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敬的新時代農民工——劉立生

2020年春節前夕,劉立生像往常一樣收拾了行囊準備返鄉。家裡,父親、母親和妻兒在等著他回來過節。一年一度的團聚是這個小家庭最幸福的期盼。

劉立生是我們這個三線城市鄉下的小村民,多年來在上海打工,靠“手藝”吃飯,也靠“手藝”養活一家老小。就像千千萬萬普通的農民工一樣,劉立生並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抱負,也沒有人會對他提什麼崇高的要求。然而,正是這樣一個普通農民工卻做了很多人想做而未能做到的事情。

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全國人民的心都被疫情所牽動。人們紛紛捐款捐物,醫用物資、生活用品源源不斷地發往武漢、湖北。“把最好的留給武漢”,“一定要確保第一時間送到醫生們的手上”,是所有人的心聲。就在這個時候,劉立生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要請願去武漢。

“建造(火神山)醫院肯定需要懂水電暖通的人,我去了一定能用得上。”得知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需要大量工程人員,尤其是急需安裝排風系統的人手時,劉立生立即聯繫了招工聯繫人,提交了“請戰書”,希望能以志願者身份參戰。然而由於距離遠、又是“孤軍請戰”,各方面風險太大,招工方婉言謝絕了他。可劉立生馳援武漢的決心並沒有動搖。他聯繫上同鄉李興文,再次請戰,終於打動招工方。於是二人連夜自駕800多公里,於凌晨到達武漢。在武漢的5個日夜裡,劉立生總共休息了不到20個小時。“為了與時間賽跑,我們像打了雞血似的沒有停歇片刻”,劉立生說。困了就就地趴倒眯一會兒,餓了就用溫開水泡碗方便麵。2月4日,劉立生所在的施工區域交付完工,提前完成了任務。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在極短的時間裡建設完工並投入使用,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提供了硬件保障。在這“中國速度”、“中國力量”的背後,有無數劉立生、李興文這樣的普通工人無私忘我的工作。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們是偉大的,奮戰在二線的劉立生們也是偉大的,他們都用逆行展示了最美的“中國姿態”。

劉立生光榮歸來,他的身上比以往多了些榮耀與光環,可他依然是個普通人。在南陳集鎮小橋村,他既不是村幹部,也不是黨員,但他在疫情之下的這些做法卻體現了他可貴的初心和擔當。

在決定去武漢之前,劉立生告知了家人,妻子開始是反對的。疫情嚴重自身安全難以保障,家人非常擔心。可劉立生對妻子說“火神山醫院越早建好,國家越早控制疫情,我們每一個家庭都能平安。”正是這份信念,這份擔當,讓劉立生克服了對危險的懼怕,堅定地奔赴了武漢。疫情面前,不分你我,武漢安全了,全國人民才安全了。雖然身在小鄉村,劉立生卻有很強的大局觀和責任意識。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無數像劉立生這樣的普通人,前赴後繼地奔赴武漢,是他們築就了抗擊疫情的鐵壁銅牆。

危難之時方顯人品可貴,劉立生身上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位卑未敢忘憂國,劉立生告訴我們,普通人可以做的有很多,除了做好隔離,不給國家添亂,我們還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想方設法為疫情防控出力。比如,他把防疫措施編成順口溜,錄到喇叭裡,開著收割機在鄰近幾個村轉了好幾天,自發成為防疫宣傳員。他還自行聯繫廠家,購買醫療物資贈送武漢火神山醫院。他敢想敢幹,行動力強,只要想到就會做到,絕不猶豫遲疑。他不計個人得失,不在乎分內分外,只要是有利於大家的事就堅決去做。他還十分務實踏實,有多大能力就使多大勁,即便能做的不多也把每一件小事做好。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們迫切需要像劉立生這樣求真務實、敢於擔當的人。他們有血有肉,有普通人對平凡幸福的追求,也有面對危難時的大智大勇。他們是鮮活的,是有力的,有著新時代的格局和智慧,他們是我們偉大建設的中堅力量。


(淮陰區城管局 陳媛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