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高春輝:這是我最後一次創業

撰稿 | 藍河


與高春輝的見面,是在去年12月份的上海。溫暖的陽光夾雜著些許初冬的凌冽,他來得比約定的時間晚了一點。


原因是“沒想到上海的交通會如此的擁堵。”


靜靜地聽他講述著過去的一些老故事,我很難將眼前的這名中年人,與傳說中為中國互聯網發展起到極大作用的“活化石”聯繫到一起:他說話語速很快,笑容裡沒有驕傲的自信,眼裡也盡是慵懶和淡然。


IPIP.NET,這是6年前高春輝最近一次創業的成果。和以往不同的是,他竟然選擇了IP地址數據庫這樣一個此前與他鮮有關聯的事情;和以往相同的是,他還在技術的一線,繼續著過去20多年來“苦行僧”般的修行。


這正是高春輝值得人敬仰的地方。


人物|高春輝:這是我最後一次創業

人物|高春輝:這是我最後一次創業


IPIP.NET


2000年,隨著千禧年鐘聲的敲響,中國第一次互聯網發展浪潮漸漸進入了尾聲。四大門戶卓然而立,中關村的寫字樓裡也誕生了日後國內最偉大的搜索引擎。


OICQ正式更名為QQ,並在新版本中發佈了視頻聊天、QQ群、QQShow等功能。在給用戶開創了不同於文字聊天的全新體驗的同時,更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桎梏,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享受上網衝浪帶來的便利,沉浸在揮灑個性、廣交朋友的賽博世界裡。


人物|高春輝:這是我最後一次創業

只不過相隔於電腦屏幕,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始終披著一層朦朧的面紗,總有人想要窺探你儂我儂、甜言蜜語的背後,是不是如想象中那般小鳥依人或是帥氣俊郎的模樣。正因如此,通過IP判斷聊天對象的屬地,就成了IP數據庫最早期的需求。


2003年,純真IP庫正式上線。作為一個免費的IP庫,純真在過去近20年時間裡,為國內互聯網行業以及企業的發展創造了重要的經濟價值,也為IP數據庫的運營和構建奠定了寶貴的基礎。


人物|高春輝:這是我最後一次創業


但隨著商用IP需求的不斷增強,商業用戶對於IP數據庫的要求也愈發嚴苛,準確性、規範性就成了考驗IP數據庫能否安全、妥善應用於商業場景的重要指標。雖然純真IP庫一直以來在民間用戶和愛好者的支持下不斷保持更新,但偶爾會出現更新頻率不穩定的情況,且一定程度上缺乏證偽的方法,規範性也有待提高。


加之純真作為國內IP數據庫,缺少海外數據的貢獻,因此這種UGC主導的模式,容易存在商用風險,也不能完全滿足用戶在商用場景下的使用需求。


恰逢高春輝又一次站在開闢新事業的十字路口,他仔細思考了IP數據庫的商業價值和市場需求:雖然包括廣告投放、視頻版權、交通出行、生活餐飲等業務形態都對IP地址有著精準的需求,但在現有免費IP庫的前提下,是否有人願意付費,為自己的產品買單,一切還尚未可知。


因此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在現有IP庫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將創業的風險降到最低,才是對於高春輝而言最穩妥的選擇。


可高春輝是誰——中國個人站長第一人,多家企業創始人,連續成功的創業者。如果收益和穩定是高春輝的唯一追求,那我想如今的他,早也該成為“爸爸”團中的一員,講述著有關“個人價值觀”的故事,亦或是親切地問候“Are u ok?”


這是壞事,也是好事。壞的是十多年浮沉激盪,高春輝依然要像年輕時那樣不知疲倦,奔波在辛勤創業的道路上;好的是在互聯網市場浮躁膨脹的今天,我們還仍然能見到這位值得信賴的“先行者”,踏踏實實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所以,與其在現有IP庫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倒不如自己試一試,打造出一個全新的,符合商用需求的既準確、規範、安全,又能夠及時維護更新的IP數據庫。


2013年10月17日,高春輝建立了第一個空白文本,同時敲下了第一個數字。從0行開始,他在短短半年時間裡積累了幾萬行的文本數據,並在2014年4月成功上線了第一個版本。


一年後,IPIP.NET正式註冊成立,高春輝也終於迎來了自己的第六次創業之旅。時至今日,IPIP.NET已經在全球範圍內擁有了超過500家客戶,並幾乎全部是行業巨頭、500強、上市企業或是B輪以後的獨角獸。


