明白自己的处境。当遇到武松之后,她心中早已不平的怨恨萌发了,同一娘所生的武松和武大有着天差地别。武松的勇敢,让她感到幸福与安全。可以说,武松是她发自内心的爱,可是,信守纲常伦理的武松拒接了她,她对幸福的追求成为了泡影。正当此时,命运使他邂逅了风流的西门庆。她的内心再次出发了,并投入到西门庆的怀抱,因而越发嫌弃武大郎,但是这“枯树皮”毕竟是她的丈夫。封建社会妇女受丈夫的支配,如果武大不休妻,她是无法与西门庆做夫妻的。因此,她残忍地毒死武大,嫁给西门庆。

被钉在耻辱柱上的潘金莲的重新认识,颠覆原著

西门庆妻妾成群,潘金莲并没有得到她想象中的那种地位,她只是西门庆寻求刺激的对象。美满姻缘的梦幻成为泡影,妻妾争宠中,她变得凶残,泼悍,想方设法害死李瓶儿的儿子官哥儿。西门庆死后,潘金莲被逐出家门,王婆将她作为商品买卖,张二官想买,周守备想买,陈敬济想买,恰此时,武松回来了,于是武松假借迎儿大了,娶她回家,看管迎儿为由,要娶潘金莲。她满心欢喜,心中萌发了新的希望,不幸的是命运又在捉弄她,武松将其领进门,立刻杀死了她。“把刀子去妇人白馥馥的心窝内只一剜,剜了个血窟窿”武松从此去了梁山。潘金莲悲惨地死去,在充满罪恶人生路途中,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句号。

被钉在耻辱柱上的潘金莲的重新认识,颠覆原著

爱情:

女人是为爱情而活动,纯真,甜蜜的爱是女人的梦想。在这一点上,潘金莲也不例外,且表现地异乎寻常。在没有遇到西门庆之前,她只是抱怨自己的婚姻不幸。自从遇到西门庆后,西门庆用他的权势帮助潘金莲杀死了武大郎,走向了她自认为的“幸福”可不想,西门庆并不是她的归宿。为了得到西门庆的专宠,她百般逢迎西门庆,可是嫁过去不久,西门庆就对她腻了,去妓院寻找李桂姐,一连十几天不回家。她托代安带帖子给西门庆,反遭到西门庆的辱骂与责备。妻子思念不归的丈夫本是爱的表现,但在那样一个复杂的封建社会下,潘金莲是没有这个权利的。爱情的代价就是如此,不能得到回爱,就会得到一个深藏于心的轻蔑。所以,潘金莲在报复的过程中一步步地堕落下去。潘金莲自从进西门庆家,无时无刻不担心失宠,当得知李瓶儿怀孕时,对其冷嘲热讽,恶毒攻击,她的生日因官哥儿出满月而取消,而李瓶儿的生日却办得红火……这一切,使潘金莲对李瓶儿恨之入骨。既而上升到残害官哥儿,训练雪狮子,最终如愿以偿吓死官哥儿,气死了李瓶儿。这时的的潘金莲已经从最初的追求爱情幸福变得凶狠毒辣,在这种变态的追求中一步一步地走向堕落。所以,可以说追求美满幸福的婚姻是潘金莲走上罪恶的出发点。

被钉在耻辱柱上的潘金莲的重新认识,颠覆原著

财力:

众所周知,西门庆妻妾成群外,还宠着一些妓女。这在封建社会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而争强好胜的潘金莲不满足于西门庆的几千分之一的爱。她要得到西门庆的专宠。所以她表现得凶残,泼辣,狠毒。同时,这也是她懦弱与自卑的表现。在众妻妾中,她没有优势,吴月娘是正妻,西门庆死后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孟玉楼有资产,李瓶儿更是有钱,李娇儿和孙雪娥虽然没有资产,但排名在潘金莲之前。“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在当时,潘金莲的才没用,财最管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潘金莲是自卑的,是缺乏安全感的。我想这也是她使尽一切招数,意欲得到西门庆专宠的出发点吧。

被钉在耻辱柱上的潘金莲的重新认识,颠覆原著

她生活在腐朽,社会环境复杂的封建时代,身为女性,不能自己掌握命运,面对社会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男权制度,她不安于现状,渴求得到幸福,却遭到重重阻止。在追求中,丧失了自我从而走向堕落的深渊。所以说,潘金莲只是一个被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男权社会压抑,逼迫,扭曲,异化了的可怜的女性形象,后世对其只以“淫”字来评价,显然太过牵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