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要“两不管三不惯”,长大后更容易成大器,爸妈还会很省心

很多人把孩子的教育比作一年四季,“春种秋收”

,的确,播种一旦错过了季节,也不会有什么收获,在孩子的教育上也一样,如果没有抓住关键时期,一切都是徒劳的。

在犯罪心理学上有研究的李玫瑾教授说过:

对孩子要“两不管三不惯”,长大后更容易成大器,爸妈还会很省心

“有些家长他在该管的时候不管,不该管的时候却开始管。”

这个时候有人就要问了,犯罪心理学和育儿有什么关系吗?当然。

“犯罪心理问题很多源于人的早期,所以我在犯罪心理研究的过程当中,非常重视研究人早年的一些心理问题,而且,真正要破解人的一些心理问题,你也会发现,它和人的早年的关系密切相关。”

对孩子要“两不管三不惯”,长大后更容易成大器,爸妈还会很省心

李玫瑾教授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现在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就是孩子有一些小错误,如果没有及时纠正,那逐渐就会养成很多大毛病,到那个时候再改正的话,就太迟了。

其实家长对孩子要“两不管三不惯”,长大后更容易成大器,爸妈还会很省心。

对孩子要“两不管三不惯”,长大后更容易成大器,爸妈还会很省心

两不管

  • 对孩子能独立完成的事情不管

现在的孩子都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的,日常起居都是父母全身心的照顾,就连一点小小的家务活都舍不得让孩子干,时间长了,父母过度的爱都变成了溺爱。

时间长了,父母的过度保护会让孩子丧失基本的生活能力,独立自主的能力也比同龄人差,上幼儿园之后,不招老师喜欢,等到以后上学,哪怕是步入社会之后,也会遭到别人的排挤。

对孩子要“两不管三不惯”,长大后更容易成大器,爸妈还会很省心

现在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非常重要,家长正确的做法是要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力的事情,教会他们先自我服务,再逐渐为他人服务,这样时间长了,孩子的进步是肉眼可见的。

  • 对孩子能承受的事情不管

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闹情绪,不想再次尝试这件事情,孩子也不例外,他们在遇到挫折之后,也会选择逃避,甚至会闹情绪。

对孩子要“两不管三不惯”,长大后更容易成大器,爸妈还会很省心

所以对孩子能承受的事情不要管,也许今天父母帮着孩子解决了一个大问题,明天孩子就会遇到无数个小问题堆积在一起,根本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或许可以陪孩子走五分之一的人生,但是总有一天要放手,所以与其帮孩子解决,不如教会他们解决办法。

家长应该学会适时的放手,这样对孩子的意志力、抗挫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好处。

对孩子要“两不管三不惯”,长大后更容易成大器,爸妈还会很省心

三不惯

  • 对孩子不尊重别人不能惯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妈妈生,长辈养,长辈教育孩子虽然有足够的经验,但是他们的育儿方式和年轻人的方式不同,爷爷奶奶太心疼孩子了,孩子想要什么,长辈就会给他们买什么,无条件的满足他们的要求,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觉得,长辈们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的,自然就不珍惜了。

还有的孩子到了两岁的叛逆期,随便发脾气,甚至还会对长辈们拳打脚踢,如果遇到孩子不尊重人的情况,父母千万不能骄纵,长时间下去,孩子就会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根本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对孩子要“两不管三不惯”,长大后更容易成大器,爸妈还会很省心

等到长大了之后,容易变成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在别人看来就是一个没有教养的孩子。

如果现在家长发现孩子不尊重,就要及时纠正,把他这种性格扼杀在“摇篮”中。

  • 对触碰原则的问题不能惯

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的原则就是父母立的规矩,如果对孩子触碰原则的问题视而不见的话,会导致孩子以后的错误越犯越大,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触碰原则性问题的严重性,否则,孩子的坏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正了。

对孩子要“两不管三不惯”,长大后更容易成大器,爸妈还会很省心

  • 孩子对事情没有责任感不能惯

遇到事情就喜欢推脱责任的孩子就是没有责任感的表现,如果孩子没有养成一个这样的意识,就会逐渐成为一个没有担当的人,否则长大以后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

也许很多家长觉得这些行为靠自己的一己之力很难完成,那甜甜建议家长可以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来培养,比如多给他们讲讲故事,在故事中形成好习惯。

对孩子要“两不管三不惯”,长大后更容易成大器,爸妈还会很省心

一个优秀的孩子必然是见过大世面的,他们背后一定有一对有见识、并且有眼界的父母,但是这种见识和眼界并不等同于金钱,而是要给孩子输送知识。

如果你在育儿的道路上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关注甜甜,每天带你了解一点育儿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