人物|高春輝:這是我最後一次創業


從“中國個人站長第一人”到今天“IPIP.NET”創始人,對高春輝來說,改變的只是身份和title,不變的是他一直堅持的那份“自我認同”。


“如果我所做的事是我自己認同的,並且還能夠收穫一定的美譽度,對我而言,那就足夠了。”


一個不小心可能就是政治問題


知乎上有一則提問,叫“如何評價高春輝?”除了清一色地肯定和讚許,就是對他當下所做IPIP的感慨:這些年還能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幹那麼苦的IP庫的事兒,光憑這一點就令人佩服。


人物|高春輝:這是我最後一次創業

的確,IP庫是一件很苦的事,苦在哪裡——難。


首先,當前中國(含港澳臺)的IP地址數據已經超過4億,如何找到合適的角度切入,如何使用數據,如何分配,這當中的規律又是什麼,這就是第一難。


其次,對於IP地址和GPS座標之間的對應關係這一非公開數據的獲取,需要從用戶的家庭寬帶、數據中心、基站、網絡特點等各個維度進行劃分和理解,並做出針對性的分析和處理。怎麼做,這是第二難。


最後,當所有的IP地址都整理完畢後,面對如此龐大的數據量,保持及時的更新和維護,更是難上加難。尤其在經歷了每一個法定假日之後,數據都可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不能長期處於加班和精神高度緊繃的狀態,不僅無法及時更新,數據還會面臨失控的可能。


因此,這三“難”就成了做IP庫很苦的原因。


高春輝說,目前IPIP.NET的文本共有超過584萬,理論上這要比584萬行代碼還要複雜。因為代碼的邏輯存在於代碼本身,但這584行文本數據,只有結果,沒有邏輯。想要搞清楚這584萬行的數據有沒有誤差,就需要首先搞清楚這584萬行數據背後的邏輯。


要知道,IP地址是不允許有錯的,因為商用場景下,IP地址與業務直接關聯,某一個地址的細小誤差,就可能在用戶側產生極大的偏離。


從2016年開始,IPIP已經完成了全部國內IP數據的採集和整理工作,並將業務範圍延伸到了海外。數據量的激增以及業務範圍的擴大,讓高春輝不得開始不重視人才引進。但在IP庫這個領域,此前並沒有所謂“有經驗積累”的人才,招人也就變成了新的難題。


高春輝回憶,自己甚至曾面試過食品安全這類專業完全不相干的新人,因為在但凡科班出身的人眼中,做任何其他的事都可能比維護IP庫更能實現個人價值。因此IPIP不得不克服週期冗長的困難,從零開始培養人才。


不過,如果說IP數據的準確性可以通過不斷地迭代更新予以改進,人才也可以一步一個腳印培養得原來越好,那麼另一個問題恐怕就更像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了,那便是“政治問題”。


“維基百科”上有一個詞條,叫“有限承認國家列表”,包括“中國臺灣”在內,這個詞條裡竟然羅列了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要知道,截至2019年,全世界一共現有233個國家和地區,這裡面竟然就佔據了1/2。


人物|高春輝:這是我最後一次創業


所以,同一個國家和地區,站在不同的立場上,就會對歸屬問題有不同的理解和判斷。一旦IP地址觸及了不同的立場,那就會變成“政治問題”。


高春輝告訴我,最新版本的IPIP文本已經超過了1個G,包含了國家、地區、省市、城市、運營商所有者、GPS座標、國家代碼、州代碼、電話區號等在內的23個字段。並且專門針對廣告業務設置了不同的時區和令時,針對電商業務梳理了相對的貨幣符號。


可以說,除了拉美和非洲部分地區尚在推進階段以外,全球所有的IP地址基本整理完畢。


而對於數據的維護,IPIP始終堅持著全量更新的原則,並且保持著每日滾動更新的頻率。在高春輝看來,這不只是對客戶的負責,也是對自己第六次創業的認真態度。因為也許,這會是他最後一次創業。


為什麼IPIP能做得更好


中國有句老話,叫“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當然,這句話放在技術圈裡也同樣適用。


其實從抱著不確定的態度建立第一個空白文檔,到錨定目標全面投入,這當中只間隔了很短的時間。除了高春輝敢想敢幹的性格使然,更多的是他很快就相信:IP數據庫這件事,我可以做得更好。


在高春輝看來,對於一個IP庫創業團隊來說,與大公司之間的差距僅僅只在於GPS數據的存量而已。而GPS數據可以通過公開或合作交換的方式獲取,那麼當創業團隊擁有了一定數量的GPS數據以後,就能和大公司一起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最終在這條賽道上,比拼的其實是“耐心”。


無論是對於全球地理的熟悉程度,互聯網的瞭解程度,海纜、路纜交換中心的分佈,還是各個國家不同運營商的業務範圍,這些都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長期鑽研與積累的工作。


高春輝告訴我,行業裡曾經有不少團隊,一來不瞭解IP地址的標註規則,總覺得沒按照自己的意思標註就是產品質量不行,二來認為自己已經擁有了大量的GPS數據,可以做出更加自動化的解決方案,卻最終連如何通過GPS劃地圖都搞不清楚,悻悻了之。


從某種角度來看,這也許就是“達克效應”——想的越少,想得越簡單。


人物|高春輝:這是我最後一次創業


事實上,只要IPV4存在一天,IP地址庫就必須要永遠保持更新,這是一個長期且有些機械化的工作,不在於某一個或某幾個團隊的領導者想不想做,而在於是否能有幾十個或者只是十幾個志同道合的人願意在這條平淡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對高春輝來說,能讓團隊一直保持著戰鬥力,比任何事都要重要。


從2014年成立至今,IPIP每年都持續投入數百萬的研發費用,2019年的研發投入甚至超過了1000萬元。可即便如此,距離將IPV4全部梳理完畢,還有著一定的距離。目前全球範圍內和IPIP類似的競品大約有二十多家,但在高春輝眼裡,大部分的質量連及格線都達不到。


甚至毫不誇張地說,IPIP半年前的版本,可能比市面上許多IP庫的最新版本還要準確。


持續6年上千萬的研發投入,超過500家大型企業客戶,龐大且準確的IP地址數據,這就是IPIP之所以能比別人做得更好的原因,也是IPIP在創立的6年時間裡築起的壁壘。


高春輝坦言,IPIP目前總共有員工40多人,營業額大概在千萬以上。實際上這40多人中,有30多人都在負責拓展海外IP地址,國內數據的維護和更新實際上只需要10個人足矣;而每年千萬的營業額,絕大部分也來自於國內業務。


因此,對於高春輝來說,如果想要賺錢,只需要10個人的小團隊,踏踏實實做好國內的市場即可。


我問他後悔自己的決定嗎?他笑著說:“有點。”


但是他想要迎接挑戰,並且這可能也是他創業十餘載最能夠接近挑戰的一次。所以他不會後退,要一直往前做下去,直到IPIP成為全球最大、最全的IP數據庫的那一天。


和安全有關的故事


高春輝告訴我,這是他第一次接受安全媒體的採訪。要知道,自打他接觸了互聯網以後,就沒再對安全這件事激起過興趣。


其實還在高春輝唸書那會,他對破解曾經有過一定的研究,雖然精力很快就被完全投入在互聯網的開發和應用上,但也正因為曾經所掌握的破解基礎,才讓他可以拋出炸彈隱患,完美破解電腦軟件,以供用戶下載。


只不過再到後來,除了某一次網站持續被入侵了四個月以外,就再沒有和安全有過近距離的接觸了。恐怕就連他自己都從未想過,有朝一日自己所做的事,會和安全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繫。


比如說,某家企業的網絡管理員想要通過IP地址的歷史數據,來判斷該地址的真實身份究竟為真實用戶還是爬蟲數據,從而幫助他輔助推斷。如果網管判斷該IP地址為爬蟲,但從使用場景來看,此IP又為基站,那麼就不能從IP角度輕易封掉。


這時就需要IPIP,通過將域值拉高或其他手段,來給出網管一個“該不該封”或“怎麼去封”的結論和方法。


再比如,判斷某一個IP地址有無作案歷史,是不是曾經被很多個賬號登錄使用,亦或是有無爬蟲和薅羊毛的行為,也都需要通過IPIP結合歷史數據進行分析。除此以外,包括我們所熟知的“地圖炮”,也都需要IP地址數據庫的支持。


高春輝說,IP地址庫在社會安全中其實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主要在案件偵緝中,如果公安部門根據網絡上的IP地址追蹤並鎖定嫌疑人的位置,那麼錯誤或是有偏差的IP地址,就極有可能導致抓捕行動的失敗。


因此,社會安全對IP地址庫的準確性和規範性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當企業或部門需要IP地址的準確性與業務產生密切相關的時候,IPIP的價值瞬時彰顯。


我問高春輝,IP地址庫會不會涉及用戶的個人隱私?


他耐心地向我解釋:IP地址庫只是對IP地理位置的整理,與用戶個人的地理位置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只是說大部分情況下,兩者之間是存在高度重合的。通過公開的信息推算出IP的地理位置,並沒有與用戶個人隱私之間產生直接的聯繫,並且當監管逐漸加強個人隱私的保護以後,對於IP地址的需求和依賴性也會更強。


當然,這些和安全有關的小故事更像是一點題外話,看上去有些牽強,權當是我寫這篇文章時夾帶的一點小“私貨”。


至少我還安在牌桌上


按照業界通常的說法來算,IPIP應該已經是高春輝的第六次創業了。但在他看來,創辦個人網站更多的是興趣使然,就像是在玩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要說第一次創業,還要從卓越網開始算起。


人物|高春輝:這是我最後一次創業

親身經歷並親眼見證了中國互聯網從第一次發展浪潮到今天的全部過程,高春輝離巨大的商業成功,似乎總是差了那麼一點“運氣”。當同時期的許多舊友已經成為行業“大佬”,開始講述超然資本的故事,他還依然要以一個“創業者”的身份,一次又一次站在我們的面前。


高春輝坦言道,他確實曾抱怨過:“為什麼自己明明這麼努力,卻還是要比別人更加辛苦。”但當看到更多的人因為某些原因被迫退圈,至少還在牌桌上的自己,已經足夠幸運。


有時候不知是自己的想法太過超前,還是時代的腳步走得慢了一點,高春輝的每一次創業,似乎都比市場的到來提前了一些。好處是他可以更早地體會到市場的冷暖,遺憾的是先行者的盡頭,只有“先烈”。


所幸的是,IPIP算是剛剛好走在了國內IP地址數據庫需求的前一小步。隨著業務場景的不斷豐富,對於IP地址庫的需求也一定會越來越多。至少這一次,他不會再因為眼睜睜看著現金越來越少而難受了。


高春輝說,他還是更喜歡站在技術的角度去看待自己所做的事情。人無完人,完人上面始終會有更難逾越的高峰,只要自己能夠走在自我認同的道路上,並且也能獲得他人的認同和需要,偶爾再迎來一點高光的時刻,那便足矣。


人物|高春輝:這是我最後一次創業

很顯然,IPIP已經做到了全球領先,高春輝很快樂。


回過頭來看,當越來越多的90後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當00後逐漸嶄露頭角,也許我們不願承認卻不得不承認:屬於高春輝的時代,可能真的過去了。


他倒是顯得很灑脫,甚至有些樂在其中。雖然時代發生了改變,但創業的本質依然沒有變化,從Demo到產品,再從產品到商品,三部曲依然保留著最原始的味道,對於高春輝來說,就不會被時代所湮沒。


再者,畢竟99%的創業都以失敗而告終,即便商業成功也無外乎一門生意罷了。20多年來,多少人被關進了鐵窗,多少人又被送進了病房。的確,屬於高春輝的時代早已過去,但不同的時間節點,本來就應該懷揣著不同的心態。


在這個並不年輕的年紀,他最珍惜的,就是回家有老婆孩子熱炕頭,在外還有自己喜歡的事業,小而美,穩定卻不平凡。


寫在最後


IPIP.NET可能是高春輝最後一次創業了,他說:“人要服老,要學會急流勇退。”


23年前,當高春輝的個人主頁日流量突破90GB,成為中國第一個人網站的時候,所有人都讚歎,這位“中國個人站長第一人”,很厲害。


20年前,卓越網被亞馬遜以7000萬美元收購,高春輝辭職離開金山,所有人都認為,這不過是一次創業的失敗。


19年前,天下網以倒閉收場,所有人都懷疑,高春輝是否真的能取得商業成功?


今時今日,當IPIP搖身一躍成為國內最準確、最規範的IP地址數據庫,所有人都驚訝著感慨著:20多年過去,高春輝竟然依舊能懷揣著曾經的那份激情,衝擊在命運的巨浪面前。我的青春回來了,老高還能再戰20年。


卻不曾想,高春輝也會想要休息了。


江湖路遠,後會有期。

人物|高春輝:這是我最後一次創業

人物|高春輝:這是我最後一次創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